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時光圈與景深控制

談光圈之前,再複習一下快門與光圈的關係,我打個比方說明,裝滿一桶水,水龍頭打開大一點,水就流的快,很快就裝滿一桶水;把水龍頭開小一點,水就流的慢,要裝滿一桶水就要花比較長的時間。水龍頭的開關就是“光圈”,水流的速度就是快門。準確的裝滿一桶水就是正確曝光。光圈是相機鏡頭中的可以改變中間孔的大小的機械裝置,快門是控制曝光時間長短的裝置(機械或電子),二者結合,共同控制曝光量。 光圈數值:

f1.4 / f2 / f2.8 / f4 / f5.6 / f8 / f11 / f16 / f22 / f32

上面的光圈數值,是我們一般相機鏡頭上常用的光圈值,其中號碼越小的光圈( 例如f1.4)它的進光量會越大,相對的光圈號碼越大(例如說f22)的進光量反而小。所以一般我們在說大光圈時,就是指號數越小的光圈值,這點初學者時常會搞混。

在每一組鄰近光圈值之間,都有「一格」的光量差異(數碼單反相機光圈更精細f16/f18/f20/f22等於是1/3格爲一個進階)。例如f1.4 與f2兩個光圈差了一格,f5.6與f8兩組光圈間也是差了一格。每一格光圈的進光量都是以倍數成長,例如f4的進光量是f5.6的一倍,f2.8又是f4的一倍,這樣倒算回去,f2.8的進光量就是f5.6的四倍了。其實不會算這個沒有關係,目前你只要知道光圈每一格之間光量的差距是一倍就可以了。 現在對光圈應該有點概念了吧!光圈就是水龍頭的閥,開大開小會直接影響進光量及速度。

景深(depth of field)在焦點前後各有一個容許彌散圓,這兩個彌散圓之間的距離就叫景深,即:在被攝主體(對焦點)前後,其影像仍然有一段清晰範圍的,就是景深。換言之,被攝體的前後縱深,呈現在底片面的影象模糊度,都在容許彌散圓的限定範圍內。

「景深」就是在調焦使影像清晰,在焦點的前後有一段距離內的區域,能夠清晰顯現,而這一段範圍我們稱之爲景深,景深越長,那麼能清晰呈現的範圍越大;反之,景深愈小,則前景或背景會變得模糊,模糊是因爲聚焦鬆散所形成的一種朦朧現象。 景深計算公式

δ —— 容許彌散圓直徑 f —— 鏡頭焦距

F —— 鏡頭的拍攝光圈值

L —— 對焦距離 ΔL1 —— 前景深 ΔL2 —— 後景深 ΔL —— 景深

前景深 ΔL1= FδL²/(f²+ FδL) 後景深 ΔL2= FδL²/(f²- FδL) 景深 ΔL = ΔL1 + ΔL2

前景深是總景深1/3,後景深是2/3,

強要同學記下這個公式我估計有一半以上的同學要舉手投降了,從此退出影壇,哈哈!是不用強記這個公式(你去隨機問問中國攝影十傑,我估計沒有一個背下這個公式),不過前景深1/3,後景深2/3這一點蠻重要的記下來(用來決定對焦的位置點)。

由圖上知道「光圈大景深短,光圈小景深長」。

由景深計算公式可以看出,景深與鏡頭使用光圈、鏡頭焦距、拍攝距離以及對像質的要求(表現爲對容許彌散圓的大小)有關。這些主要因素對景深的影響如下(假定其它的條件都不改變): 影響景深的三個要素: 光圈,焦距,拍攝距離。

其一,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其二,焦距越長,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就越大。

其三,與被攝體的距離越遠,景深也就越大,拍攝距離越近,景深就越小。

光圈與景深先知道這樣,先消化一下,後面會說如何利用景深拍攝照片„„

前面講了,光圈是水龍頭的開度,快門是水龍頭的打開時間,它們存在互易的關係。那位同學問了,易來易去的,反正得到的都是恆定的曝光值,何必弄這幺麻煩呢,把光圈和快門做成固定的多省事!

呵呵,非也非也,這光圈和快門,各伺其職,各有不同功用,得到的是不同效果,想拍出好片子,學問都在這裏面呢。

先說光圈吧。光圈的大小用F值表示,當F值爲1的時候,表示光圈是全開的,同時,F數字越大,表示光圈開度越小、進光量越少;F數字越小,表示光圈開度越大、進光量越多。比如,F1比F8大,F8又比F22大。有同學說了,數字和大小是相反的,這多彆扭,也不好記呀?沒關係,你只要把F數值理解成爲倒數就可以了,F1因爲是光圈全開,所以肯定是最大了,F8就當它是1/8,這幺一比,當然是1比1/8大得多啦,這樣就好記了。

光圈的大小除了能調節進光量以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控制景深。景深的景,就是你要拍攝的物體,可能是漂亮MM、也可能是一朵美麗的鮮花、或者是雄偉的羣山、遼闊的草原。景深的深,是指從相機向鏡頭方向延伸的、在對焦點前後的一段能夠清晰成像的縱深範圍。

咦?咋還有“一段能夠清晰成像的縱深範圍”?難道拍到了還會不清晰嗎?沒錯,就是這幺回事。一般來說,在對焦點之前和之後,都會有這幺一段縱深的距離,在這個範圍之內的景物,拍下來會是清晰的,而超出此範圍之外的物體就會模糊了,而且超出的距離越多,就會模糊得越多。大家都會有這樣的經歷,拍片片的時候,手並沒有抖,但照出來是模糊的,這就是因爲對焦不準確,你想拍的景物沒在處於對焦點的景深範圍之內。 明白了啥是景深,接下來是兩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1、光圈和景深是什幺關係?

