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何處入手 ——小議流程制度規範改進時各種宏觀微觀,定位執行間的扯淡之處

從何處入手

——小議流程制度規範改進時各種宏觀微觀,定位執行間的扯淡之處


   看待同樣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立場和角度,是非常正常的事兒。溫瑞安在《說英雄誰是英雄》系列中,在蘇夢枕剛結識白愁飛和王小石時,就寫過一段經典的橋段:

   蘇夢枕問:加盟金風細雨樓,想先從何處入手?

   白愁飛回答:從核心和高處——搞清核心資源,弄熟規章制度,方便策劃定略。

   王小石回答:從外圍入手,在民間外圍,調訓幹員,多做一些紮根的工作。

   然後,看過小說的人都知道,白愁飛很快的調度資源提拔心腹謀朝篡位直至想飛之心永遠不死。王小石廣交朋友,被迫害的轉戰天下,全靠江湖兄弟兩肋插刀。

   這就是不同的入手之處,正所謂:思路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在公司擬推出新的流程、制度、規範時,或者針對目前的規範制度流程進行優化改革時,項目負責人就很容易產生困惑——老虎吃刺蝟,從何處入手?

   如果大家是爲了做事情,集思廣益,求同存異,衆志成城是非常好的。可惜,理念和觀念上的差異,在很多方案策略計劃的過程中,總是會變成多方排斥異己的藉口和手段,或打擊或推卸或扯淡。

   要做一件事情,責任人拉出一份計劃,無論你怎麼打算,從哪個維度寫,都可能會遇到惡意的***,試圖把自己的責任甩出去,甚至抵制導致計劃無法執行。誇張點就是網上的段子:“你和他講法律 他跟你講國情;你和他講國情 他跟你講政策;你和他講政策 他跟你講民生;你和他講民生 他跟你耍流氓;你和他耍流氓 他跟你講法律”。那麼從管理的角度就是這樣:你給他講執行,他跟你講戰略;你給他講戰略,他跟你講執行;你給他講高度,他跟你講落地;你給他講務實,他跟你講理念。

   在各種新制度、規範的推廣過程中,可能作爲負責人,會遇到種種的刁難,下面分別從正反各方嘗試模擬一下場景:

舉例1:質量管理體系建立

   質量總監拿出一套質量管理體系,準備推廣:

   從執行的角度,推卸的說法:這套體系非常好,看起來很美妙。但是實際執行起來,我們可能會遇到XX、XX、XX方面的問題。業界的先進經驗不一定符合我們公司的實際情況。所以還是再充分考慮一下。

   從戰略的角度,推卸的說法:質量管理需要改變目前的工作模式,傷害到既得利益羣體的利益,如果老闆不帶頭表態做示範,就肯定推動不利,所以先別談怎麼做,怎麼執行,先把老闆搞定,把尚方寶劍拿到手。

舉例2:培訓體系建立

   培訓主管拿出一套培訓架構和流程,準備推廣:

   從執行的角度開始推諉:流程看起來還不錯,但是根據過去的經驗,我們現在遇到的是實際問題,比如XX、XX、XX。你的流程能解決這些問題麼?如果不能解決,這不就是掛在牆上的東西,沒有辦法落地執行。

戰略的角度開始推諉:每年花了這麼多錢在培訓上,到底培訓能給公司帶來多大的實際效果?有沒有數據和統計?我們的培訓目的是什麼?提高技能?培養核心骨幹?如果這些事情不先定義好,盲目的去做培訓,只能是亂花錢而已。


   想做事情就會找到方法,不想做就會找到藉口。

   無論是什麼計劃方案,如果是本着否定否決的出發點,肯定會找到其中的不足之處,然後由點及面,徹底的否決這個方案。如果是本着做事的出發點,纔有可能大家集思廣益,逐步的豐滿和完善這套計劃。在實際的項目過程中,極少有項目能做到先徹底調研規劃好,制定詳細的計劃,再嚴格執行。更多的項目實施,都是邊計劃邊執行邊總結邊優化,也就是典型的PDCA。所以如果本着務實做事的態度,可能一開始對很多概念的理解會有疑問,沒關係,先嚐試做起來,然後階段性的總結優化就好——在過程中,保持良好的溝通,和各個環節的良好溝通。

————————————————————————————————————————

遇到不同緯度的質疑,如何面對?

