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爲渠道而戰

春節期間在家寫的一篇文章, 斷斷續續修改兩次,發佈到博客上,或許能給大家不一樣的視角。


關於創業,普通青年的思路:


1. 開發一個好產品,然後通過渠道,找到客戶,將其賣出去

2. 發現一個好產品,然後通過渠道,找到客戶,將其賣出去

將其貼標籤爲普通, 其原因是太直觀,  這就是一個商品交易的模式,買和賣。 以前,商品匱乏的時代,我們關注“賣什麼(營銷4P中的Pruduct)“。 後來信息發達起來之後,學習成本的降低{直白一點,抄襲和克隆成風},導致產品的差異性越來越少, 我們的關注點儼然便成爲”在哪裏賣(營銷4P中的Place)“了。



土豪的思路當然不是這樣,當土豪發現,最終商品的Place將逐步成爲關鍵時,應該換種思路:

開發一個渠道,讓品牌商在這個渠道上, 賣產品。



對於普通青年的思維模式, 不想再多說什麼,這樣的思路比比皆是,今天我對充滿土豪氣概的思路,滿懷興趣。 因爲他在建設渠道,

今天想說的土豪思路的公司,應該來做個類比:

1. 常規土豪(只做渠道,不做產品)

    ====今天的大潤發、家樂福


2.  跨界土豪 (做渠道又做產品,渠道中只賣自己的產品)

     ====蘋果、李寧, 麥當勞


3.  2貨土豪 (做渠道又做產品,賣別人的產品,也賣自己的產品)

    =====屈臣氏

   (執着的個人偏見,一直將那些既當裁判又踢球的角色,稱爲2貨,不含感情色彩)


說到這裏,不由想起美國“淘金熱”時代,大部分人去淘金(做產品), 而一小部分悄然起家的人, 居然是造船擺渡淘金者的船伕。 滿載黃金而歸的人們,面對擋在回家途中的河流, 只有忍痛割愛,放棄部分金子。 


這裏造船擺渡的,正是我們這裏提到的“常規土豪”。  話說回來,土豪也不是一日成就,也不是倚仗父輩的勢力,沒有當土豪的野心和狼性,再大的家產也會敗破,是否成爲一代土豪,其關鍵還是要擁有土豪的心態。 在淘金熱時代的土豪,反而是那些體力比淘金者差,帶的積蓄沒有淘金者充沛的青年, 他們從木筏開始,逐步積累財富,擴大規模,最終熬成土豪一族。

        這裏是想鼓勵各位:

        世間本沒有土豪,熬的時光多了,也就變成了土豪。 所以, 你也能成爲土豪一族。但你的渠道,一定是匯涓涓細流,終成滔滔江水!沒有積累和沉底,所擁有的也不過只是春秋大夢!



所以在這裏: 應該爲渠道給一個定義。



渠道,就是用戶從哪裏獲得關於產品的信息,這些信息有購買信息,實物信息,購買地址,交付方式等等,一切跟產品有關的信息出現的地方,都可以稱爲渠道。

一個不幸的事情是,大部分的我們,誤以爲渠道,就是發生交易的場所,其實不然。 這個理解不但是在過去,還是在現在,都狹隘了【渠道】這個字面的意思。 尤其是今天O2O充斥着這片蠢蠢欲動的世界時,渠道,已經不一定是發生交易的地方了。 比如,你開了個煎餅果子店,比這個交易更重要的渠道,或許是你擁有一個微博,坐擁8000粉絲, 這裏面散發一條關於煎餅果子的促銷,會讓門店帶來30%的訂單。

所以,渠道, 就是客戶瞭解你產品的地方。 


繼續引申下來的渠道,就是流量的概念。 渠道跟流量關係太密切了,所以不得不在此提起:

