時代鉅變下該如何進行學習?

最近湛盧文化在得到app上線了《知識大遷移》這本書,羅胖在其個人專欄中對這本書進行了介紹,我對其中關於新時代的學習方法特別認同,在此梳理一下,並表達一下自己的觀點。

新時代如何學習?

《知識遷移》這本書提出了一個主張,那就是:

除了專長之外,要儘可能多地、碎片化地掌握其他行業的知識的一些皮毛。一知半解就好,不用深入。這是未來最好的學習方法。

要接受這一觀點,恐怕要花費一點力氣,對價值觀的挑戰有點大。

爲什麼?

我們以前接受的教育是要對某一方面的知識專而精,學習方式應該是勤奮、專精、系統化的學習。但隨着互聯網的發展和信息量的暴增,這一學習方式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原因有二:

  1. 人類的知識體量太大了。
    大到一個人用任何一種方式都無法消化,哪怕是一個門類的知識。所謂的精專,這個目標本身已經不可能。另外,互聯網的發展使所有的知識都轉變成在線的,想看什麼內容就搜索什麼內容;而不像以前只能看自己身邊紙質書上的知識,知識量有限。
  2. 知識的確定性正在喪失。
    知識本身正在頻繁更新。今天已經達成共識的東西,明天可能就不對了。越來越多的知識,處於學科之間的模糊地帶。一個問題的答案不是Yes就是No的情況越來越少。以自己正在研究的頁岩氣對地下水的影響來說,頁岩氣開採已經好幾十年,而對地下水的研究也持續了好幾年,至今仍沒有研究能夠說服所有人頁岩氣是無害化的。

相信大家都知道塞亞伯林的《刺蝟與狐狸》,其中區分了兩種類型的知識分子對待世界的態度。

伯林講,思想家分刺蝟與狐狸兩種:刺蝟之道,一以貫之(一元主義);狐狸狡詐,卻性喜多方(多元主義)。這就是伯林着名的刺蝟與狐狸論。

我們來舉個例子。
話說,有一個IT工程師,特別喜歡下圍棋,業餘時間全部花在了圍棋上。在傳統社會可能不會鼓勵這種學習方式,會認爲學習圍棋就是玩物喪志。但是在現在,正是懂圍棋的IT工程師對兩方面都懂一些,所以纔有可能開發出AlphaGo。

盲點與盲維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盲點。在知識體系中,知識盲點是隻是對一個知識點的未知。而盲維是維度的維,即缺乏對某個維度整個知識體系的瞭解。盲點不可怕,可怕的是盲維。

現在有一個新的詞叫“元無知”。什麼叫元無知?就是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那種無知。

在學生時代,考場上,試卷上的每個問題都很清楚,但不知道怎麼回答。這可以叫做考場無知,屬於盲點。

而成年之後步入社會,更要命的“元無知“來了,那就是“搜索無知”。即谷歌和百度的搜索框就在那裏,人類90%以上的知識都在線上,你都可以通過搜索找到。但是你在搜索框裏搜什麼呢?鍵入一個詞成爲你的第一個起點呢?如果這時候大腦一片空白,這就是“元無知”的狀態。

具備搜索能力是人類在現代互聯網世界的基本技能。互聯網有各種問題的答案,小至吃喝拉撒,大到世界是否會滅亡。所以有問題,先請教互聯網。百度知道就是一個很好的產品。

面對問題時,我們需要的不是體系性的知識,而是需要一個可以追索下去的線頭。這個線頭就是你曾經接觸過到的那些一知半解的東西。

而這一線頭是需要自己平常對各行業各方面的簡單涉足。只要有了線頭,就脫離了元無知,即使你對後邊的東西仍然是無知的,但是沒關係,互聯網上的工具會幫你解決。

舉個例子。

有一個創業者想創建一所保姆學校,培養高質量的保姆。那麼怎麼培養呢?他就想能不能借鑑培養護士的流程。要知道,他自己的經歷和保姆沒啥關係,和醫學就離得更遠。但是他模模糊糊地知道,人類在醫學護理上積累了大量流程性的經驗。因爲護士乾的事都人命關天,所以流程管理非常嚴格。如果把管理護士的流程,移植到保姆怎麼幹家務,那就會培養出最好的家政服務人才。如果這條路能走通,那也許就會誕生一家很成功的創業公司。

下面該怎麼辦?那就簡單了。上網查,找懂護理專業的人去問,做一個最小化的實驗性的班,一步步往下摸索着走就行了。

所以說,在真實世界裏,零星的但是維度丰度的知識比體系化的知識在解決問題時更重要的多?

另外,相信大家在學習自己專業的時候會發現,本專業的一個理論基礎是採用另一專業的成果。那當時引用過來的老前輩是怎麼做到的呢?肯定是因爲他對這兩個學科都有了解,具有多維度的知識體系,起碼對另一專業的成果有一個大致的瞭解,在解決本專業難題是突然聯想到,然後就深入研究繼而引用過來了。這樣的老前輩的盲維就比普通人少一個。

如何去找這種零星但維度豐富的知識?

  1. 找人
    人是萬物的尺度,人也是零星知識最好的線頭。
    工作能力強的人,都有一個習慣。就是遇到一個自己完全不知道怎麼下手的難題時,就是遇到元未知了,他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找誰去請教一下。羅胖說過一句話就是最重要的工作工具就是通訊錄。
    那怎麼去構建這樣的通訊錄呢?這就要靠平時的積累了。各個領域的人都要認識一些。有很高知識價值的人,要將他們識別出來,並保持弱連接的能力,即可以聯繫上請教問題。
    有一個說法,你在城市裏生活,需要認識以下幾種人:醫生、公務員、江湖人、老師、律師等。爲什麼要認識這些人呢?並不是因爲他們手裏有什麼特殊的資源,而是因爲他們手裏有特定的知識線頭。不同的領域都有獨特的內部邏輯和話語系統。
  2. 要有自己的觀測複雜現象的儀表系統。
    簡單來說就是具有通過表象看本質的能力。
    舉個例子,我們都喜歡好看的人。在這的好看不是五官上的,而是外觀形象?衣服是否乾淨整潔?頭髮是否理的好?鬍子是否颳了?身上不能有異味吧?這些都是信號,通過這些可以判斷一個人對自己要求是否嚴格?是不是在乎別人對自己的感受?。。。。一系列事情。。。。

區塊鏈很火?關鍵在哪?在鏈上。未來世界的價值,就在區塊鏈的這最後一個字“鏈”上,誰能夠提供打破區塊,連接區塊,跨界區塊,提供那根鏈,誰就能創新,誰就能享受未來時代的財富紅利。
學習不僅要系統化,還要碎片化,甚至淺顯化。就是因爲,鏈的價值要大於區塊的價值嘛。

所以,在學好自己專業的同時,努力汲取各行業各方面的知識吧,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成爲一個行走的小百科。

幸好,自己一直注重知識的全面發展,都有涉足。

一個感受:當具備多方面的知識後,一旦遇到問題,就不會有恐慌的感覺,反而會冒出很多的解決方案。這一點一直讓我很自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