   如果你是一個項目負責人,當你提交的項目計劃被其他人各種挑剔的時候,建議做到如下幾點:

   第一:保持開放的心態。

   無論對方的目的是善意惡意是推諉扯淡還是較真鑽牛角尖,既然提出了問題,就是對方根據自己的行業經驗給出的疏漏之處,所以當成專家給的問題,先接受,然後看自己的這套流程規範,體系理論,操作指導等等,能不能解決這些問題?

   第二:明確對方的目的。

   可能你的方案會波及到其他領域和人事,那麼對方到底是正向的質疑,還是負面的質疑,需要區分清楚。面向正向的質疑,你解釋清楚或完善方案之後,對方可能就會接受。面對負向的質疑,你解釋清楚或完善方案之後,對方還會孜孜不倦的提出很多明顯跑題的事兒,或者一味胡攪蠻纏你根本解釋不清楚……

   第三:重點突破。

   找到有決定權的人,重點說服。

   第四:做好重來幾次的準備。

   凡是涉及到此類項目的建立或優化,一次性通過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整理好各方各種建議,有針對性的把自己的計劃進行完善和修改,很多時候,評審討論的過程,就是多方慢慢的討價還價,針對某件事情最終達成一致的過程。所以做到長期作戰的準備,不要急希望於速戰速決。

   第五:睜開眼看看自己的公司。

   如果明顯有人在各種事情上都是提出一堆的抱怨,而毫無有效的建議行動的話,這種人毫無疑問是尸位素餐者,那麼就抓緊時間重新審視一下這家公司。是不是風氣就是這樣的,還是有非常好的方法政策能讓每個崗位上的人輸出自己的價值。從而再決定自己的項目是否運作,或者乾脆換加公司。

————————————————————————————————————————————

項目定下來了,從哪裏入手,如何判斷?

   如果你是審批一個項目或方案的人,那麼基於常規,如何判斷是從戰略高端入手,還是從細節開始實施呢?

   比如提高軟件開發過程質量,從戰略入手,由老總帶頭提出開發過程質量的嚴肅性,賞善罰惡,責令開發團隊必須按照XX流程進行代碼評審和提交,建立過程數據分析體系,動態呈現過程質量等等,配合各種宣傳手段、採購各種服務器和軟件、加強行政和績效管理等等,勢如破竹暢快淋漓的去搞。從細節入手,目前我們有哪些實際的問題?根據20/80法則,先搞定哪三個問題,就能提高很大的效率,好的,現在小範圍內把這三個問題搞定,制定臨時的約定、規範或流程。然後我們再去搞定哪幾個問題……解決幾個問題後,是不是一些解決方案有矛盾的地方,再重新梳理一次……通過一次次的PDCA,我們慢慢的把過程質量提高上來。

   聽起來都不錯,那麼實際執行起來,應該選擇哪一套呢?

   有一種簡易的選擇方法,僅僅供大家分享。

   1、如果方案的制定者是外腦(挖來的職業經理人、行業專家、諮詢公司等等),建議從戰略高度入手。

   因爲可能這套業務體系,外腦已經在很多公司都推行過。對自己公司是新的需要調整的東西,對外腦來說可能就是一個習以爲常的事情。比如一個人去做闌尾炎手術,可能自己非常謹慎和擔心,但是對醫生來說,就是每天N個小手術的一例而已——甚至可能安排菜鳥醫生上手術檯練手。

   而且請外腦本身的成本較高,所以務必要先把這套戰略高度的流程體系、各種規範制度吸收進來,哪怕暫時公司用不到,也要先藉此機會把業內的一些主流做法學習借鑑到——每一套使之有效的體系,肯定是無數的經驗教訓慢慢完善起來的,那麼當自己的公司拓展到相關的領域時,可以及時借鑑一下成行的解決方案。

