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agram式成功在中国没戏

2010年10月才开始登陆苹果APP商店,从未进行过任何营销,如今Instagram在十天的时间就增加了1000万用户,总用户数量突破了 4000万。4000万是什么概念,辛苦经营了8年的京东商城,去年底的注册用户数为3000万,而Instagram不过是一款安装在移动端的照相应用 ——用户可使用手机等拍摄、修改照片,并可一键分享至Instagram、Facebook、Twitter或新浪微博等平台上。

这没什么大不了啊,要知道Instagram不是第一个照片网络共享服务提供者。但奉行极简主义原则的Instagram,通过17款不同滤镜将照片修改分享,因做得极为简便专业而使自己脱颖而出,尤其受到美国中产阶级的推崇。

中国能不能产生这样的“小而美”?

“如果Instagram在中国,这些噱头不足以打动用户,如果说‘这是一个可以免费发彩信的软件’,推广效果更佳。”国内知名IT博客卢松松认为。是的,不少互联网界人士都认为,除去用户不谈,国内目前的创业环境诞生不了小而美。

“Instagram团队只有13名员工,如果在中国,至少得28人,另外一半得负责删图。”知名专栏作家程苓峰的这条微博被转发5000余次,人们普遍认为,在国内,企业难以轻装上阵。

除 此之外,中国的山寨问题和市场恶性竞争也将成为小而美的绊脚石,有人说“在美国会被巨头收购,在中国会被巨头山寨”。还有这么个段子,如果 Instagram在中国,大公司会与其产生如此对话——“50万,卖不卖?”“你当我傻啊,我有几千万用户,我创新,我……”“不卖老子明天就做一个, 让你5万块都得不到。”

也有网友不这样想:“Instagram到底有多少僵尸用户?为什么Facebook当了冤大头,里面有多少利益输送?”“两个创始人都是高帅富,有后台的,没有借鉴意义。”短短数十字,浮躁的心态和国内创业环境的现实活生生地展示眼前。

来源:北京晨报  孙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