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融合技術,讓桌面虛擬化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十年前思傑公司推出全球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桌面虛擬化產品開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用戶選擇把桌面虛擬化作爲後PC時代的替代品。根據IDC的報告,全球財富100強已經程度不一的全部部署了桌面虛擬化產品。在國內各行業亦是如此,從金融業的工農中建到電信行業的移動聯通電信,從能源的中石油中石化中廣核到製造業的大衆神龍本田,從教育行業的交大復旦到醫療行業的同仁曙光,桌面虛擬化技術已經被各行各業的用戶被證實是能夠顯著提高桌面管理水平,提升維護效率的最佳選擇。

但是也有很多客戶在推進之餘卻止步於二期推廣的前夜,原因雖然各不相同,但是最主要的原因可以歸根於兩點,第一點是成本偏高,每個虛擬桌面的部署成本超過了一臺PC的購買成本;第二原因是體驗問題,主要是感覺虛擬桌面運行太慢。用戶希望虛擬桌面能達到或者超過PC的體驗效果,但是實際效果卻差於PC,甚至遠比PC運行要慢。

關於成本問題,我曾經做過專題的分析,Citrix的方法是通過,採用虛擬桌面的內存交換技術,在項目中顯著減少甚至完全不採用存儲設備,從而能夠達到至少降低25%的總體購置成本的效果(參見另外一篇博客:桌面虛擬化技術獲得突破,成本已降至傳統PC以下);但是第二個用戶遇到的體驗問題卻是所有廠商都無法徹底解決的一個通病。

驗不好有各種原因可以造成,既有虛擬化本身實施複雜的原因,也有實施商服務水平的原因。但是究其一點無法逃避的根本原因是虛擬桌面本身實施牽涉到的IT面非常之廣,導致到實施服務上的要求隨之水漲船高。我們粗略算了一下,桌面虛擬化的實施和系統調優至少需要服務商通曉以下領域的知識,包括存儲管理和配置、網絡管理和劃分、服務器選型和性能評估、Windows活動目錄管理及策略配置、桌面設備種類(PC、瘦客戶機、各種手機、平板等)、外設(各種銀行的U盾、行業設備例如***掃描儀、評價器、數字加密小鍵盤、高拍儀等)、打印機(串口、並口、票據、發票等)、應用程序(OA辦公、圖形圖像、3D設計、程序開發等)、監控技術(用戶端、服務端)、數據管理(管理、加解密、數據流通等)、訪問控制(防火牆、准入控制、SSL ***、廣域網加速、雙因素認證)等等。不過雖然看起來複雜,但卻不是每個用戶都會遇到上述所有問題,然而事關用戶體驗速度的問題,卻是由於上述方面的前三個因素引起,即存儲、網絡以及計算,這三者是任何桌面項目都無法逃避的問題,也是導致用戶體驗差的根本原因遇到的最大挑戰。在過去這三者有不同的廠商提供產品和技術,出問題時各執一詞,往往很難定位原因,同時三者都有自己不同的管理控制檯,導致管理不是一般的複雜,這也是爲什麼對實施人員有非常高的最主要原因。

融合基礎架構技術的出現給上述問題的解決打開了一扇大門,合理的運用幾乎可以徹底解決桌面虛擬化在後臺碰到的這些問題,給用戶一個新的選擇。

超融合基礎架構(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或簡稱“HCI”)也被稱爲超融合架構,是指在同一套單元設備(x86服務器)中不僅僅具備計算、網絡、存儲和服務器虛擬化等資源和技術,而且還包括緩存加速、重複數據刪除、在線數據壓縮、備份軟件、快照技術等元素,而多節點可以通過網絡聚合起來,實現模塊化的無縫橫向擴展(scale-out),形成統一的資源池。HCI是實現“軟件定義數據中心”(SDDC)的終極技術途徑,其類似GoogleFacebook後臺的大規模基礎架構模式,可以爲數據中心帶來非常優秀的效率、靈活性、規模、成本和數據保護。根據Wikibon存儲發展趨勢分析,超融合技術在十幾年之內大有取代傳統傳統技術的趨勢,如下圖所示:

wKiom1ZVS_nRWLE7AAErxNjOTr0405.png

近兩年來,HCI的發展和實踐已經成爲全球的熱點,國內外已經有企業開始研究超融合技術並推出自己的超融合產品,美國代表性的超融合企業有美國的NutanixSimplivityVMwarevSAN和中國的志凌海納、華爲、天璣數據、沃趣等。ScaleComputingNutanix分別獲得了$60MM$172MM的融資,Simplivity也累計獲得了$100MM的融資。目前在IDC的全球超融合產品象限圖中,Nutanix已經是該行業的絕對領導者,同時Nutanix近期已經在準備IPO前的最後準備,相信最終上市後的股價和市值都會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下圖就是2014IDC的超融合架構廠商象限圖:

