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活】搞學習還是搞技術

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blog.csdn.net/xiaowei_cqu/article/details/7049776

當我敲下這個題目的時候,我的手有一點抖——好比一個沒爬過山的,要寫一篇《遊泰山還是遊黃山?》——你是準備自討拍磚麼?如果真拿山來比喻,我算是個兩座山都想爬,但都沒爬上頂兒的。只是那天帥鍋的留言,讓我又想起這個自己糾結很久的話題。我想總是會有人和我一樣糾結的,而在我糾結的時候很多前輩給了我無私的幫助,作爲一個半老徐娘的“過來人”,我也忍不住想談自己糾結的結果。

帥鍋的話大概是這樣開始的“軟件的孩子怎麼會有這種想法,成績好了技術就不能好?”……其實我倒覺着很多軟件的小孩兒都是這麼想的,因爲我自己也這麼堅信了很長時間。從進入件學院,我就從各種傳聞中總結出一個很嚴峻的形勢:貌似,學習好的都是不怎麼寫代碼的,技術好的都是不怎麼上課的。於是,搞學習還是搞技術,似乎就成了只能從一而終的選擇。

但選擇是困難的:在軟件學院裏,一個人技術好肯定要比成績好更牛,因爲那些“牛人”都是搞技術的;但在軟件學院外,一個人成績好就比技術好更厲害了,畢竟你的親戚朋友討論的不是技術,而是誰誰家的小孩兒拿了多少獎學金,誰誰家的去了哪個學校……

我是個貪心的俗人,用《奮鬥》裏豬頭的話“事業,友情,愛情,我都要”,換到我這兒就是“技術,成績,我都想”。我貪婪的慾望無法向現實妥協,那我只能努力讓現實扭曲到可以向我的慾望妥協——我把自己糾結的問題從“該搞學習還是搞技術?”換成了“難道不能又搞學習又搞技術?”。當時也向不少前輩去討經驗,其實他們的觀點大都挺客觀的,只是自己沒能吸收精髓。因爲一個人在不能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的思維侷限的時候,你接受到的信息通常都是你選擇接受的信息。就像當時我心裏非常希望有人跟我說“學習和技術絕對都能搞好”,然後如果學長A跟我說“學習和技術一點也不衝突,你看誰誰就是都搞得很好”,我立刻就覺着“A學長太牛了!太偶像了!說得太對了!”;如果學長B說“一個精力有限的,怎麼能什麼都弄好呢”,我心裏可能就想,“啊,B學長說得也不全對把,有點以偏蓋全了把”……

於是,我尋求經驗的過程其實變質成了堅定我的“信念”的過程——是的,一個人是可以學習好、技術也好的。爲了不孤單,我還一度拿着自己的信念去污染了很多人……

那是不是說我現在就開始質疑我的信念了呢?倒也不是,只是現在是學得圓滑了,學會講“要用辯證的眼觀看待問題”了,在此只想單純陳述自己的幾點看法:

關於“軟件學院的課太水了”                                                                                                                      

其實在這一點上,我非常同意帥鍋的說法“軟件學院的課還是比較專業的”。總不能說我們不該學操作系統、數據結構、數據庫……把?但如果說課上講得太過理論了,我倒覺着課上就應該講一些理論的,引用前輩的話“任何理論都是實踐的載體和表現形式”、“理論是主要矛盾”(出自《既然選擇了編程,就不應該只是入門》)。如果你只是能很好的寫代碼,一定程度上也只算個“高級技工”。好比,你能把很熟練地寫sql語句,能把各種數據庫管理系統操作的爐火純青,卻不懂幾大範式,畢業後就能去甲骨文了?

如果上課老師都拿着筆記本邊寫代碼邊講課,跟網上的視頻教程一樣就不水了?這裏倒不是鄙視實踐(更不是鄙視網上的視頻教程),只是想說,實踐是我們的義務,是我們自己應該在課下花時間努力做好、甚至必須做好的。至於老師課上講得內容,如果你真的都已經很瞭解了,大可以跟老師申請不聽課或者在課上自己看書;如果你壓根兒就沒聽過課,就不要說太多這個老師也水、那個課也水的話,不要要求老師都是 “大牛程序員”,單純把老師當成“老師”就好——至少該是爲我們所尊重的把。

“考高分兒沒用”

如果我再憤青一點,再霸氣一點,大概也想“走自己的路,讓老師的分數隨便打”把。我一定程度上同意“分數不能代表能力”的觀點,也許沒寫過代碼的人在考前背背“通宵版”,java課程的分考得比某某大牛還高。於是“分數無用”無非有兩點論據:考高分也不能證明你是個牛人;你要考高分,就得花一定的時間在形如“背考點”等考試技巧上。一些大牛的成績徘徊在及格線,我想他們一是無需用成績來證明自己,二是也不想浪費時間“考試技巧”等確實很水的東西上。

但不幸的是很多人把這個論點扭曲成了“分高的不是牛人,牛人不能分高”,這就有點“憤青兒”了。考試畢竟只能考考理論,上機很少,而如果基於前面“理論是實踐的載體和表現形式”的觀點,一個技術牛應該更容易比我們考好纔是,不是能不能而是他們願不願意花時間的問題。更不幸的是,一些人不是“大牛”的人也不願意花時間,還要打着“技術”的名義鄙視搞成績的,這就非常“憤青兒”了。

大牛畢竟是少數,而且準備考試也着實花不了太多的時間。說句討打的話,大學裏掛科是比高分還困難的事兒。如果你一心癡迷技術,即使每門課紅燈也能贏得尊重;可如果你只是把“省”下來的時間打dota或無謂的糾結,那還是不要隨便鄙視“搞成績”的童鞋的好,不然總會遇到個沈佳儀對你說“我瞧不起的,是自己不用功讀書還瞧不起用功讀書的人”。

“搞學習還是搞技術”

好吧,YY了一大篇,終於又回到最開始的題目了。我想說的是這兩方面真的不衝突的,只是都需要努力,都要花時間而已——如果你能像阿德那樣,每天、每天得寫代碼,考前很熱血得通宵看書看一宿,第二天直接去考試,絕對能做個“拿獎學金的小牛”。還有我的各種偶像,himiko、帥鍋,都是踏踏實實的,各方面能處理好的人。

問題只是,你選擇要怎樣分配你的時間和精力。畫個醜陋的圖,我的理解大致這樣:

如果你選擇了自己的方向,並堅決的把自己的時間傾注上去,總會做好的。在學習或者技術上的努力(甚至你對軟件沒興趣,花時間在英語、法律要麼經濟上),都是值得尊重的。

誠然,把十分的時間全部傾注在一點是更容易做好的,如果什麼都想搞,也談不上不可能,無非是要花十二分的時間罷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