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考生”:中美高考,我都考一考!

   2012高考在今明兩日正式開考。在廣州,有一些特殊的考生:數月前,他們奔赴香港參加“美國高考”;如今,他們手握美國高校的入場券,又與廣東的60萬考生一道踏入國內高考考場。

  接受了12年中國教育的他們,被國外名校錄取後爲何還要挑戰中國高考?中美兩國的高考到底有何區別?或許,對這些學生而言,高考已非萬人爭擠的升學獨木橋,而是中式教育的文化象徵與人生經歷的一個里程碑。即日起,將推出系列報道,詳細解剖中美教育制度下高考的不同。

  執信女生被美校錄取仍高考

  6月5日的執信中學,高三級瀰漫着“戰前”的緊張氛圍,而兩名女生的笑聲劃破了這片肅靜。這兩名女生是舒適和李文婷,她們是執信中學高三級的應屆生。半年前,她們參加了美國高考(SAT);如今,她們已分別拿到了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以及美國的康奈爾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今年9月即將開始大洋彼岸的求學生涯。

  “我們級有50多名同學被國外高校錄取了。”李文婷說。在廣州重點中學裏,越來越多的尖子生提前被國外高校“掐走”,收到錄取通知書後,他們有的讀美校預科課程,有的進修錄取國的語言,有的發展自己的興趣或旅遊,“總之不再參加高考,等於是提前放假了”。

  不過,舒適和李文婷做了一個異乎尋常的選擇——雖然已被美國名校錄取,仍要參加中國高考。她們與全校800多名高三考生一樣,準時來到課室複習,生活作息跟着高考走。今天,她們將在執信中學考場,與其他60萬廣東考生一起,迎接高考。

  據記者粗略統計,取得國外大學入學資格後仍參加高考的考生並不多,在廣雅只佔出國學生的1/3,執信只佔1/5,其他重點中學更少。

  六次美國高考“就像春運”

  舒適和李文婷拿到國外名校的入場券,其敲門磚是“美國高考”(SAT)。從踏入高三開始,舒適和李文婷就備戰美國高考,一考就是半年。

  “我SAT就考了6次,佔了高三的一半時間。”舒適說。由於SAT允許多次考試,因此分數的呈現也特別有趣。“有的學校要求你列出每次考試的分數,也有學校允許你拼分。”李文婷說,拼分也就是把你各科最高分加在一起,得到一個“超級分”。最終,李文婷和舒適分別以2230分和2110分,成功獲得了美國兩所高校的“入場券”。

  值得一提的是趕考的經歷。如今,尖子赴港趕考似乎已經成爲必修課。由於SAT在大陸沒有考場,多數內地考生都會就近在香港考試。因爲美國高考持續走熱,趕考人數每年都以50%的速度激增。從去年開始,香港就啓用了佔地70000平方米的亞洲國際博覽館作爲大考場。

  在已被美校錄取的廣雅中學學生張維天看來,參加SAT考試的人多得擠不下,那狀況比春運還要激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