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一個程序猿的生命週期》- 37、《從0到1》中提到的4點創業信條! 【含】李彥宏的《開講啦》

一個程序猿的生命週期 微信平臺

口   號:職業交流,職業規劃;面對現實,用心去交流、感悟。

公衆號:iterlifetime

百木-ITer職業交流奮鬥 羣:141588103   

微   博:http://www.weibo.com/u/5723400254

二維碼:

 

注:  有些網友懷疑我寫的文章的真實性,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大家,99%是真實經歷、想法、感悟。否則,浪費自己的時間,也浪費大家的時間,我認爲是沒有意義的。
     《一個程序猿的生命週期》也會一直寫下去,以10年爲界限,目前寫的是第一個10年,小標題定爲《起航》。以後,會把所有文章重新整理,定製成冊。
     希望大家能夠加微信公衆號,現在微信公衆號更新的比較慢。但是,以後,除連載文章以外,還會發布一些其他的資訊、職業方面的信息。


正文:

 

        儘管這個公司有20多年的發展歷史,但是仍然是創業公司的規模。儘管比創業公司有市場方面的優勢,但是沒有創業公司的激情和幹勁。這個公司早早就完成了從0到1艱難的過程,但是從1到N的過程做的並不成功。讀成功類的書籍不如讀失敗類的書籍,同樣的,分析公司失敗的方面對於我們更有借鑑意義,對於個人的職場發展更有參考價值。
       最近讀了《從0到1》這本書,書中提到硅谷企業家的4點經驗:(1)循序漸進。(2)保持精簡和靈活性。(3)在改進中競爭。(4)專注於產品,而非營銷。然而,2000年美國股市大崩盤、科技股重挫後,要重新審視過去的經驗。2000年後,中國的互聯網發展迅猛,由於互聯網技術的帶動,社會的企業進入了比加速度的時代。由於科技的發展,過去的組織形式、思維方式以及經驗可能不再適用於新的發展“潮流”,這也符合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的規律。所以,書中認爲與以上4點經驗相對的4點創業信條更正確,我想拿新的4個觀點試着分析一下老闆的公司:
 
        1.大膽嘗試勝過平庸保守。
          老闆應該算是膽大的那種人,要不也不會出來創業了,開着克萊斯勒可以達到時速200公里(嚇人)。老闆的能力並不代表員工的能力,或是說老闆的能力壓制了員工的能力。
          老闆長期的發號施令,給員工的感覺是:好吧,你是老闆,一切聽你的。好比一臺電腦,一個CPU始終是不如兩個CPU的,至少在結構、佈局、並行運算上是不如兩個CPU。所以說,有多少腦袋在思想公司的發展,這一點很重要,並且能夠積極、主動的工作。
          老闆對員工的不放心,給員工的感覺:好吧,你是老闆,一切都你幹吧。有一次客戶來公司考察,舉行一次產品演示、交流會,老闆很渴望與這個用戶達成合作,所以在會前特意交待會議期間不準任何人說話。既然用戶來了,不管出於什麼目的,出於主人翁意識,也應該與用戶有交流、互動。會議期間,我剛說一句話,老闆就瞪了我一眼,用手示意:你別說,聽用戶的。很難想象,一個公司與用戶能正常交流的人都少之又少的時候,怎麼在市場的PK中取勝呢!我在第一家公司,第一次獨立下礦井安裝設備,對軟硬件產品只略懂一些。我與第一家公司的銷售經理聊天時表示:發現帶新人去見客戶時,新員工很緊張,介紹產品磕磕絆絆的,後來就讓新員工自己去見客戶了。毛主席說:社會就是一所學校。顯示社會這所學校裏,同樣存在不合格的“老師”。
          老闆總是在員工面前顯示出比員工強,給員工的感覺:好吧,你是老闆,你是公司唯一的神。一起開車出去見客戶,回來的路上,XX你給說說這是什麼意思,YY你說說。最後是老闆顯示自己的時候,進行論理的闡述。 趾高氣揚的樣子溢於言表。
          其實大家都知道你是老闆、你比別人強、你在行業裏知識淵博。但是要有一個正確的交流方式,可能效果更好一些。做同樣一件事,達到同樣的目的,途徑有很多種。對於小公司來說,一人龍、萬人蟲的現象限制了公司的發展,所有員工都過於“平庸”了。
 
        2.壞計劃也好過沒有計劃。
        帶兒子去動物園,非要看長勁鹿,我和老婆看指示牌兒,不管走的遠近,總算找到了,這叫有計劃。那怕過程坎坷些、走些彎路,始終會達到目標的。退一步講,就算走了彎路,也知道了這條路上有什麼“風景”了。
        什麼是壞計劃呢,提前沒有做功課,動物園本身沒有長勁鹿,臨時才決定去看。那肯定沒辦法實現自己的目標了,但是總結經驗後,知道出去玩之前要儘量做足功課,就會最大可能的避免設定目標的盲目性。
        什麼 沒有計劃呢,毫無疑問,既沒有可實現的目標,也沒有可獲得的經驗。這樣理解,更通俗易懂。
        老闆對於公司沒有大方向的規劃,但是有小的規劃和計劃。但是,沒有達成目標的措施,例如全員銷售,要回答員工怎麼幹的的問題,老闆分配?員工主觀能動性?另外,就算達到目標了,也不一定能夠兌現,例如提供製度。所以說,計劃、措施、執行力、兌現,這是良性循環的因果關係。
 
        3.競爭性市場很難賺錢。
        有資本的地方,就會有壟斷。企業競爭的目的,就是要搞壟斷,這樣利益才能最大化。所以,在競爭激烈的市場裏,意味着大家可能都沒有利潤。那就要分析什麼是你的競爭力,市場和銷售?運營和產品成本?產品的特點和唯一性?那麼只有運營成本算是這個公司的競爭力了,不該花的絕對不花,該花的也可能不花,可以理解紙的雙面打印,但是基本是無紙可打。
        老闆一再貶低競爭對手的產品,不如自己的產品好。但是,其中一個競爭公司一年的市場合同額達1個億,產品不好,怎麼才能做到?現在是市場經濟,決定市場競爭力的不僅僅是產品。《人0到1》中有一句話:在所有人類衝突的戲碼中,人們往往忽視了真正重要的事情,只把精力放在競爭對手身上。在《22.缺了一條腿的公司》已經描述了公司的問題,爲什麼不完善自己身上的不足呢。
        所以說,競爭性市場裏賺不到錢的,都是沒有競爭力的;能賺到錢的,都是比你強的。
 
        4.營銷和產品同樣重要。
        老闆是技術出身,對產品特別關注。甚至有一次會議上,特別強調開發部門是公司的核心部門,於是把其他部門數落一頓,當時我就感覺市場肯定不會做好的。營銷和產品就相當於中國左派和右派,兩派平衡發展,中國的偉大復興就指日可待,否則就走向極端化,老闆的公司就屬於這種情況。
         在總裁班的營銷課上有這麼一個觀點:除了銷售,一切都是成本。細細想來,也的確是這麼回事,有銷售了纔有利潤,開發產品是爲更好銷售而投入的成本,銷售和產品要形成良性互動纔是健康的。
 
        《從0到1》中提到:今天,企業短兵相接地展開激烈的競爭,市場彷彿一塊有限的餅,當你不能勇猛地切得更大時,你就開始落後,最後甚至出局。現在是比加速度的時代,不進則退,同時也給你超越他人的機會。當老闆不容易,當員工也不容易,形成合力才能更好的發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