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的本质:联系和需求--让你看懂移动社交应用

    回想这几年参与开发的移动社交应用,有的已实现营利,有的直接夭折,现在正在为之奋斗的亲友约正在高速发展中。而放眼整个社交应用市场,自然是各大互联网公司的必争之地。腾讯主场做战,推出微信至今,历经几场血战,微信以6亿注册用户,4亿月活跃用户稳坐移动社交头把交椅。
    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的市场奇迹,让我们再回归本心,思考社交的本质是什么?我的理解:社交的本质是建立和维护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让我们举例分析下这句话:你和朋友这是一种联系;你和同学也是一种联系;以及和同事也是一种联系。这些联系首先有很多共性,同学可以是朋友,同事也可以是朋友,同时也有很多不同点,同事是因为事业聚在一起,同学是因为有共同的人生经历,朋友也许就是因为共同爱好。这样的联系还有很多,比如闺蜜、恋人、基友、战友等等。为了建立和维护这些联系而进行的活动就是社交,而需求就是这一切行为的动力来源。
     社交应用就是帮助人们建立和维护各种联系的工具。微信满足了所有联系中最普遍的那些共性而分到了最大的蛋糕,那蛋糕是不是没有了呢?联系存在不同点,甚至还会互斥的情况,比如一夜情和恋人这两种联系肯定是不一样的,建立和维护这两种联系进行的行为也完全不一样。因此当微信满足了某些联系的需求,就必然有些需求是其满足不的了。陌陌的崛起就是最好的证明,比如还有专门为情侣这种联系而设计的应用:小恩爱;同志社交软件:飞赞和淡蓝;专注于职场人脉拓展的高大上平台LinkedIn;从邻居这种联系挖掘而来的应用有邻、聚邻等。这些产品都是基于联系分析用户行为的差异,然后为有需求的用户提供建立和维护某种联系的应用。
      人们为了满足某些需求而投入各种成本建立和维护联系,或为学习、事业、获得认同、爱情、性以及打发无聊时间等,总是因为需求而驱动的。如果忽略需求,而寄希望于用户能够通过应用就主动建立联系,这完全是本末倒置。从用户的需求出发分析目标用户的行为习惯,痛点驱动,快速验证才是产品之道。

不懂用户的程序员做不出好产品。
新浪微博:@安静的发狂者
QQ:229675152
供职于联想亲友约团队,专注于移动互联网音视频通信领域,欢迎交流。原创文章,欢迎拍砖,转载请保留版权并联系作者 音视频通信技术交流QQ群:118791050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