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件管理方案

Edition:2012-09-02

這檯筆記本使用了近兩年,重裝過系統若干次,每次重新安裝系統之前和之後,都會因爲文件整理的原因浪費些時間。這段時間總結一下,歸納出如下的文件管理方案。

  • 系統和分區

ARM嵌入式開發需要用到arm-linux-gcc等等 ARM Toolchain,在真機上安裝一個合適使用的linux發行版很有必要。兩年間,體驗過Ubuntu、Fedora、Archlinux和LinuxMint這幾個發行版作爲桌面系統,最終決定使用LinuxMint系統。LinuxMint基於Ubuntu,而相比來說又不需要爲Canonical公司的各種功能改進當作小白鼠。系統安裝很簡單,裝上必備軟件即可使用。

Windows系統也需要,各種日常軟件、開發軟件,和偶爾玩的遊戲都是只能在win下運行的。我在硬盤上分了三個NTFS分區,分別爲60GB的系統分區、60GB的個人資料和470GB的媒體分區。

長期接觸Unix的後果,我沒有給這三個分區都分配盤符,只給第一個作爲系統的分區分配了盤符C:。在用戶桌面新建兩個文件夾,分別命名爲Home、Media,在磁盤管理中,設置兩個分區分別掛載到上述兩個目錄。

我另外在Media目錄下創建一個隱藏目錄TempBox,打開命令行提示符,使用mklink命令創建一個目錄鏈接到我的桌面,用來臨時存放一些文件。

  • 個人文檔

個人文檔主要是這些類型:軟件源碼、電路圖、照片、自己寫的文檔資料、Kindle上看過的圖書和筆記。這些文檔都不會太大,60GB的空間足夠了,而且其中下載來的資料丟掉了還可以再找,自己寫出的資料代碼丟掉了就再也找不到了,所以這些都是特殊對待,防刪防格防病毒……

  • 備份和同步

Home目錄中的重要文件只在電腦中保存一份很不靠譜,有一次手工刪病毒,編寫了一個腳本,識別刪除病毒文件,結果識別邏輯出了問題,硬盤中的很多文件都被刪除了。

所以爲了預防各種詭異情況的出現,同步到網盤上是個不錯的主意,我用了兩款網,新浪微盤和金山快盤。如果每次更改文件都需要手工上傳網盤就很麻煩了,所以我有一次用到了目錄鏈接。命令行提示符中用mklink工具,在同步目錄中創建源碼、照片、文檔等等鏈接。

很順利,鏈接剛創建同步程序就發現了新文件,開始了上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