                             wKioL1ZVOU-CA8WYAAOD85nR9wk023.jpg

超融合架構之所以能有效的解決桌面虛擬化在實施和運行中的難題主要是因爲其有以下的優點:

  1. 將傳統計算存儲分離架構整合爲一體

wKiom1ZVOSSB9OzWAACunCSR1hw923.png

和傳統的計算、網絡和存儲三者架構分離不同,超融合架構使用通用硬件服務器爲基礎,將多臺服務器組成含有跨節點統一儲存池的叢集,來獲得IT環境需要的效能、容量擴展性與數據可用性,並透過增加集羣中的節點數量,來擴充整個集羣的運算效能與儲存空間,並透過各節點間的彼此數據複製與備援,提供服務高可用性與數據保護能力。

2. 服務器端SSD,極致I/O性能

wKioL1ZVOaSxZudcAABcCgJocr4644.jpg

超融合架構技術廠商通過分佈式塊存儲系統,提供傳統SAN/NAS所有企業級特性,並利用服務器端SSD實現智能分層存儲,大大提升系統整體性能。

3. 軟件定義,面向虛擬化

wKioL1ZVOcLg8QBsAAB6w_zf-Uk881.png

超融合架構基本上都採用了以虛擬機爲核心、軟件定義式的資源運用型式,資源調派均不涉及底層實體硬件的組態設定調整,純粹以軟件定義方式來規劃與運用底層硬件資源,然後向終端用戶交付需要的資源。

4. 功能融合,大幅減少整體擁有成本

wKiom1ZVOXvwDeyvAALzW2eRe6s054.jpg

超融合基礎架構意味着既利用融合基礎架構的現有優勢,又增加了額外的軟件層,將計算、網絡和存儲等資源封裝在單個容器當中,而不是以基礎組件的形式提供。所以他可以在存儲硬件當中不再使用存儲控制器,將這項功能加入到hypervisor層的軟件服務當中。將存儲控制器轉換爲軟件服務可以在功能方面提供更大的靈活性。這種“分散式”超融合基礎架構能夠降低專用超融合基礎架構和網絡的複雜性。在降低本地存儲開銷的同時,提供許多高級特性,比如備份軟件、快照技術、重複數據刪除、在線數據壓縮和廣域網鏈路優化等元素,從而大大降低總體擁有成本。

是由於超融合技術可以給IT部門帶來的簡化管理,擴容方便,以及極致性能的特點,在桌面虛擬化市場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VDI市場採納存儲類型的調研數據中,已經可以明顯看到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採用了超融合架構作爲傳統後臺存儲網絡和服務器的替代品。

wKioL1ZVOfDCYq9VAAGKKSNEukk767.png

從國際技術領域來看,Nutanix是超融合市場的先鋒,其設計側重於研究管理的簡便、軟件定義的架構和線性擴容技術。SimpliVity的產品OmniCube結合了計算、存儲備份和重複數據刪除、網絡、WAN優化、以及其他運行在x86服務器硬件上的企業技術。

VMware公司的vSAN也是類似的產品,不過不同於NutanixSimpliVity是專注於超融合架構,vSAN一直不是VMware公司產品的重心,這從其產品兼容性和性能就可見一斑。

作爲中國市場上最主要的兩家國外廠商,我們可以簡單對比一下兩者的技術優劣勢:

wKioL1ZVPv-wiC0hAABnDFItOmU932.png

雖然Nutanix目前是全球市場的領導者,不過其軟硬件一體機特性暫時無法讓用戶自行選擇硬件平臺安裝,相信這是Nutanix廠商於穩定性和可靠性的考慮,目前尚不清楚未來Nutanix是否有將其軟件獨立銷售的計劃。

過這個問題似乎被一家叫做志凌海納的中國本土創業公司迎刃而解了,由來自於硅谷的幾名清華大學畢業生回國後開發出了一套具有國內自主知識產權的超融合基礎架構,他們的特性就是能夠軟硬件分開銷售,似乎能夠完美解決中國市場上用戶最關心的這個問題。讓我們拭目以待,祝願以志凌海納爲代表的中國創業團隊能快速壯大,更希望超融合架構的快速發展能給桌面虛擬化的用戶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