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自由路上最大的陷阱:工作

      最近看《穷爸爸和富爸爸》系列书籍,囫囵吞枣的看了其中几本,觉得实现财务自由的前提还是一个人思维模式的转变,一个人认知的转变。


       前段时间的一则新闻相信大家都有关注:

    12月10日,中兴员工欧建新在公司坠楼身亡。网上谈论得沸沸扬扬,中年危机如何学习,保持职场竞争力,要实现财务自由对冲风险,尽是一些光伟正的废话。鸡汤文最擅长的是从夸大问题到圆满解决,然后直接忽略当中过程。

然而财务自由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富足的安全感是最终要去的地方,关键在于路径。很多人一上来路就选错了。

工作才是财务自由路上最大的陷阱。

1、聊聊公司

公司是近代史最伟大的发明,公司法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理顺了运营方式,产业得到极大发展。

个人能够从公司的得到的价值分配,大头在股票增值,中头在于股票分红,小头在薪酬福利。

但始终有个关键问题被有意无意忽略了。那就是公司员工的价值分配,从来都是看风险承担而不是工作能力。在公司里打工从不是获得财富的最佳方式。

为什么公司的老板、股东和少数高管能够能拿到大头和中头,因为他们承担了风险。那些突破舒适圈创业的人,那些敢为行业先的人,那些模式、产品革新的人,把自己暴露在风险敞口下,用风险对价换到先机和利益。

打工的人,处于价值分配链的末端。经办操持者,看似舒适温床,实则深陷泥潭。

2、聊聊薪水

我有个朋友,原来在国企干地轻松愉快,不甘平庸,拿到了BAT里某巨头的offer,担任产品总监。对方很慷慨,薪水加50%,朋友很满意,屁颠屁颠去了。一年干下来,工资的确增长不少,但工作量也是加倍。朋友觉得虽然辛苦,但涨工资了,毕竟是高兴的事情。

我说这亏大了。干工作,说穿了,就是卖时间。出来卖,就要看单价,而不是总价。就好比老手买房子,觅的是每平方单价低的笋。中介推荐低总价高单价的所谓便宜房子,全是坑。


所以,我们要关注的是时薪,而非月薪。

职场里最大的坑就是不断升职加薪,工作负荷持续加大。欧建新2011年进入中兴后,夜以继日、加班加点,经常通宵达旦后,第二天继续上班。实在为他惋惜,个人的时间资源就这么被稀释了。

当别人把时间投入到高产出的投资时,投入到结交更有才情的人士时,你却匍匐于办公桌电脑前,单位时间的财富转化率越来越低。久而久之,差距就是这么拉开的。

因此我们要明白:时间才是宇宙间唯一通行的货币。心力才是改变现状的生产资源。拿这些东西去换钱,才是最傻的事情。

工作不应该是拼体力。看一下那些没房没车没老婆的95后和00后们吧,你加班能干的过他们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所能靠拼体力来竞争的完全不现实了。

工作不应该是拼学习。人工智能已经来临,学的再快能比得过计算机么,连华尔街交易员都已被取代。你没发觉,在学校的时候,总有那些学霸,你干不过他们。

在职业生涯起步的阶段,特别是刚开始的二、三年,年轻人应该努力工作。这个阶段,时薪快速增长,一份好工作帮助实现初始资金的积累,掌握市场营销、经济管理知识,完成社会人的蜕变。

接下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工作就进入瓶颈期。这里不是说你不再升迁,而是你的时薪增长变慢了。因为大部分工作的内容,三年内就学完了,接下来就是无效重复,靠加班加薪。


那么在这个阶段,其实你需要的是一份花费20%时间,完成80%内容的工作。它是一个不错的现金流入,体面的身份,银行信贷的背书,安全感的来源。

他可以是你的一份被动收入,当一个人的被动收入超过主动收入的时候,那么你就距离你财务自由不远了。

既然我们加班干不过别人,学习也干不过别人,那么我们去干点啥呢?我们所省下来的时间,你该用劲的地方是认知。

上次去听讲座,有一个比特币圈的大咖李老板。李老板年纪轻轻,已实现上亿身家。李老板总结时说道,身处互联网时代,财富的形式一直在变化,他坚信总有些资产的价值没有被大家发现和认可。

我在这里举这个例子不是说认可比特币,而是认可李老板发现价值的这种认知,我们很多人目前所欠缺的就是这份认知。

比特币距离我们较远,聊聊距离近的楼市,自2008年开始,就一直有各类专家唱空,每一轮暴涨之后,都会有人期盼暴跌。而如果你站在一个更大的历史观来看的话,我们正处在中国崛起黄金年代,通胀、经济、空头,限购,限贷,都是给你进入楼市创造机会。

所以我在这里想说,真正的财富其实来自于认知的杠杆。

在别人不认可的地方持续钻研,找到大众的认知差,把精力和资源集中投入,以小博大。

《穷爸爸和富爸爸》中对穷人、中产和富人的区别总结很对:

说穷人对一切新生事物都看空,抗拒一切风险,用勤奋工作来掩护自己的不作为。而中产也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对不少新生事物产生浓厚兴趣,然后分散投资,学习分散风险。在能力范围内做多。超过能力范围的话,就放弃了。

然而富人不常工作,却专注于某项事物,发现小风险的确定性后,下重注。在能力范围内做到极限。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就是区别。


3、锄头哥书籍推荐


如果是要推荐具体哪本理财书籍,非常值得看的......


其实我有一直在看书,现在也还在看。

早期也看,各种排行版上的各种理财书,还买了大部头的《投资学》(好想上图,给大家看看我做的笔记,讲一大堆美国复杂的投资工具,看一半次贷危机就来了.....)。


要说哪本起到很大作用?没有!(非要说有,就是《富爸爸》给了我理财启蒙)


现在看资料,都是碰上具体事情,才会有针对的去看。比如买房的时候,就猛翻各种房产投资书籍、上网也搜,还有贷款相关的 


再比如,今年接触P2P,好像没有找到相关书籍,就上网搜各种讨论帖子,用户评价,关键还是身边用过朋友的评价,比较直观。然后再亲自试试


其他书,还用看吗?要啊,不看怎么装逼......只看,看的下去的就好。

如果想勾兑锄头哥,欢迎扫码添加关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