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自由路上最大的陷阱:工作

      最近看《窮爸爸和富爸爸》系列書籍,囫圇吞棗的看了其中幾本,覺得實現財務自由的前提還是一個人思維模式的轉變,一個人認知的轉變。


       前段時間的一則新聞相信大家都有關注:

    12月10日,中興員工歐建新在公司墜樓身亡。網上談論得沸沸揚揚,中年危機如何學習,保持職場競爭力,要實現財務自由對衝風險,盡是一些光偉正的廢話。雞湯文最擅長的是從誇大問題到圓滿解決,然後直接忽略當中過程。

然而財務自由纔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富足的安全感是最終要去的地方,關鍵在於路徑。很多人一上來路就選錯了。

工作纔是財務自由路上最大的陷阱。

1、聊聊公司

公司是近代史最偉大的發明,公司法把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理順了運營方式,產業得到極大發展。

個人能夠從公司的得到的價值分配,大頭在股票增值,中頭在於股票分紅,小頭在薪酬福利。

但始終有個關鍵問題被有意無意忽略了。那就是公司員工的價值分配,從來都是看風險承擔而不是工作能力。在公司裏打工從不是獲得財富的最佳方式。

爲什麼公司的老闆、股東和少數高管能夠能拿到大頭和中頭,因爲他們承擔了風險。那些突破舒適圈創業的人,那些敢爲行業先的人,那些模式、產品革新的人,把自己暴露在風險敞口下,用風險對價換到先機和利益。

打工的人,處於價值分配鏈的末端。經辦操持者,看似舒適溫牀,實則深陷泥潭。

2、聊聊薪水

我有個朋友,原來在國企乾地輕鬆愉快,不甘平庸,拿到了BAT裏某巨頭的offer,擔任產品總監。對方很慷慨,薪水加50%,朋友很滿意,屁顛屁顛去了。一年幹下來,工資的確增長不少,但工作量也是加倍。朋友覺得雖然辛苦,但漲工資了,畢竟是高興的事情。

我說這虧大了。幹工作,說穿了,就是賣時間。出來賣,就要看單價,而不是總價。就好比老手買房子,覓的是每平方單價低的筍。中介推薦低總價高單價的所謂便宜房子,全是坑。


所以,我們要關注的是時薪,而非月薪。

職場裏最大的坑就是不斷升職加薪,工作負荷持續加大。歐建新2011年進入中興後,夜以繼日、加班加點,經常通宵達旦後,第二天繼續上班。實在爲他惋惜,個人的時間資源就這麼被稀釋了。

當別人把時間投入到高產出的投資時,投入到結交更有才情的人士時,你卻匍匐於辦公桌電腦前,單位時間的財富轉化率越來越低。久而久之,差距就是這麼拉開的。

因此我們要明白:時間纔是宇宙間唯一通行的貨幣。心力纔是改變現狀的生產資源。拿這些東西去換錢,纔是最傻的事情。

工作不應該是拼體力。看一下那些沒房沒車沒老婆的95後和00後們吧,你加班能幹的過他們嗎,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所能靠拼體力來競爭的完全不現實了。

工作不應該是拼學習。人工智能已經來臨,學的再快能比得過計算機麼,連華爾街交易員都已被取代。你沒發覺,在學校的時候,總有那些學霸,你幹不過他們。

在職業生涯起步的階段,特別是剛開始的二、三年,年輕人應該努力工作。這個階段,時薪快速增長,一份好工作幫助實現初始資金的積累,掌握市場營銷、經濟管理知識,完成社會人的蛻變。

接下來,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工作就進入瓶頸期。這裏不是說你不再升遷,而是你的時薪增長變慢了。因爲大部分工作的內容,三年內就學完了,接下來就是無效重複,靠加班加薪。


那麼在這個階段,其實你需要的是一份花費20%時間,完成80%內容的工作。它是一個不錯的現金流入,體面的身份,銀行信貸的背書,安全感的來源。

他可以是你的一份被動收入,當一個人的被動收入超過主動收入的時候,那麼你就距離你財務自由不遠了。

既然我們加班幹不過別人,學習也幹不過別人,那麼我們去幹點啥呢?我們所省下來的時間,你該用勁的地方是認知。

上次去聽講座,有一個比特幣圈的大咖李老闆。李老闆年紀輕輕,已實現上億身家。李老闆總結時說道,身處互聯網時代,財富的形式一直在變化,他堅信總有些資產的價值沒有被大家發現和認可。

我在這裏舉這個例子不是說認可比特幣,而是認可李老闆發現價值的這種認知,我們很多人目前所欠缺的就是這份認知。

比特幣距離我們較遠,聊聊距離近的樓市,自2008年開始,就一直有各類專家唱空,每一輪暴漲之後,都會有人期盼暴跌。而如果你站在一個更大的歷史觀來看的話,我們正處在中國崛起黃金年代,通脹、經濟、空頭,限購,限貸,都是給你進入樓市創造機會。

所以我在這裏想說,真正的財富其實來自於認知的槓桿。

在別人不認可的地方持續鑽研,找到大衆的認知差,把精力和資源集中投入,以小博大。

《窮爸爸和富爸爸》中對窮人、中產和富人的區別總結很對:

說窮人對一切新生事物都看空,抗拒一切風險,用勤奮工作來掩護自己的不作爲。而中產也有一份不錯的工作,對不少新生事物產生濃厚興趣,然後分散投資,學習分散風險。在能力範圍內做多。超過能力範圍的話,就放棄了。

然而富人不常工作,卻專注於某項事物,發現小風險的確定性後,下重注。在能力範圍內做到極限。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這就是區別。


3、鋤頭哥書籍推薦


如果是要推薦具體哪本理財書籍,非常值得看的......


其實我有一直在看書,現在也還在看。

早期也看,各種排行版上的各種理財書,還買了大部頭的《投資學》(好想上圖,給大家看看我做的筆記,講一大堆美國複雜的投資工具,看一半次貸危機就來了.....)。


要說哪本起到很大作用?沒有!(非要說有,就是《富爸爸》給了我理財啓蒙)


現在看資料,都是碰上具體事情,纔會有針對的去看。比如買房的時候,就猛翻各種房產投資書籍、上網也搜,還有貸款相關的 


再比如,今年接觸P2P,好像沒有找到相關書籍,就上網搜各種討論帖子,用戶評價,關鍵還是身邊用過朋友的評價,比較直觀。然後再親自試試


其他書,還用看嗎?要啊,不看怎麼裝逼......只看,看的下去的就好。

如果想勾兌鋤頭哥,歡迎掃碼添加關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