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活着,總能夠慢慢長大

 
俞敏洪:活着,總能夠慢慢長大

時間: 2006年07月03日 17:01    作者:韓亞 張雯淇    來源:《讀者》原創版
 

  近日,國家優秀期刊,全國發行量最大的雜誌之一《讀者》(原創版)對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創始人俞敏洪作了個人專訪,採訪中俞敏洪暢談了他的辦學經歷和自己的人生感悟,不乏哲語箴言,現轉發與廣大學子分享。

    以下爲訪談實錄:


  《讀者》(原創版):新東方的成功讓您成了傳奇人物,同時也有了幾分神祕色彩。我們想向讀者還原一個真實的老俞。您如何評價自己?

   俞敏洪:傳奇人物?我不敢當。我覺得人們對於傳奇人物的定義有誤差。通常,一個人往往做了一點點事情,就被冠以“傳奇人物”的頭銜。我覺得傳奇人物的定 義應該是違反了物理或化學定律還在那裏自由自在生活的人。比如說一個人從15層高的樓上縱身一躍,如果掉到了地上,摔死了或摔傷了,就不是傳奇人物;如果 他飛起來了,或者輕鬆落地,就是傳奇人物。我見過很多被封爲傳奇人物的人,沒有覺得他們有什麼傳奇的地方。很多人只是認認真真比別人多做了一點事情,或者 做事的方式獨特了一些,就被叫做傳奇人物了。其實,他們只是比常人更加努力和用心一點,做出了一般人認爲自己做不了的事情。也有很多媒體稱我爲傳奇人物, 我聽了覺得好笑, 因爲我覺得自己再普通不過,甚至覺得自己很笨,因爲我從小到大成績都很一般,考大學考了三年才考上。怎麼做成新東方的? 慢慢磨出來的唄。因爲大腦不夠用,只能一心一意做一件事情, 所以新東方就起來了。新東方也沒有太多的創意,只是認認真真地教學生,學生就來了。我自己很平常, 1歲到18歲在農村,農活幹得不錯; 18歲到北大學習; 23歲從北大畢業,然後留在北大教書;30歲從北大出來,成立了新東方學校,然後就一直幹到今天。和大家一樣,每天吃三頓飯,晚上也睡覺。不同的是可能很 多人幹一件事久了就煩了,我不煩,我幹一件事幹得越久越來勁,所以到今天還在對學生不亦樂乎地重複昨天的故事。

  《讀者》(原創版):當初決定辦學的初衷是什麼?現在所做的和當時的期望有什麼不同?

   俞敏洪:當初辦學根本就不是出於什麼要爲中國教育做貢獻之類的理想。當時連活下去都困難,哪來什麼爲教育做貢獻的理想,純粹是爲了活下去。當時我聯繫出 國,美國人就是不要我, 我把僅有的一點存款都花完了, 家裏沒錢了,就只能揹着書包出去教書,撈外快唄。當時北京己經有很多語言培訓學校,我業餘時間去當老師,掙點錢補貼家用,討老婆的歡心一一我怕自己太沒出 息被老婆休了。我在北大 十多年,眼前女孩經過了上萬個,好不容易追到一個,如果再被甩了,就得一輩子打光棍。在外面教了一段時間書,就覺得,自己如果辦一個培訓班,不就能夠掙更 多的錢了?所以就決定成立一個學校,自己幹上了。後來,學生越來越多,新東方就活下來了,發展了,就有了今天。現在我們確實開始想着爲中國教育多做點事 了,至於怎麼做我們還真沒有想得太清楚,慢慢做吧,只要良心好,就能夠做成事情。很多人都喜歡談遠景、理想,我們不喜歡談太多,有一點上進心就行了。

  《讀者》(原創版) :從一名英語教師到一位企業管理者,您把一個由一羣教書匠組成的學校打造成了一個極具活力的現代化企業。在這個過程中您跨越的最大的艱難是什麼?

    俞敏洪:最難超越的就是我自己——陳詞濫調,但是充滿了真理。我真想把自己變得無所不能,但實際上每一個人都充滿了平庸和無能,但也正因爲這樣,我們 才能夠享受平凡的生活。上帝把我們送到人間,就是讓我們來體會每一天微不足道的快樂, 那些體會不到快樂的人,就會天天生活在痛苦中。

  《讀者》 (原創版):您多次表示自己是一個很容易滿足的人,一個容易滿足的人怎麼會取得如此成就?

   俞敏洪:滿足不等於停止進步。我是不是一個很容易滿足的,要看什麼方面了。比如我吃飯從來不挑,每天三碗麪就打發了,方便麪也行。穿衣服也不挑,我身上 沒有什麼名牌服裝。 對於新東方做大做小,我也無所'謂,不論大小,只要自己做得開心就行,只要來學習的學生開心就行。做得再大,自己不開心,一點意思都沒有,把別人弄得不開 心了,更沒有意思。現在新東方做大了,我最害怕新東方的員工不開心,最害怕學生不開心, 我自己開不開心都無所謂了。其實還是有所謂的,但是你周圍人多,你就得大公無私一點,所以有時候不開心也只能忍着。但我還是很努力的,我還在努力學習,讀 各種書籍。我還在努力學單板滑雪,常常摔得半死不活。人們說是老狗學新遊戲,但我還是自得其樂。努力一點,使自己的思想和血液流動得更快一點。一個人的滿 足應該是對於物質世界而言的,思想和學習不能夠滿足,否則靈魂就死了,人活着就沒有什麼意思了。

  《讀者》(原創版):新東方是民間資本辦學的典範,民間資本更講求回報,怎樣才能讓教育這項神聖的事業既不變味,又有利可圖?

