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孩子的衛生、環保意識

    嘉興讀者小李來電問:"我的孩子洗自己的手帕時,不注意節約用水。有時人走出房間,也不關燈。提醒他,他能記住幾天,可是過幾天又忘了。我們該怎樣幫他養成節約和環保的習慣呢?" 主持:講節約,講環保,這些事情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孩子當然也不例外。但孩子小,有些大道理需要父母幫着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理解和貫徹,使孩子逐漸養成好的生活習慣。我們看看杭州市新時代小學的部分家長是怎樣培養孩子的衛生、環保意識的吧。

    觀點一 在美化環境中培養環保的習慣     我們知道節約、保護環境的重要,因此,很注意培養孩子養成節約、環保的好習慣。一天,我正在思考問題,忽然看到了家裏喝飲料空出來的幾十個飲料瓶,我眼前 一亮:如果能夠把這些飲料瓶來個廢物利用,豈不是既能美化環境,又能教育孩子樹立節約、環保的好意識嘛!於是在今年元宵節的時候,我利用在家政課上學過 的"用塑料瓶製作花燈"的手藝,教孩子學着做"花燈"。花了三個下午,我和孩子用空飲料瓶做了8盞花燈。在做花燈的過程中,孩子的興致可高了,其中有3個 是她在學習過程中獨立製作的。花燈做好了,我們佈置房間用了4盞,讓孩子帶去學校2盞,還有2盞被女兒的小表妹要走了。這樣,既美化了家庭環境,孩子還在 製作中懂得了廢物利用、節約環保的道理。孩子十分自豪,我也覺得非常高興。(12歲女孩的母親 陳 新)     觀點二 讓寵物做義務清潔工     我認爲,教育孩子養成衛生、環保的習慣,最有效的辦法還是讓孩子自己去尋找生活中的環保"妙計",讓孩子在親身體驗中,感受到衛生、環保的重要意義。我家 養了一隻十分乖巧的小狗,它是我們全家人的寶貝疙瘩,但有一點不好,就是它一刻不停地在房間裏跑來跑去,搞得房間地面經常出現狗的小爪子印記,既不衛生, 還影響"家容"。倒是女兒愛動腦筋,她在寵物店給小狗買鞋套時突發奇想,要在鞋套下加上布條讓小狗跑來跑去地"拖地"。我們拗不過她,只好在鞋套下縫上了 幾條純棉布試試,誰知效果還不錯。現在,每位到我們家做客的人看見了,都會稱讚這創意妙。女兒也對自己這衛生、環保的好主意很得意。(9歲女孩的母親 周素明)     觀點三 給孩子責任,給孩子快樂     這個月,我家的水費又降了2.5元,孩子和我都很有成就感,因爲這是我家連續四個月水費下降了。原來我家每個月的水費要75元,真的很費。我們思來想去, 決定節約用水。於是,這個"重大"的任務就委派給兒子了。我們讓他查找費水的原因,並想出節約的好辦法。孩子"不負衆望",經過仔細的排查,最後認定是抽 水馬桶最費水。我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書籍,裝作不經意地遺忘在客廳的桌子上。孩子看到書,一邊翻閱,一邊根據書上看到的知識,提出:在馬桶的水箱裏裝上一個 可樂瓶,減少水的注入量,既能節水,又不影響使用。這個辦法很好。我手把手地教孩子做,效果果然不錯。"試驗"成功後,兒子還把這個辦法作爲經驗到班級宣 傳過呢。(10歲男孩的父親 楊意誠)     觀點四  以身作則,強似喋喋不休的教育     孩子的外婆特別不喜歡用塑料袋,一是容易破,二是不環保,三是放在家裏成了"垃圾",也佔地方。但是孩子對這些事情並不是很懂,因爲塑料袋使用起來還是比 較方便的。我們經常告訴孩子儘量不用塑料袋,但效果不是很大。已經78歲高齡的外婆用年輕時練就的縫紉本領,給孩子縫製了幾個大布袋。孩子起初不願用,後 來老人家又在布袋子上面縫上了可愛的卡通畫。普通布袋子變成了漂亮的卡通袋子,裝的東西又多,還結實耐用,孩子一下子就喜歡上了。現在,孩子幾乎不用塑料 袋了,而且還向外婆學會了縫製帶卡通形象的布袋。孩子揹着這樣的袋子在路上走,常有路人跟孩子打聽在哪兒買的呢。孩子還在學校的手工興趣組裏教同學做過 呢。(11歲女孩的母親 全麗萍)     觀點五 和孩子一起做,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我覺得,每一個人只要動動手,我們的環境就會變得更加美好。我們全家都愛親近自然,每個雙休日都去享受森林浴。我們看到,隨着環保意識逐漸深入人心,很多 市民會主動帶走包裝紙等物品,保持自然的潔淨,但仍有部分市民隨意丟棄雜物,特別是在清澈小溪中的垃圾讓人痛心。爲了教育孩子,同時也是爲了對保護環境出 一份力,我們每次外出遊玩回家時,都和孩子一起一路撿拾這些雜物。開始孩子還覺得難爲情,現在,這已經成爲孩子自覺的行爲了。(8歲女孩的母親 戴 芸)

    主持: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父母首先要有這個意識,然後才能去督促指導孩子。例如講環保,講衛生,這不單是個人的修養問題,也是全社會的責任和義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