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一個程序猿的生命週期》- 38、中層管理危機

一個程序猿的生命週期 微信平臺

口   號:職業交流,職業規劃;面對現實,用心去交流、感悟。

公衆號:iterlifetime

百木-ITer職業交流奮鬥 羣:141588103   

微   博:http://www.weibo.com/u/5723400254

二維碼:

        這個話題是我最想寫的,但是卻又無從談起。腦子裏思考了很久,纔敢提筆行文。礙於語文沒有學好,所以才這麼費勁。.職業經理人、老闆、CEO等級別的更有資格談論這個話題,我沒有當過中層領導,更體會不到更高層領導的想法,沒有實踐經驗。但是,並不妨礙我對工作、職場的觀察與思考,也不妨礙我可能成爲那樣的人,馬雲說: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寫連載文章也是在剖析自己,強化自己的目標。

       中層管理危機並不是指中層某個領導,而是指組織內部中層整個階層。我在的第一家公司現在分成了三個公司,大股東(W總)和二股東分開了,我的部門經理(R總)成了體制內的職業經理人。各種原因無法細說,無非與“權”和“利”有關,也是中層管理危機的主要原因。
       離職後與公司的領導接觸很多,有時會與W總對一些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有一次,主要以採訪的形式進行了交流,我是提問方,W總進行了觀點闡述。涉及到問題:好員工離職了,難道不心痛嗎?真的知道他們的離職想法嗎?等等。其中一個主要問題:如果一個部門的領導爲公司做出了貢獻,但是又阻礙了公司的發展,怎麼辦?W總的回答是:這是很多公司都面臨的問題,也是很難解決的問題,其實公司可以把他們養起來,什麼都不用做......。公司在股份制改造過程中,W總正是要把R總和另一個部門領導調離職位,由於R總(我的直接領導)是體制內的人員,所以就會面臨很複雜的、很困難的人事變動。
       離職後,與R總也有交流。對於矛盾的產生是多種原因的,但是總的一條,他表示:爲公司做出了貢獻,沒有分得應得的回報,怎麼可能爲W總繼續好好幹呢。撇開公司體制不說,很多公司都會有這種情況。當矛盾不可調和的時候,大家只是各幹各的了 ,一家公司分成了三家公司。
       W總說R總阻礙了公司發展,調離崗位;R總說W總沒有給相應的回報,工作沒法開展。矛盾總會有的,站在不同人的立場上得出的結論也不一樣,但是沒有對錯之分。造成類似情況的出現,最倒黴的肯定是基層員工,意味着你的上升通道沒了;意味着你的發展空間沒了;意味你做事的餘地沒了。所以說,作爲技術人員來講,你要看清這些周圍的事情;所以說,作爲技術人員,爲了能夠更好的在研究技術,你也要知道是否在一個合適的環境下;所以說,作爲技術人員,你要知道技術不能決定一切。
       公司發的動力,一個來自人的新陳代謝,新人進來,差人出去;一個來自所有員工的學習能力。這兩點都和中層領導階層有直接的關係,中層領導階層如何保障招進來有用的人、有發展潛力的人?中層領導階層沒有學習的動力,如何帶領出一支強有力的隊伍?中層領導階層固化,如何讓基層員工有上升空間?可以有合夥人制度、可以有虛擬股份制度、可以有定期輪換制度,可以有競選制度等等。任何一種制度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不是包治百病的,就像中國公知天天說中國製度不行,難道美國的制度就一定行嗎?佔領華爾街事件不是美國製度的問題嗎?不管公司施行什麼制度,總的目標是讓所有員工看到自己的希望,讓想幹事的人、有幹勁的人能夠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中國朝代更替不能不說和士大夫階層有直接關係,自私、貪腐、無能、傲慢等。公司的中層領導階層是否也會這樣?不光政府、國企有腐敗,私企照樣有腐敗,只是存在的形式不一樣。作爲企業的中層領導階層,切忌用自私之人,只會往自己口袋裏摟錢的人肯定會帶壞一羣人,大家都事不關已、高高掛起了。戴旭在《鍛造中華民族的精神品格》中提到:甲午戰爭敗在“私”, 抗日戰爭勝在“公”,毛主席也提到:鬥私批修。私是惡之源,但是並不是說要惡殺人的私心,“私”也是發展的動力,所以對於公司來講,要有合理訴求的通道、要有合理訴求的響應機制。“權”和“利”要控制在有限的邊界範圍內,保證潘多拉盒子的安全。
       不管是領導,還是基層員工,都是要幹實事的,光動動嘴皮子,就失去了意義。如果明天不比今天有進步,那麼沒有必要爭這個虛職。不管任何領導,最無能的領導莫過於不能發現員工的能力,最腐敗的領導莫過於限制員工的能力,最悲哀的領導莫過於無人可用。是要用人解決危機的,同時也是在解決人的問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