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國電

     4天3夜的國電之旅結束了,爲這比賽準備了差不多一個暑假,從以前熟手的LM3S過渡到控制爲主的STM32,從以往的題目提取練習的內容。更在這過程中學習了FPGA,這次比賽做的E題 數字信號傳輸質量分析儀中,剛好能夠用上,時也運也。整個作品到封箱上交爲止,基本功能,拓展功能都能夠較穩定的實現,整體效果還算滿意,若在下週的現場測評中不出什麼意外就功德無量了。

 

    整套作品大致分成三部分,信號發生器、模擬信道、數字信號分析部分。在我們的首選方案中,用兩塊FPGA 分別實現前端的信號發生器和後端的數字分析部分。中間模擬信道部分需要濾波器、加法器、比較器(或觸發器)等,我負責前後FPGA,中間那些我就沒有管啦,也沒時間、沒能力去管,呵呵。

 

    信號發生器還是很容易就能實現的,要求輸出步進10K,範圍10K~100K的 8階m序列,並能用曼徹斯特編碼。再來就是一個 10M 的 12階m序列,其實就是作爲一個噪聲出現在系統當中。以上這些開賽後就迅速KO掉了。重頭戲落在後端的數字信號分析部分,其最核心的要求就是,根據通過模擬信道的輸入信號,來提取位同步。方案我選用數字鎖相環DPLL,其實現原理在這裏就不細說了,這幾天想得實在太多了。這功能在拓展部分的分數比例達到70%左右,可謂相當重要,基本上我這幾天就耗在這塊上面了。最終作品除了完成題目要求之外,我們的數字信號分析還能做到頻率自適應,而無需手動調節鎖定頻率。在前端利用74系列的芯片實現移位寄存器生成 m序列作爲備用方案,實現出來的效果與FPGA 無異。

 

    說一下我們比賽的分工吧,一人負責硬件,我負責FPGA ,隊長則兩者兼顧,幫硬件做軟件模擬,和我討論鎖相鎖頻的實現難點,還有寫那挺重要的設計報告(不過今年的設計報告分值降低了,從以往的50分直線下降到20分,這也合理)。再說作息,在我們學校那麼多隊裏面,我們的休息時間算是比較長的了。平均休息5小時/人/天,兩個隊友喜歡晚上3點多睡覺,8點多起來,接着一直幹到第二天。而我就比較喜歡工作5、6小時,休息1小時左右這樣的循環,彈性更大。跟其他組交流過,很多人4天總共才睡了10個小時左右,賽後他們也認爲休息時間太少,直接導致後期的工作效率降低,我覺得這是得不償失的呀。但是對於吃,我們毫無準備,總之這幾天我外賣吃到麻木了,休息跟吃飯是比賽期間的大問題呀,賽前應該好好規劃一下的。   

 

    在這次比賽之前,我的QQ 簽名是“一將功成萬骨枯”,我並不是想表達我有多大的野心,只是把這次的比賽看做是一場零和的遊戲,有人歡喜有人愁,雖然都在追求好的結果,但是也不必爲此作繭自縛。畢竟,經歷過比賽的同學,在準備的過程中學到的知識、掌握的工具比獎狀來得更寶貴吧。在比賽之後,QQ簽名改成“回到原點”,對的,爲了這次比賽,放棄了暑假的實習機會,也暫停了嵌入式Linux 的學習腳步,更把暑假輔修經濟學的課程基本逃掉,只在考試前匆匆複習,奢望能順利通過。對了,說到這個,要感謝兩位隊友對我的寬容,那可惡的輔修考試竟然在賽前一週左右開始,在賽前2天才結束。對此,我花了5天時間應付這些,並沒有在最關鍵的時刻在實驗室裏準備着比賽。考試完馬上回到實驗室,尋找感覺,迅速把自己切換成工科男,現在回想起來,還真有點對不起隊友吖。

 

    接下來該做什麼還是要做的,我還是要堅持我的Linux 方向,經過比賽也發現自己的數電、模電理論知識太薄弱了,平時要多加註意理論的積累。理論指導實踐,我現在對這句話有了更深的體會,沒有理論的支撐,一切的嘗試都像是“盲頭烏蠅”,毫無方向。回到原點吧,保持着空杯的狀態,時刻接受新知識、新事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