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打造FaceBook》

這本書是微博上的一位朋友推薦的,當天就下單購買了,花了幾個晚上看完,全書主要講作者在FaceBook的從業經歷以及離職後對天使投資和創業的一些想法。下面是我看完本書後的一些感想。

團隊合作

任何的團隊都需要團隊合作,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我們在面試的時候經常被面試官考覈的一個因素就是團隊合作精神。我所經歷的公司中雖然也很注重團隊合作,但更多的是在一個團隊中、一個開發小組中,而在臉書中將這個高度上升到了整個公司,所有人的目標都是整個公司的發展,一個團隊中的老大如果覺得團隊中一個牛人在另一個團隊中會對公司更有幫助的話會不吝讓那位牛人去另一個團隊工作,所有人目標一致,勁往一處使,公司纔有發展。記得我曾就職過的一家公司,項目組中成員之間夠通非常好,成員和PM之間也保持者非常好的關係,但由於公司的一些績效制度導致需求分析、開發和測試之間經常會爲了一個Bug的責任人問題而爭論不休,其是Bug早已修復,造成很大的內耗並且成員的情緒也會受到影響,所以說團隊合作除了人員的性格和溝通能力外還需要公司有個好的制度支持。

黑客之道

黑客文化其實是對技術的一種追求,在臉書有一個稱爲黑客馬拉松的活動,每三個月舉行一次,在活動中所有人都放下手頭的工作,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開發,很多創性的項目就是這樣誕生的。當然這種類似的活動在國內公司中是很難舉行的,大概有下面兩個原因:

  • 爲了項目進度,老闆們、領導們恨不得讓員工一分鐘當兩分鐘用,怎麼可能利用上班時間讓員工去做讓他們看來對項目毫無意義的事;
  • 臉書的招人很嚴格,他們有一個理念是拒絕和庸人在一起工作,所招之人都是世界上頂級工程師,而國內大部分公司的人員在水平上還是存在差距的,即便遇到一些開明的老闆能舉行這樣的活動,其效果也可能沒那麼好。

工具文化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類之所以比動物高級就是因爲人會使用工具,好的工具會大大提高做事效率,臉書將工具文化做到極致,他們有專門的工具小組,工具小組中是公司中最好的工程師。這點不管是公司和個人都值得借鑑,我現在所在公司在工具這方面就做的很好,也有專門的工具小組,推出的很多工具給工作帶來很多便利。去年下半年我寫了一個小工具來給工作中重複切耗時的一些步驟提高方便並最終推廣在部門內使用。在工作中要經常思考總結,找出重複的有共性的地方,看能不能工具化,讓我們能有更多的時間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職業發展

作爲一個技術人,職業的發展無非就兩條路,管理和技術大牛,在國內的公司中很多人都有做管理的想法,即便是非常熱愛技術的開發人員,因爲做管理意味着更高的地位和更高的薪水,這是的很多熱衷於技術的人會背棄自己的初衷,爲生活所迫做着自己並不怎麼喜歡的事情。在臉書管理和技術只是角色的不同,地位沒有誰高誰低,喜歡技術可以成爲技術大牛,薪水可能比管理着還高。記得前些年經常可以在網上看見對技術人員年齡以及未來發展的討論,歸根結底還是國內大環境造成的,我是一個很喜歡技術的人,希望有一天在國內軟件公司中能出現更多的"大齡"一線開發人員。

知識儲備

作爲一個技術人員如果不持續地學習充電就會被淘汰,學習有兩種,一種是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技術知識,一種是學習和工作相關的知識。很多公司都會鼓勵員工學習和工作相關的技能,而我認爲工作需要的技能是基本的,除此之外還應該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前沿的的技術,說到這就不得不提英語了,即便不是在外企,至少也要做到閱讀上沒有障礙,英文能力直接關係到我們對新技術的瞭解和獲取。記得我之前的一個領導在一次會上說你們在業餘時間要好好學習業務、性能優化等和工作相關的知識,像英語之類沒用的就沒必要學了,對此我持保留意見。總之我們要儘量開闊自己的眼界,不斷充電學習。王淮在書中提到他們會利用現成的開源框架去開發內部的工具,如果你沒有足夠的知識量你就不會之道有什麼開源框架可以用,進而去自己動手開發,這樣就導致重複造輪子。

書中還有對投資和創業的一些見解,因爲我目前還涉及不到,在此不做評論。由於中西方文化差異較大,書中可以借鑑學習的我們可以吸收,不能借鑑的也可以豐富我們知識,成爲日後的談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