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爲運營大咖的四個學習面

黑猩猩

也就在昨天或者是昨天的昨天,朋友發給我一則消息,我覺得挺有趣,分享在此:

曾以爲:作爲一名微信運營,我的一天是這樣的:

1、早上9點到公司,從一杯剛在星巴克打包好的咖啡開始,用半個鐘的時間處理郵箱裏廣告合作、沙龍邀請、微信培訓的郵件;

2、9:30開始從前一天微信後臺的數據中,分析並做成一份詳細的報表以便向boss彙報;滿懷信心地預計:照醬紫的發展態勢,明年300萬用戶妥妥的,然後融資上市,到紐交所敲鐘;

3、10:00,召集團隊頭腦風暴,在認真聽取了他們的工作彙報後,按照內容重點在紙上排序,就頭條內容提出了自己的構思方向;

4、11:00開始瀏覽行業新聞:同行A用戶突破300萬;同行B被投資機構估值3000萬;同行C被微信官方封號等;突然感到一股無形的壓力,於是頭腦一熱在紙上將300萬用戶目標改成400萬;

5、12:00,某投資方的負責人約你共進午餐;在飯桌上,投資人對我的平臺予以高度肯定並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雖然我們就微信社羣經濟和粉絲運營達成了一致共識,但我還是委婉拒絕了他拋出的橄欖枝,說現階段主要想做好精品內容,暫不想被資本束縛;

6、下午2:00,某沙龍主持人給我打電話,再次確認我的出席時間;這次我準備的主題是《如何從0做到300萬用戶》;

7、下午2:30,作爲公司微信負責人出席公司的管理層會議;有人在會上提議微信應該以宣傳公司產品爲主;我強烈斥責了這個荒謬的提議,並用雄辯的口才和無懈可擊的邏輯,就微信該如何運營才能愉快和用戶玩耍這一宏大主題做了深入淺出的講解,衆人無言以對;

8、下午4:00陷入沉思;然後滿臉深沉地打開思維導圖,就內容建設、用戶維繫、活動策劃、H5創意等方面闡述自己的獨到見解,滿懷信心地認爲:如果按照這個執行下去,明年400萬用戶手到擒來;

9、下午5:30,團隊的文案妹紙將今天的內容發來預覽,我覺得標題不夠吸引人,於是憑藉自己對人性的洞悉和文字的嫺熟運用,靈感迸發,想出了一個非常屌炸天的標題;妹紙對我滿臉崇拜,然而我微微一笑:姑娘叔叔不約;

10、下午6:00,下班;

理想很豐滿,於是開始減肥了,變得好骨感;結果我的一天是這樣的:

1. 看微信、刷微博、逛知乎、上貼吧、查新聞、找素材...

2. 追熱點追熱點追熱點,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3. 聯繫作者:親,給個授權唄~

4. P圖,排版,寫文章,甚至經常僞原創;

5. 預覽,修改;預覽,修改;預覽,修改;

6. 發佈,每隔幾分鐘在朋友圈,微信羣,QQ羣等渠道做分享;還要擔心被T的風險;或許也有被討紅包的時候...

7. 艹,閱讀這麼少;怎麼辦?要不要再找人刷一遍?

於是累積成了惡性循環,循環,環...

筆者總在想會有多少與俺同在這悲慘的現實中,勤勤懇懇的學習鳥哥筆記,學習姑婆那些事,學習……

幸得皇天不負,筆者終略有“發達”線索:做運營不能侷限在一個圈裏,要放大自己的視野,羅列如下幾點:

一,堅持閱讀的習慣;讀着讀着就會明白你和別人的區別在哪裏,你有哪些地方是需要嘗試,需要進步,需要堅持的地方;

二,一定要參加社會活動:講座呀,朋友聚會呀;多與聰明人溝通你就會頓悟一種境界;哪怕公司扣你工資也要義無反顧的走出來;一天工作一百來塊去參加一個大師的講座,值當!

