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運維面臨的問題

前言:IT監控運維繫統,起源於各設備廠家的網元網管等監控工具,伴隨着信息化的發展而升級換代,經歷了大數據、虛擬化、雲計算等技術革命的考驗逐漸完善成熟。IT監控運維繫統從最開始的解決故障,到提供高效的運維服務,已逐漸成爲IT運維部門日常運維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隨着企事業單位IT系統規模不斷擴大,構成IT基礎的設施呈現出規模龐大、結構複雜、品牌衆多的特點,爲實現信息資源合理配置、有效管理,確保系統安全可靠運行,IT集中監控系統的建設成爲企業信息化運維工作的重點之一。同時,運維活動也缺少管控,如沒有構建服務檯、知識庫、CMDB、事件管理等基本流程。此外,監控運維並不是簡單的“監控+流程”,兩者的有效結合也是一個難點。

傳統運維面臨的問題

錯綜複雜的IT元素難以有效監控

從宏觀上看,IT設施種類各異,組成複雜,從最基礎機房動力環境->基礎網絡->存儲->X86(小型機平臺)->系統->應用;從硬件到軟件;從後臺應用支撐服務到前臺頁面服務,這些錯綜複雜的IT元素很難有效整合監控。

從微觀上細究,特定IT設施種類各異,品牌繁多。以存儲爲例,品牌涉及IBM、HP、EMC、Netapp 日立、華爲、浪潮等,監控對象指標包含磁盤陣列的各個組件,指標包括風扇、電源、電池、控制器、硬盤的狀態、實時性能,以及交換機的各溫度、電池、主機映射關係等,獲取這些指標並非易事。

傳統運維工具單一,無法集中管控

企事業單位用戶可以通過廠家提供的管理工具,如vmware 的VC客戶端,存儲的管理客戶端,硬件服務器的web管理控制檯,或者通過查看日誌/硬件設備的指示燈等方式查看運行狀態和性能指標。顯然,這些零散的方式會增加運維工作量,影響故障發現的及時性,IT運維人員迫切需要一個統一集中的平臺將以上監控任務有效整合。同時,由於缺少有效的流程管控機制,運維工作總是處於“救火式”狀態。事前無準備,事中無跟蹤,事後無法追溯,運維經驗無法沉澱積累與複用。

運維過程無流程或流程不成體系

隨着信息化及互聯網+普及推廣,企事業單位已經從大規模的信息化建設向信息化運維轉變,運維團隊不斷擴大,信息化管理流程日益複雜,之前的紙製化審批流程效率低,難以適應新環境下的流程管理,需建立統一、規範、層次化的服務管理流程和服務管理體系。面對複雜的IT環境,缺乏規範化、自動化的運維處理流程,缺乏完善的故障處理和快速修復機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