   俞敏洪:新東方不可能拿到國家的教育經費,相反,我們每年還要向國家繳納各種稅收,如果沒有利益,新東方怎麼辦下去?新東方收取學生合理的學費,把學費 轉成老師的工資、教室的設備,使學生得到更好的培訓和教育,互惠互利,實現雙贏。新東方做到今天,越做越大,貢獻都來自於新東方的學員。很多人覺得做教育 就不應該提錢的事,也許在基礎教育領域和公立教育領域,應該是收取學生費用越少越好吧。至於私立教育,尤其像新東方這樣的培訓教育,完全在市場經濟下,如 果不收學生的學費,幾天就得破產。教育和賺錢是矛盾的?也許這樣說更好一點:如果辦教育的目的就是爲了賺錢,這是完全錯誤的;但如果把提供優質教育放在首 位,讓學生自願出錢來學習,這是很正常的。我覺得提供優質的私立教育和適當的盈利是不矛盾的。

  《讀者》(原創版) :新東方在英語教學方面似乎有一種化腐朽爲神奇的力量。新東方的教學究竟有何神奇之處,和傳統教學有什麼不同?

   俞敏洪:新東方沒有什麼神奇之處,我們只是要求老師更加理解學生,知道學生想聽什麼, 並且以恰當的方式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其實所有的能量都在學生身上,只有學生自己想學,才能夠真正學好,所以我們強調老師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中國的傳 統教學講究一板一眼,新東方喜歡歡蹦亂跳;中國的傳統教學以老師爲中心,新東方以學生爲中心。我們對老師主要有四個 方面的要求:教學內容、激情、勵志和幽默。教學內容就是要求老師上課時內容豐富,基礎紮實,講課熟練,切合主題,少講廢話。激情是貫穿整個授課過程的一種 感染力,一種讓學生感到 你在拼命的精神。激情是通過老師的行動、語言、語調和發自內心的對教學的熱愛體現出來的。 新東方的很多老師在上課時常常因爲自身的努力而感動學生。 新東方有一句話:只有一堂讓自己感動的課,才能感動你的學生。而激情是打動人心的最重要的因素。勵志就是用那些讓人聽了熱血沸騰的語言、故事和格言使學生 從痛苦、失敗和沮喪中振作起來,使他們感到生命開始充滿力量,產生想衝向和擁抱整個世界的感覺。幽默是在授課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到老師的語言生動活潑,使學 生在輕鬆愉快之餘, 接受各種知識。如果一個老師能夠把這四大要素完美地結合在一 起,那他就能夠成爲新東方的品牌老師,成爲新東方的驕傲。這四大要素要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講教學內容必須貫穿整個課堂, 這是學生之所以來到新東方的最重要的原因;激情必須體現在講課的每一句話語裏,這是學生認同你的最重要的因素;勵志必須一兩句話就能夠打動人心,太羅嗦肯 定讓學生心煩;幽默必須潤物細無聲地體現,否則就成了平庸的笑話和無聊的打趣。

  《讀者》(原創版):現在有一種非常普遍的看法,就是認爲我們這個以漢語爲母語的國家過分強調了英語的學習,以致出現了漢語和英語教學“本末倒置”的現象,您怎麼看?

   俞敏洪:強調英語學習會影響國人的漢語水平,這種說法有點荒謬。漢語在中國社會文化中一直佔統治地位,這種地位不是幾年的外語衝擊就可以動搖的。英語的 興盛並不會影響漢語的流傳。事實上,往往是那些英語好的中國人,其漢語也一樣非常不錯。英語和漢語的學習是相輔相成的,並不存在博弈關係。我們應該看出, 隨着中國的崛起,漢語的興盛也只是時間問題而已。現在,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在學漢語,與我交流的許多外國人都要求使用漢語,而非英語。我前段時間去美國,發 現美國大街上的告示牌、商店招牌上的中文明顯比前幾年多了,這與上世紀80年代日語在美國的流行有相似之處。不同的是,中國的崛起是持續性的,這決定了 50 年或100年以後,在世界上,英語和漢語將極有可能平分秋色。

  《讀者》 (原創版) :有統計稱,在海外各大名校就讀的中國留學生中有70%來自新東方。這是新東方成就的體現,但也有人認爲新東方的出國培訓加速了我國優秀人才的流失。

   俞敏洪:請你先讀一下如下數據,你就知道出國留學是否會使中國人才流失。國務院表彰的“兩彈一星”的23名功臣中,有 21名是回國工作的留學人員;中國科學院629名院士中,留學人員佔81%;中國工程院423名院士中,留學人員佔54%。這組數據應該能夠說明一些問 題。目前發達國家的教育比較先進,尤其是科技教育先進,我們不讓學生去學習,就什麼也得不到;讓他們去學習,我們就離世界先進水平更近一步,中國的發展就 有更多的希望。確實,總會有學生不回國,但也總會有學生回國的。 剛解放那會兒,中國如此貧困和落後,還有那麼多留學生抱着滿 腔熱血回國搞建設,何況現在中 國各方面的條件已經如此好了 呢?一個人如果一輩子只在一個地方呆着,就會養成狹隘的思維習慣和封閉心態。如果一代人都這樣,國家和民族就會停止進步。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進步,不僅僅體 現在社會結構的改變,更體現在人的心態的改變,這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中國近現代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留學生帶回來的不同的文化習慣和思維方式的擴 展,中國現在面臨着難得的發展機遇,這一切與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和留學政策密切相關。

  《讀者》(原創版) :每天都會有許多年輕人懷揣着各種夢想去新東方學習,有什麼忠告給他們?

  俞敏洪:實在是很想給他們忠告,但我自己還沒有管好自己,怎麼敢給別人忠告呢?如果非要我說,也許這句話是我最想說的:只要活着,就是勝利。就像一棵樹一樣,活着,總能夠慢慢長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