   2、如果方案的制定者是內腦(公司自己培養的土生土長的管理者、新的探索和嘗試,沒有行業經驗時),建議從細節執行入手。

   沒有辦法借鑑成行的理論,或者內部管理人員第一次嘗試,原來沒有相關經驗。那麼上來就要求出具一套完整的體系,涉及到戰略目標、管理方法、績效考覈、流程規範、指導手冊、checklist、各種准入準出檢查——一是拿不出來,二是即使拿出來,也是拍腦袋的事兒,肯定無法落地。

   所以這種時候,就需要聚焦於細節,先把幾個問題搞定,然後總結優化,刷新計劃在搞定。

當然,無論是從戰略入手,還是從細節入手,在實際執行時,都不宜一開始鋪的太大。先選擇試點,然後小範圍推行一段時間,形成階段性的項目經驗、總結報告,再進行評估,是及時修訂、廢除或者大範圍推廣。


   制度流程方法的改進,用實際的利益和效果來驅動。在這裏可以分享一下怎麼向農民推廣新種子的方法:

   1.一開始雙方互不信任,沒有合作基礎。官方有一個新的作物種子要推廣。

   2.肯定不能下行政命令,XX鎮自XX年起,必須全部種植XX種子——這樣對農民來說,不是自願行爲,如果不巧趕上自然災害,很容易就把壞的結果歸結到XX種子本身。而且每個農民對自己田地的打理也不一樣,可能勤快的人真的增產了,非常懶的人沒有增產,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無論怎麼樣,行政開路的非自願強制,很容易導致各種反彈。

   3.所以正常的方法,要選試點。先談一些膽子大,接受新鮮事高的人,然後簽訂合同,如果達不到結果,有關部門進行補貼損失,把可能的壞的結果責任說清楚,去掉創新者的後顧之憂。

   4.在試點工程中,zf派專家進行指導和過程跟控,把試點打造成亮點。

   5.拿到試點工程的成績,和老的種子進行對比,讓創新者獲得較好的收入。

   6.依賴口碑,擴大試點範圍。

   7.幾個輪次之後,讓大家都看到新種子的成果,有利益驅動,未使用新種子的農民,自然會調動主動性,播種新的種子。

   8.官方再次推廣一個新的作物,又是老的規範。

   9.當官方連續成果推廣多個作物後,雙方有一定的誠信,官方再推廣新作物,可能大家直接就播種的範圍會大一些。

   選取試點,取得成績,用利益驅動大部分羣體跟上,這種方式是最平穩的方式,適用於長期管理的模式,針對企業來說,可能週期太長。

   比如上個例子中,讓一個鎮的農民全部自願使用XX種子,可能需要三四年。而在公司中,很少有人能做一個政策制度,慢慢的潛移默化,在兩三年之後再取得成績,更少有老闆能容忍這種事情,請個一個專家,做了一套方案,收穫和驗證結果是兩三年之後的事情。所以在公司企業,更多的是強行推廣,這種方式可能是各級管理者的無奈之舉。

   所以在公司企業做試點,務必要充分溝通和論證,選取主動性較高的,並且有足夠代表性的團隊(比如軟件行業選擇行政做試點,就有些發錯力),明確風險並適度的免責,在一定的週期內快速的把試點工作收乾淨。

   同時,選取試點,小範圍推廣,並仔細驗證結果,更是公司制度規範強行推廣之前必須要做的環節。未經仔細論證,就匆匆而推行的大規模變革,這種模式更多的是管理者的自私,爲了自己的職位或業績,把整個公司陷入一種革新的危機之中。大致的風險可能有:

   一、存在失敗的風險;

   二、存在團隊溝通上的分歧;

   三、是可能會變成爲了政績而堆砌的虛假成績

   四、損害團隊的凝集力,部分人員變成袖手旁觀你樓起樓塌的看客。

   換個角度,即是是非常牛的空降兵高管,也需要通過一兩個試點項目,來換取boss的更多信任,同時也讓自己充分的理解公司的各種顯性隱性規則,方便自己後續大展身手。

   所以試驗局,實際上並不是軟件開發流程中的一個環節,也是項目管理裏面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