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救市和中國的救市

摘自天涯的一篇文章。

美國7000億美元的救市計劃破產。雖然那民主也那麼純粹,但畢竟比沒有好。

2008年是經濟動盪的一年,關乎每個人的利益。準備好了,看舞臺上那一羣人在書寫歷史:有多愚蠢,就有多無恥。

『經濟論壇』 [經濟雜談]美國的救市和中國的救市 
 

 作者:廁所總長 提交日期:2008-10-1 2:03:00 

我沒讀過最現代的經濟學著作,不知道怎樣以最現代的經濟學術語評價最近在全世界範圍發生的那些熱門的經濟現象。我只讀過一點斯密的國富論和曼昆的經濟學原理。在斯密的那本“過時”的書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這麼幾條(我沒做筆記,可能此處敘述有出入):生活必需品的價格指數,決定着一國全部商品的價格指數。當生活必需品的價格明顯上漲時,必然帶動其他商品的價格上漲,當漲幅過大時,就會導致通貨膨脹;衡量一項經濟政策的優劣,不是看這一政策給某一部門(行業)帶來了多少利益,而是看這一政策給全體民衆帶來了多少利益。全體老百姓的收入決定着他們對商品的消費能力,忽視這一點而制定的經濟政策,必然是失敗的政策;國家不應以傾斜的政策來扶持某一行業的發展,即所有的行業應當在同一起跑線上自由發展,若一行業是果真能夠獲利的,必然有資本投入到該行業,而不需要政府的干預。政府的扶持只會讓該行業產生惰性,不但不能促其發展,反而會使之虛弱。
  
  來看第一條在哪裏找到了表現:從去年年末到今年的通貨膨脹的起點在哪裏呢?參考這一條原理不能不讓人想起零六年末國家動用糧食儲備大規模平抑糧價的各項舉措。“專家”們對當時的糧價上漲給出了很多“合理”的解釋,什麼國際糧價的上漲壓力,什麼自然災害云云。我只記得我當時就說過(參見糧價與房價2),通貨膨脹已經開始了。糧價的上漲是其他所有商品價格上漲的先頭部隊,是通貨膨脹的預兆。然而生活必需品價格大幅上調只是通貨膨脹的表現,不是通貨膨脹的原因。那麼原因在哪裏?我記得曼昆說過,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發行了過多的貨幣。那麼政府發行過多的貨幣的原因在哪裏?且按下不表。
  
  來看第二條的表現:作爲一個普通的小老百姓,這些年來我從政府口中聽到的頻率最大的一個術語便是,擴大內需。這是很顯然的,沒有消費的需求的增加,就不能帶動生產的擴大,不能推動經濟的發展。所以不奇怪政府爲什麼一直在老百姓的口袋裏動腦子。然我們來回憶一下政府都動用了哪些手段來擴大內需:首先政府發現,居民儲蓄率太高了而且屢創新高,老百姓不肯花錢消費,所以開始減息;減息後發現大家還是不肯花錢,沒辦法,開徵利息稅,讓你錢存銀行不能得利;結果發現老百姓還是死死捂着口袋,怎麼辦呢?你們不花是吧,我政府來幫你們花,修橋修路修大壩,修廣場修房子,這招叫做增加基礎建設投資。這樣做是很有效果的,GDP蹭噌往上躥,但基礎建設並不能帶動所有行業,老百姓還是捂着口袋不肯花錢。怎麼辦呢,打掉你的鐵飯碗,取消掉你的社會主義福利:住房改革,別想免費住公家蓋的房了;教育產業化,孩子上學自己掏錢吧;醫療改革,醫院看病是要創收的。。。這些政策的實施(當然要加上國際環境的外因,等下再說另一項政策),果然大見效果,中國經濟連續十幾年高速運行,直至2007年的全民皆股纔算到達了頂峯。然而這樣高速運行的經濟是畸形的,GDP越來越高,老百姓的收入佔GDP的比重越來越小,稅收收入年年以20%以上的速度遞增,而老百姓的收入增速遠遠跟不上這個速度。在全民皆股以前居民儲蓄還在創新高,爲什麼?儲蓄率高反映了老百姓很有錢嗎?恰恰相反,老百姓攢的那點錢是用來支付將來必然發生的大宗消費的,這些消費中最大的是醫療,教育,住房。這些消費的另一顯著特點是不可抗拒的,換句話說是被迫的。除此之外,老百姓很窮,消費能力很低,不能給經濟發展提供足夠的支持。
  
