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APP漢堡菜單邏輯解析

         掏出手機,打開虎嗅,開始了軟文之旅。虎嗅APP不得不說是我瞭解互聯網世界的一扇窗口。

         若干篇諮詢過後,停頓下來,閒暇之餘,端詳這款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


         APP:虎嗅;

         版本號:v2.5.0         

         體驗設備:iphone6;  

         操作系統:ios8.3;


              虎嗅APP的主界面除了內容區域,最爲突出的就是logo,一個漢堡菜單按鈕和一個類似個人中心的按鈕。今天就這款APP的漢堡菜單,進行一下簡單的初體驗。

        

       漢堡菜單是近年來APP比較流行的菜單方式,由於移動端設備的尺寸有限,不能將更多的區域留給除了展示內容以外的其他選項,因此漢堡菜單應用而生。它將一些功能選項隱藏在一個菜單按鈕之下,用戶不僅可以通過此菜單找到相應的功能選項,更主要的是節省了大部分的屏幕面積留作內容展示,畢竟無論是什麼產品,內容爲王。但是漢堡菜單也不是萬能的,也有它的缺點,那就是功能選項的曝光率太低,隱藏太深,不易用戶點擊。今天我們暫且不說虎嗅APP功能選項採用漢堡菜單是否合適,我們先看一下漢堡菜單下的內容:

      

        菜單選項下面分了六個小的功能項:看點,觀點,讀點,收藏,待讀和搜索。我們先不論看點,觀點和讀點的區分度,反正我是翻來覆去的整了好幾次,也沒看出個所以然來。就收藏和待讀這兩個功能選項放在這裏,我覺得有點牛頭不對馬嘴。首先,菜單這裏的看點,觀點和讀點全都是對於整個APP內容的分類,也就是一個APP整體的標籤。但是收藏和待讀卻是一個個人的行爲,總感覺應該放在個人中心下面更適合主流用戶邏輯,畢竟收藏使我們收藏的,待讀也是我們沒有讀的,一切都是我們用戶自己發起的行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