三,不間斷的總結自己;兔子急了還知道咬人,人急了將會灰常恐怖;不斷的回憶總結,學習總結,經驗總結,想法總結;終能挖掘出自己的潛力;

四,行動力(執行力)的培養:一件事的開始,經過,結果;都需要有好的執行帶動;執行力的培養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練就的,從發起的每個活動開始;堅持自己的原則,努力做到最好;

首先要自己先牛X起來,別人纔會跟您請教問題,請您去講座,由您獨立策劃活動,求您賞臉吃個天外天什麼;邁向人生巔峯,走向高富帥,迎娶白富美!您的好日子就到了……

等等,筆者還生活在苦逼的現實;;;

如今,自媒體平臺上的乾貨比比皆是,可我們還是連最基礎的工作都做不好,如何走向人生巔峯?如何迎娶白富美?

呵呵,既然開篇是微信運營,那就回歸到本職中侃侃爲什麼參考了那個多牛掰文案,牛掰活動,牛掰人物的運營方法,而我們的微信還是不給力?

筆者的答案:公式化太明顯;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說人話就是:抄,沒抄到點上;

大Boss天天喊着誰誰誰從1到100萬,誰誰誰剛申請閱讀量幾十萬,誰誰誰……可這誰誰誰跟我們有毛線關係?小米火了粉絲的概念,於是我們照搬照抄做自己的粉絲文化:花花花,大把的銀子票子作了投入,結果建立了幾個只知道討紅包和發廣告的微信或QQ羣?

微信運營的方法,找對適合自己的方法;

首先 給自己無比的信心:我的產品別人沒得比,我的路,別人行不通!

對,這第一點就是雞血;要給自己產品不同別人的地位;不同的差異性才能引起用戶的區分;最簡單的例子:微軟office強大的昨天,wps佔領的今天;諾基亞如日中天之時,不經意間就被智能手機取代;短信霸道之時也要對微信/米聊/Youni短信等禮讓三分;

路,自己走出來的才叫路;沒走出去的都是坑;我們一定會成功的;別人的成果都是渣渣;要有自己的路走出來,纔是最鐵血的漢子;

突然想起一個很有趣的微博號,每日的內容就是:擋擋擋,一點擋一下,兩點擋兩下……你們猜這個號有多少粉絲?48萬!你管着?人家就能這麼有信心有魄力的堅持下來了;

好東西永遠是聰明人花笨功夫磨礪出來的;

這是筆者師傅老師的教誨;放在微信的運營中同樣適合不過;

原創乾貨de內容;你只要敢堅持原創三年;期間某一天你會火,你也會紅,跟着微信號也會火,也會紅;這能堅持下去的又有多少人,堅持原創的又能有多少人,堅持原創還能讓人愛看的還剩下多少人?見效這麼慢,老闆首先不答應;不過也有些好的平臺是這樣做的,例如APP某鋪子,儘管現在的閱讀量都不上百,但我堅信他們能夠成功。

新媒體的內容該怎麼搞?

新媒體,新媒體,是 新 媒體;

很多公司都招剛畢業的學生做微信微博運營;一方面是給年輕人學習的空間,在運營內容的同時瞭解公司的產品;另一方面,新媒體的東西交給一個二十五歲以上的人做就會帶有框架;這個框架不是產品本身產生的框架,而是認爲因素,成功率可想;

畢業出來的學生,思維活躍,異想天開,同時英雄主義過剩;就能把產品的知識用流行的網絡語言表達出去;再碰巧這個學生大大咧咧愛侃大山就有可能在微信中跟讀者聊起來,直到用戶的想法心思才能更明白今後的工作方向;逐漸完善產品帶給人的文化;而不是老闆定義產品的文化;

思維放不開了,運營的東西,內容的空間就會變小;受衆也就跟着變小了;所以做新媒體,最好還是有膽敢想能做的年輕人;

世間很大,我們很小,只能用熱情和衝動將嚴謹的產品信息變得生動形象,纔能有了“微信號”的氣息;

其次,找到自己與別人的區別

內容上,原創自然是好;可原創不出來怎麼辦?一個字:抄;

“東家的蘿蔔,西家的瓜,南邊的美人熬成湯,然後給北邊的人喝;”這未嘗不是一種方法;

我當年就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於是給出結論:拼湊終是四不像;

總是東拼西湊給別人看;東西是新鮮;可是眼花繚亂會讓讀者看的費解;讀者往往不明白你的主旨是什麼,想要表達什麼,長此以往只能默默地看你做了更新卻不再點擊;

那麼怎樣將東拼西湊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東西去分享給讀者?

