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員看法上的幾個典型錯誤

今天我不談抱負理想,也不談具體的技術,我來談幾個看法上的典型錯誤。下面的這些問題都是我曾經遇到,或者是我的朋友們遇到過的問題,這些都是我個人的理解,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關於設計模式、設計原則

有人認爲,熟悉了設計模式、設計原則,就學會了設計。其實,設計模式和設計原則,只是前人根據設計實踐做的總結和提煉,設計,歸根到底是要解決問題的,把具體問題的解決辦法,經過一定的抽象,變成程序員的語言。

我見過一些人,他們知識淵博、見識廣博,甚至理論可以給你闡述得冠冕堂皇,但是到了實際需要解決問題的時候,他們卻拿不出巧妙的、優雅的辦法,這是典型的象牙塔人。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人看不起學習設計模式的人,他們覺得他們已經掌握了軟件設計的奧義,這些對他們來說是毫無意義的詞彙,對此大可以一笑置之。

有時候我們反而被設計模式或設計原則粗暴的掌握束縛了手腳,譬如我遇到這樣一件事情,某位努力的程序員,設計的代碼用遍了組合(例如把User對象 放置到Administrator裏面),我好奇地問,有一些類和對象之間的關係很明顯符合繼承的特徵,爲什麼不願意用它?他說,設計原則告訴我們,要多 用組合,少用繼承。我想,對這些優秀的模式、原則、方法論,如果不能透徹地掌握,不能根據實際場景合適地運用,是不是反而不如對其不瞭解來的好呢?

關於多種計算機語言的學習

有人覺得學習一種語言就可以了,學習那麼多語言沒有必要。事實上,多掌握一門合適的計算機語言不僅僅是多掌握一種謀生的工具,如果一種新的語言能夠很大程度上改變你對編程、對設計的看法,那麼興許它就值得你去學習。

譬如C語言,可以培養嚴謹的思維;譬如動態語言,它可以幫助程序員更好地做面向對象的coding;譬如函數式語言,它在工業生產、運算領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當然話說回來,所謂術業有專攻,對於某一門計算機語言(包括該語言所需的運行時環境、其中的編譯或解釋的原理)深入的掌握,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我們時常看到諸多計算機語言孰優孰劣的爭論,計算機語言歸根到底是一種工具,工具是隨着時代發展升級和變更的,單純的優劣爭論沒有太大意義。

關於英語

中國人爲什麼要學英語,程序員爲什麼要學英語,當我把那些方法名、變量名全部取成拼音,一樣可以,誰下的這個破規定?

遺憾的是,諸多學習材料、論文、技術資料(尤其是一些剛出不久的技術),都是英語的;另一方面,國際標準、程序員交流的通用方式,都是英文的,我想肯定很難想象,那些有名的framework、lib的源碼,如果用拼音來寫變量名會成什麼樣子。

所以,如果你的英語不好(至少讀寫不好),就不要給自己找太藉口,英語是一個掌握其他工具的工具,除非你堅信,中文很快就會在計算機界變成世界第一通用的語言。

關於算法

算法有多重要,這一件事的爭議一直都很大。

軟件歸根到底是用來解決問題的,提到算法就不能不提到數學(這也是爲什麼很多軟件領域的大師都具備相當的數學背景),對於解決問題,這裏可以簡單歸納成兩步:

(1)把實際的問題抽象成簡化的數學模型

(2)用算法去解決這個數學問題

算法,在這裏應該是一個廣義的概念(這裏的算法並不僅僅指大學裏學習的狹義的具體算法),算法是解決上述數學問題的辦法。如果工作中你並未意識到它的存在,那只是說明,你抽象出的數學模型比較簡單,解決這個模型的辦法也很簡單,或者有現成的方式可以模仿,或者有現成的框架幫你完成了,以至於你不去關注它、在乎它。

如果你做的事情是充滿創新意義的,是別人從沒有做過的,這時候算法興許就成了決定你成敗的因素。

在當前中國的環境下,視野廣闊和經歷豐富的人很好找,但是企業要招到具備上述兩點能力來解決問題的人,其實是非常困難的。

關於經驗

唯經驗論者的人有很多,他們認爲,在軟件企業的職位、薪水、甚至決策能力,都取決於經驗,一個5年經驗的工程師,肯定比3年經驗的工程師能找到更好的飯碗:

“我是老員工,我工作5年了,憑什麼工作3年的他薪水比我高那麼多”

實際上,很多因素,包括領域積累(這是業務上的,例如互聯網領域、傳統軟件領域,這和所謂的純技術沒有直接關係)、視野、承受壓力的能力等等往往都 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經驗”的積累,但是,這並不是絕對的。有句話叫做“事業一半是幹出來的,一半是總結出來的”,也確實有一些出色的程序員,他們善於總 結、善於觀察和積累,並且善於不斷地思考,這樣的程序員就是擁有更多優秀的經驗。

另一方面,程序員是要來解決問題的,經驗不能代替解決問題,有的人具備更優秀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他爲什麼就不能得到更優厚的薪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