1. 你辦了個網站, 沒人訪問,搜索引擎搜任何一個關鍵詞,都無法搜索到。 所以你得網站也是一個渠道——一條幹涸的渠道

2. 你在深山老林中開了個米粉店, 飛鳥絡繹不絕,野獸層出不窮,流量足夠, 可是,他們都不是你得客戶。——這是一條叫做臭水溝的渠道。

3. 再下來, 麥當勞在中國定了1000位置超好的門店,或買或租。 都是一線城市的商業中心,絕對優質流量。 他做的可不是漢堡包,而是房地產——優質渠道。不賣漢堡包,賣包裝袋也沒問題。


4. 時下最NB的,莫過於微信公衆賬號,很多公司都註冊了微信,功能也是全面開花,但實效而言,卻是關注着寥寥。沒有關注者,就很難獲得流量, 這個就好比我們在深山老林中開了個米粉店! 



關於流量的質量,跟產品的質量,孰輕孰重, 舉個例子,應該不難理解:

1. 你有一個LV的真品, 某天你拿到七浦路去賣。 應該你能賣到100以下

2. 你有一個LV的贗品, 擺到港匯廣場LV門店, 賣個1W以上,問題應該不大。

不知道你現在是否認同這個思路: 渠道的作用,將大於商品本身。



所以, 未來,如果你還想自己有點優勢的話, 就趁着着大好光陰,去建設屬於自己的渠道吧!

1. 利用別人的渠道,累積流量, 終成渠道
2. 利用自身的產品,累積流量,終成渠道。

3. 利用別人的產品,累積流量,終成渠道。




小米推廣產品的時候,在各大論壇發帖,各種門戶槍手,動用微博,微信,最終彙集到自己的麾下。
某工業園區, 劃地爲疆, 用底價策略吸引建廠, 然後建立員工宿舍,最後開闢員工小區, 配套設施,終成一個繁華城市。
以yahoo爲例, 收藏了衆多的網頁,這些網頁,筆者將其比喻爲產品, yahoo早期就是蒐集別人的產品。 從而建立其自己的渠道。


此刻,有兩個判定,基於自己對渠道的理解:

1. 優質的渠道,一定在線下: 能存活的線下實體店,必然優質的。 相比於淘寶的80%不賺錢的殭屍店, 線下店實在是過於優質。

2. 優質的流量, 一定在線下: 能花錢、花時間、花體力去線下店光顧的,能不優質嗎? 相比於2貨搜索引擎的爬蟲,一些由於黃色小鏈接過來的流量、一些蛋疼二傻隨機小手一抖帶來的一次訪問流量,這些線下的流量,貴如春雨,貴如黃金!
    


可是,互聯網思維模式依然沉睡的傳統企業的模式中,每個客戶仍然是鬆散的關係,維繫一個客戶,所帶來的成本非常之高,並且大部分發展起來的客戶,依託的都是公司的干將強人,說不定有一天, 連同客戶和供應商,都能連根被帶走。

如果不用互聯網思維改造流量和渠道的概念,這樣的弱關係,遲早經不起風吹雨打。我們永遠會不斷掙扎: 發掘新客戶->新客戶變成老客戶->老客戶跑了->再開發新客戶,這樣一個2B的死循環模式。如果我們不改,那麼,機會就一定會從我們身邊溜走,我們不改,我們競合夥伴,一定會爲我們鳴號收屍!

前些日子看到大悅城在運營自己的微信公衆號,傳統商城,終於是開竅了。
前些日子看到二線城市的一個樓盤【剛好我是業主,注意,兩個信息,二線城市、傳統樓盤開發商!】,做了個微信公衆賬號,將客戶導入微信公號中,這也是一種開竅。
前些日子看到歡校網的學生創業團隊,也在構築最苦B的網上商品渠道, 已經部署了14個點位,拿到了風投,你們也開竅了。


最後,蠻想談談一種營銷模式, 線上爆款和線下爆款的商品思維,發現碼字已經夠多,不忍心刪除,留待以後,有時間再續這個話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