加入情懷;而情懷這個東西,也是貴公司,貴產品的特質;這次舉實實在在能看到的例子:

上週我更新了一篇文章:《app運營推廣思路》,先後被各大微信號所收錄分享;感謝,感謝,感謝(重要的事情說三次)大家可以依次翻閱看看,內容是一樣的,卻又不盡相同;

這個例子可能不太恰當。

言歸正傳,這個例子中其實可以反映出平臺的情懷:app運營之家保障原創,張記雜貨鋪給於指點,app乾貨鋪子吸收消化然後給出最精煉的東西;

儘管同一篇文章,但各家側重不同;作者都願意挨個再看一遍,何況讀者;

這就是與別人不一樣的東西:情懷;

第三,多開發渠道總比憋故事強

作微信運營的人都懂的,做好微信運用在於內容與渠道;內容已講,再說渠道;

內容要是一天憋不出一篇來,那咋能來用戶關注呢?

對,我們把這篇內容無限制的轉發給所有未看過的人;中國13億人口,40%的人有手機,也就是5.2億人;那用智能手機的怎麼也有3億吧;要是有渠道能把這個信息發給三億人民,那還了得!!!

哈哈,無聊的時候可以幻想一下,放鬆點,因爲這會都凌晨兩點多了,趕緊寫完;

最簡單的分享方法其實在本文開始的時候已經有交待;

1. 發佈,每隔幾分鐘在朋友圈,微信羣,QQ羣等渠道做分享;還要擔心被T的風險;或許也有被討紅包的時候...

2. 艹,閱讀這麼少;怎麼辦?要不要再找人刷一遍?

方法永遠那麼多,只是比較小兒科所不齒罷了;你要真正每天加一個微信羣,一個月就是30個微信羣,每個羣裏10個人瀏覽都有300瀏覽量呢;你在每天加一個2000人Q羣,每天發一次,平均閱讀20個業內呢個有600的閱讀量呢;

在內容上略作些轉發有獎,或者你內容就是好的讓大家轉發,吸引大家轉發,那部分的量又該怎麼算?剛纔算的只是你這篇文章很爛後擬通過渠道帶來的量;

不過,堅持下去的真心不多;何況這是一個看粉絲的年代;不過反過來想,新加的羣每天有10個閱讀難道就不能有1個關注?那一天還10個關注,一個月還300呢!

第四,什麼是互動

這條是新加的,本來是不想寫互動的,因爲沒有哪家公司願意請你來做陪聊的新媒體運營人員;但是美麗的週一就有朋友加我,問怎麼做學校的渠道?

淚的事實:當年我與朋友合作做校園兼職的業務,筆者一個人去了南寧,一個從來沒想過,沒有親戚朋友的城市,沒有面條的城市;去了的第一個月,一個人發展了小一百個會員,有六個代理客服,N多個校園代理;

那時候沒有想過什麼app,只是單純的做;方法就是溝通;跟學生溝通;

當初的客服就喜歡問我,爲什麼每次開會就是一個半天或一個整天?爲什麼有人是來找麻煩的,跟我聊過後就會興高采烈,儘管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我的總結是:通過溝通找到最本質的問題;表象的問題不等於真正的問題;同時作用在微信公共號上的溝通該如何?

再舉個例子:9月21日週一早上八點,互聯網er的早讀課發佈了我的《app運營推廣思路》的文章;文章裏面我寫明瞭有需要ppt的可以加我討要;於是就有好些人加我;

筆者靈光一閃,俺修改了N多次的文章就這麼給別人太虧了,又不給俺紅包(歡迎紅包砸);於是我就在發給大家PPT的同時,也請求大家把看到的文章轉發在自己的朋友圈內;結果統統願意,這是一個思路,緊急分享之;(over)

如上以心血淚史驗證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作者:頑皮木偶

來源:盧鬆鬆博客(微信/QQ:13340454),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http://lusongsong.com/reed/1590.html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