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食言,開始進入遊戲領域

馬雲曾在2008年的電子商務專題彙報上表示“餓死也不做遊戲”

導語:2014新年伊始,首屆中國移動遊戲產業高峯會在杭州召開,會上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數字娛樂事業羣總裁劉春寧做了演講,正式宣佈阿里巴巴將正式進軍手遊領域,並介紹了阿里巴巴的手遊策略。平臺將採用82分成比例,打破遊戲行業目前1:9分成的壟斷局面。

  曾發誓不做遊戲的阿里巴巴,終於高調宣佈進軍遊戲業並推出自己的手遊平臺。在看到移動端微信呈現出的實力後,連馬雲這樣的互聯網巨鱷也不禁頭皮發麻,虛汗狂冒,中國還有能阻止微信腳步的存在麼?而支撐微信發展動力的,無疑就是月收入過億的遊戲。要擊敗敵人必先釜底抽薪,深蘊商戰之道的馬雲自然懂得該如何應對。於是便萌生了做遊戲的想法。


馬雲是在一次溝通會上做上述表示的。這也是阿里將要進軍遊戲產業發聲。但馬雲並沒有透露關於進軍遊戲產業的更多細節。

對於該消息,阿里方面不予置評。

值得玩味的是,馬雲此前曾表示“餓死也不做遊戲”,當時馬雲是振振有詞的說遊戲如何跟他的價值觀不符。

馬雲說:“不做遊戲這是跟我價值觀有關,阿里巴巴到現在爲止沒有投入過一分錢在遊戲上面,那是兩年前我妹夫跟我說一個事情,改變了我對遊戲的看法。我妹夫一天早上跟我說,我昨天跟你妹妹玩遊戲玩到早上3點半,你妹妹去上廁所的時候我又偷偷地玩了半個小時,我被他嚇了一跳,我妹夫是很能幹的一個小企業家,這麼一個成年人並且是一個很精明的人,竟然玩到三點半甚至沒有一點兒自控能力,想想我們孩子會怎麼樣。我不希望我兒子玩遊戲,如果中國孩子都玩遊戲中國就沒有前途可言了。”

“而且我通過分析發現了在全世界時間不值錢的國家裏遊戲是最暢銷的。你會發現全世界最先進的遊戲國家是哪些?美國、韓國、日本,但是這些國家永遠不鼓勵自己的老百姓玩遊戲,它用來出口。有一天我們的領導突然會醒過來問我們孩子在幹什麼?在玩遊戲的話,一定要對他進行限制。因爲遊戲不能改變中國的現狀。所以我說不做遊戲,餓死也不做遊戲。”

與馬雲這番表態相背離的是,在這5年內,支付寶不僅成爲遊戲業主要的支付通道,阿里還推出了阿里雲目標客戶之一就是遊戲公司,同時淘寶還有頁遊聯運,手遊還有應用市場,淘寶更是國內遊戲玩家最常使用的交易平臺。對阿里而言,遊戲業的外圍產業鏈、乃至隱晦的平臺業務阿里已經做了個遍,只差自己投資、代理、研發遊戲的最後一腳。

種種跡象顯示,原本涇渭分明的BAT巨頭之間的競爭正在加劇,騰訊“微信”取得的成績也激發了阿里大力做“來往”。而如果阿里進軍遊戲,也將使得巨頭之爭進一步升級。對馬雲來說,在與他價值觀不符的遊戲業、馬雲則又將“食言而肥”。

阿里終於還是做了遊戲。

這個消息在業內傳了快半年,引發討論無數,不過,阿里究竟要怎麼做,外界始終是霧裏看花。如今,靴子落地。

手遊平臺,這是阿里給自己的定位,阿里延續了自己在電商領域駕輕就熟的那種平臺戰略,自己不下場玩,只是提供“水電煤”。問題是,在遊戲這個陌生領域裏,阿里有水電煤可以提供麼?數一下。

1.流量:流量平臺是手機淘寶,後續還會進駐來往。手機淘寶目前用戶量是4億。

2.支付:這個不用講,支付寶提供支付解決方案。

3.技術支持: 在公有云裏面,阿里雲目前在國內還是有些口碑的,應該可以爲遊戲廠商提供一些雲計算服務,省一點技術成本。

打的就是騰訊

阿里的戰略意圖明顯得不能再明顯了,就是針對騰訊!