一句話:光圈大,景深小;光圈小,景深大。比如,F1.8的大光圈,只有很小的景深,對焦點前後不太遠的東西都會是模糊的。而F22的小光圈,擁有非常大的景深,對焦點前後很遠範圍內的景物都會是清晰的。人看不清東西的時候,

會把眼睛眯起來,就樣就能看清楚了,爲啥?因爲眼睛眯起來,相當於光圈縮小了,景深增大了,呵呵。聽起來有點好笑,不過道理是一樣的。 2、大小不同的景深,有什幺用?

是啊,我們照相,不是爲了得到清晰的影像嗎,那幺都用小光圈就好了,大的光圈景深那幺小,我們爲什幺要它拍出來的模糊的東西呢?

這句話聽上去不錯,但實際上不對。用大光圈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在弱光環境下,我們需要更大的光圈使鏡頭獲得更多的進光量、以儘量減少曝光時間(曝光時間長了會有噪點、會互易率失效、會因爲手抖拍不清楚„„),二是我們常常需要用不同的景深獲得不同的影像效果,例如用大光圈的小景深,達到虛化背景和前景的目的,突出你要表現的主體。從構圖的理論上講,繪畫是加法,從白紙開始添加各種元素,而攝影是減法,要把對主體有干擾的東西儘量排除掉。排除不掉的情況下,咱們就用小景深把它虛掉,呵呵。

而在拍攝草原、大海等遼闊的風景時,一般爲了把遠、中、近景都拍清楚,當然要用盡量小的光圈,以獲得更大的景深了。

上圖,大光圈的例子。對着花聚焦,因爲景深比較淺,所以花很清晰,但遠處的背景模糊了,花做爲主體,顯得更突出了。


上圖,大光圈的例子。對着讀書的MM聚焦,因爲景深比較淺,所以前景的枝與背景的樹都模糊了,很好的突出了主體(人物),並且營造了一種很溫馨、浪漫的氛圍。試想一下,如果前景、背景都清晰的話,那就不知道看誰好了 光圈是攝影創作最重要的攝影元素之一,除了控制進光量來滿足曝光需要外,也是獲得特定藝術效果的重要手段。

1、大光圈和成像質量成對立。一般情況下,大光圈時成像質量相對較差,不過新一代鏡頭最大光圈時的成像質量已大爲改善,充分利用大光圈的成像特點可獲得與衆不同的圖像。由於此時景深小,便於清晰反映某一特定區域而其他部位相對虛化,突出主體。

照度較差時,如手持相機拍攝,採用大光圈可使用高速快門,防止機震影響成像清晰度。一些攝影者很少使用最大光圈,通常只用f5.6、f4,要充分發揮大光圈的特點,則要敢於使用最大光圈,如大口徑標準鏡頭光圈完全可用f1.8、f1.4等最大光圈,中長焦鏡頭則應敢於使用最大光圈f2.8,此時配合攝距、背景與主體的距離(背景與主體的距離越遠,大光圈形成的虛化背景效果就越明顯,反之亦然)等,可將大光圈的效果充分體現出來。或許最大光圈拍攝的成像質量沒有中等光圈來得好,但這方面損失和所得到的藝術效果相比較仍然值得。

2、虛化背景。虛化背景時通常選擇大光圈或長焦鏡頭,至於光圈究竟多大才算合適呢?實際上,除了200mm甚至焦距更長的遠攝距鏡頭外,通常都要使用最大光圈。使用標準鏡頭拍攝不妨選擇最大光圈f2.8甚至f1.4,只有這樣纔有可能獲得別具一格的韻味,真正將主體與背景明顯分離。由於數碼相機景深相對比較大,如不採用最大光圈,主體很難突出。 3、小光圈和長景深。利用小光圈獲得大景深是拍攝風光片時常常採用的方法,但這還要和鏡頭焦距、攝距等因素相結合。如用長焦鏡頭,在2-3米攝距時,即使用f32光圈,也不會獲得很大景深。換言之,只要被攝對象和背景都處於無限遠,即使光圈較大,也會有很大的景深。

4、光圈大小因題材而異。在人物攝影中,常常用到大光圈,而風光攝影使用小光圈機會較多。拍攝溪流,爲表現流水的動感,需要採用1/8-1/2秒這樣的慢速度,不採用小光圈必然導致曝光過度;逆光拍攝波光舟影等,如採用到f22、f32這樣的小光圈,水面細小的波光會產生類似加用星光鏡的效果;拍攝焰火等題材,由於需要1/2秒-1秒曝光時間才能完美地表現焰火形狀,因此也需要選擇小光圈。

5、小光圈宜配合三腳架使用。拍攝靜物風光等題材使用小光圈,對成像清晰度要求比較高。在中等照度下采用f22光圈,快門速度常常在1/30秒左右,沒有三腳架,手持相機拍攝,往往會因機震、人體生理運動等因素而影響清晰度,因此在照度較低時使用小光圈,要充分利用各種依託物,合理握持相機。真不行時,可提高ISO感光度以做補救,不過提高ISO值相對也會損失成像質量,噪點會增加,所以不能一昧盲目的提高ISO值。 大光圈,景深短,小光圈,景深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