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

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往往不足以提升到一个高度,是因为我们总觉得还有机会,还有时间。假如我们即将走向生命的最后一刻,又该有多少正在纠结的事情突然变得毫无意义,甚至有一些可笑?

我们缺少的是对于死亡的敬畏,如果时时刻刻对于生存的状态都怀有感恩,有着向死而生的心态,我们的生活质量将大大提高,同时我们对于很多世俗琐事也会少了一份执着,多了一份宽容。

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开始了死亡倒计时,但是我们都不愿意承认。一直沉浸的看似无边无际的大好青春里,认为人生才刚刚开始,但时光稍纵即逝,我们等不得,也拖不起。当下的一切都是唯一,也应把其当成最后的一次机会,那么我们的人生就会:少了一些争执,多了一些包容;少了一丝抱怨,多了一点感恩少了一些遗憾,多了一些宽慰

向死而生,说起来挺容易,但做起来又是那么的举步维艰。且不说我们能坚持多久,但一想“死亡”这个扎心的字眼,我们都感到一阵阴风袭来。所以大多数人宁愿醉生梦死,也不愿意直视人生。而等到生命真的到了最后一刻,我们才发现,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死亡的时候发现自己有太多的执着没有放下,有太多的遗憾没有完成,于是死不瞑目者大有人在。

逃避、虚荣、自卑等心态降低了我们生活的幸福感。太多人其实是活在了别人的眼光里,总是带着有色眼镜在看待这个世界,却忘记了自己内心最纯真的需求。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需求很简单,满足了基本的吃、喝、住、行等物质需要之外,我们需要的更多是精神食粮。过多的物质享受一旦无法受到合理的节制,很容易变主动为被动,最后一旦成为了物质的附庸,那就真算得上是可悲的一件事了。

每当下决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都抱有100%的积极性,且不说事情到底可以完成到什么程度,完成的过程中,意外的收获就足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多姿多彩。所以每当决定认真地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都是最幸福的,也是愿意和这件事情本身结下深深的友谊的。从一而终,多么美好的字眼,相对于三心二意来说,我觉得能够坚守一件事情是更富有人情味的一件事,而有人情味的人就不会轻易感受到孤独。

时代在被各种主流所充斥,有的时候尚德,于是天下人无不修身养性,以求心安理得,即是损己利人,有时候也觉得是可以考虑的,毕竟天灾人祸,群众的力量才是伟大的,更进一步发展还可以造福大众;也有的时候拜金,铜臭味充斥在世间的每一个角落,于是有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景象。物质本身没有错,但是一味地追求物质本身,而忘记了人性最重要的德行操守,就显得特别无趣;同时太执着于空中楼阁的精神建构本身,也是极为危险的一件事情。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圣人,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控一个“度”: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去生活,用最舒服的心态去感知人生。

向死而生,我们珍惜每一个遇到的人,每一次温馨的感动,同时不过分祈求明天如何,因为当下即是永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