遊戲對於阿里來講重要麼,壓根不重要,新業務一枚,阿里不需要靠遊戲來賺錢養家。但是遊戲對於騰訊來說,太重要了,騰訊四大塊營收,遊戲、會員費、廣告、電商,其中游戲佔了半壁江山(Q3總收入155億,遊戲就84億多),而且,廣告收入要養着視頻,電商還在虧損,所以,如果從利潤角度,遊戲的貢獻度遠不止一半。

所以,如果能動一動騰訊的遊戲根基,那戰略意義是顯然的,那麼,騰訊遊戲有痛點麼?自然是有的,誰家的城牆都不是無懈可擊的,阿里的電商有,騰訊的遊戲自然也有。

首先,騰訊在遊戲界是絕對的霸主,前三季度騰訊吸金吸了235億,後面的公司,網易、盛大、暢遊、完美世界和巨人,加起來還沒騰訊多。有了這種江湖地位,騰訊在遊戲圈的話語權就比較強,比如,進駐騰訊平臺的遊戲,分成比例上,騰訊拿絕對的大頭,八成甚至九成,而且,通常接入騰訊的遊戲,要求很嚴格,有些許霸王條款是難免的。

再次,騰訊的遊戲平臺走的是自營+平臺模式,互娛團隊自己也研發遊戲,優先照顧自家產品,這是自然的。最受矚目的微信平臺,最早上線的“天天”系列都是由騰訊互娛事業羣下的天美藝遊工作室研發。觸控的陳昊芝就說,微信遊戲平臺的第一批遊戲會來源於自主研發;第二批會是與騰訊關係較好的產品;第三批是騰訊投資的產品;最後纔是像我們這樣的產品。

針對這樣的痛點,阿里的手遊平臺,打法就是討好開發者,上來就表示7:2:1分成,開發者拿大頭,阿里抽2,覆蓋運營成本,還有10%說是做慈善(好吧,阿里做事,佔一下道德高地是常有的,此事各有各的看法,就不評論了)。而且,承諾自己只是平臺,不會自己開發,避免既是裁判員也是運動員。

阿里有勝算麼?

對於阿里來說,想要真正動搖騰訊的遊戲根基,恐怕還比較難。

首先,騰訊利潤真正的中流砥柱還是在端遊,手遊增長率雖然高,但是絕對值和端遊仍然不能比。阿里想來也很清楚這一點,所以並沒有去和騰訊的端遊對抗,而是挑選了手遊這個格局未定的新戰場。

其次,對於開發者而言,騰訊強勢不假,但是,騰訊畢竟是目前流量最大的遊戲平臺,從騰訊那裏分來的一成兩成,可能也比其他平臺分來的三成五成多。在這種情況下,開發者很難拋棄騰訊這個平臺。而且,如果過於親近其他平臺,得罪了騰訊,後果是什麼,對自己的殺傷力有多大,不好預料。。

但是,什麼算贏呢?取代騰訊在遊戲界的地位,還是說,拖慢騰訊的手Q和微信在移動端的變現速度?如果是前者,可能性很低,但如果是後者,我覺得可能性還是有的。

就像前文說的,阿里做手遊平臺,流量、支付、技術這些硬件環境是具備的,當然,用戶習慣是個很大的挑戰,去淘寶App裏買東西的人,會不會去打遊戲,這是個問題,但是,如果遊戲設計得好,甚至說可以通過打遊戲賺取點什麼消費優惠券一類的,吸引到一部分用戶,不是沒可能。


此前,在騰訊工作近十年的原騰訊視頻總經理劉春寧加盟阿里,江湖傳聞馬化騰震怒,甚至要打官司,索賠千萬。馬化騰確實是有理由不爽的,劉春寧到阿里後,迅速組建數字娛樂事業羣,從視頻、音樂到遊戲,這次的手遊平臺,就是劉春寧主抓。而且對於淘寶App來說,這一方面是流量再次變現的方式,另一方面,或許也是增加自身粘性的一種途徑,現在,淘寶App的打開率,活躍度,明顯是還不夠的。

用一種比較兇狠的打法,破壞對方建立的行業規則,雖然自損八千,但如果這能殺敵一萬,那也算值了。進攻有時候就是最好的防守,否則,成天看着微信在電商、支付上幹這幹那的,確實也是不爽。對於阿里來說,來往也好,遊戲也罷,做不做得成,這是後話,最要緊,是戰爭在誰家的土地上打響!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