  我所看到的迄今爲止最大的來自政府的對老百姓的大忽悠是,D和政府要與廣大羣衆分享發展的成果。因爲這句話而產生的全民皆股的熱潮把滬指從一千多點一直推到六千多點。同時得到的效果是居民儲蓄率的急劇下降,屢創新低--老百姓終於把錢從銀行拿出來了!現在政府還在說要與廣大羣衆分享發展的成果,但是滬指已經到了兩千點。我身邊炒股買基金的同事朋友還沒見不賠的。大家的錢哪去了?替這個畸形的經濟買了單!
  
  來看第三條的表現:在2004年的時候,中國經濟的外貿依賴程度是70%,這個數字在2007年上半年達到了84%,而當時世界各國的平均水平是40%,美國是25%。我們看到,在內需不振需要強迫消費才能勉強帶動的情形下,政府對進出口貿易的政策傾斜有多大。享受出口退稅的企業有多少?享受其他出口優惠政策的企業有多少?國家用來補貼進出口企業的錢從何來?在停止這些優惠政策之後,能有多少企業有能力繼續保有出口貿易的競爭力?你只要動動腦子,就知道人民幣對美元升值之後大批企業的倒閉是爲什麼,他們的利潤空間是多麼的小。國家的扶持是他們收入的一大來源,只要能繼續獲得眼前的利益,他們纔不關心如何提高技術,提高質量,以使產品更有競爭力呢。所以如果看到政府以加大退稅和其他優惠政策的力度來挽救這些企業,你只能笑笑,對這種從家裏人口袋裏掏錢補貼給外人的行爲,還能作何感想?
  
  畸形的經濟政策的另外一個顯著表現來自房地產行業,這是通貨膨脹的主要來源之一。稍有經濟學常識的人該知道,如果一行業是出於自由競爭的市場之內,是不可能長期產生高利潤的。當一行業展現高利潤時,資本必然蜂擁而至,競爭隨之會將利潤降低到與其他行業持平的程度。但中國的房地產業“似乎”是不遵循這個規律的。當你看到海爾這樣的企業都進入房地產行業時,應當有所觸動。首先應該明白,房地產業的利潤遠大於家電行業了,其次你該知道,房地產行業聚集的資本已經太驚人了。對於房地產業的高利潤,政府以什麼樣的力量在推動其發展並從中獲得了多少利益,我們是心知肚明的,這不是個自由競爭的行業,從始至終都能在權力的推動下以低成本獲得高利潤,政府,政府的銀行,以及與前二者關係非同尋常的開發商在此模式下似乎立於不敗之地。然而無論怎樣,房地產是個特殊的行業,巨大的利益需要佔用了巨大的資本,且資本流轉的速度相對較慢。這意味着流通於市場的貨幣不夠用了,需要發行更多的貨幣。結果自然是通貨膨脹。當全民皆股的時候,更加劇了這一進程。
  
  從美國的次貸危機發展到目前的情形來看,我們至少能明白,不適當的經濟發展模式,必然會收到惡果。在惡果到來之時,加息,提高準備金率,向產生壞賬的金融機構注入資金,這些只能延緩危機的進程,而不能改變其前進的腳步。美國人民的民意說明了這一點,衆議院對7000億美元的救市計劃的否定表達了老百姓對此飲鴆止渴的辦法的不信任。換句話說,人民不希望以此鉅額資金注入到那些金融機構以使其繼續在錯誤的道路上苟延殘喘,人民希望政府做的事是拿出更切實的辦法來改進經濟狀況。我們回到第二條,只有使全體老百姓獲得利益的經濟政策纔是好的救市政策。老百姓不是經濟學家,但老百姓維護自己利益的要求符合了經濟學的原理。
  
  然而這在中國是不能實現的,人民在這個國家沒有如此強大的權力。南京市政府的二十條(我看到這個20條就不由自主的想到了馬關條約的二十一條)救(房地產)市措施跟美國人民對7000億美元的否決產生的鮮明的對照。然而無論如何,時間將證明南京市政府的愚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