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與歐洲人的想法

  最近總結關於兩支人類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思想發展變化,期望對現在的思考問題有所提高!


在近代歐洲出現了一些思想者。

 1.姓名:培根

  成就:認知方法,經驗歸納法,反對宗教神學和經院哲學

  發展:洛克:感覺論;休謨:批判理性知識的懷疑論

 2.姓名:笛卡爾

  成就:理性演繹方法論,反對經院哲學,強調數學,認爲類似幾何學公理中推演出來的知識才是最可靠的知識,《論方法》中四條方法:

         1.普遍懷疑
         2.複雜化簡單
         3.用綜合法由簡單推複雜
         4.累計全面,複查周到

  發展:斯賓諾莎:唯理論,公理方式建立自己的體系
         萊布尼茨:唯理論,

 3.姓名:康德

 成就:先驗唯心主義體系,認爲沒有感性直觀材料,理性思維是空洞的;沒有邏輯範疇、概念,感性直觀就是盲目的。邏輯概念範疇不是來自感性經驗,而是人類認識能力自身固有的

 4.姓名:黑格爾

 成就:客觀唯心主義辯證法


   在現代方法論中,20世紀50年代 片面誇大知識的相對性,而否認知識中的絕對的客觀內容,從而走向懷疑論。如
波普爾:他強調演繹,否定歸納,推崇證僞,貶低證實
庫恩:提出科學發展是通過常規科學和科學革命的交替發展來實現的
拉卡託斯:提出只有在科學研究綱領的一定秩序的提出和實現的基礎上才能發展科學
費耶爾阿本德:一切方法論都有自己的限度,提出了推翻一個既定理論的方法,這就是“什麼都行”

   在現代科學的發展中,除了數學方法得到普遍運用外,還出現了系統論、控制論(見控制論哲學問題)、信息論等橫斷科學。它們對諸多科學部門都具有方法論的意義。其中,系統科學的方法論不僅涉及到一般與個別、部分與整體、簡單與複雜、原因與結果等傳統的哲學範疇,而且還提出像系統、要素、層次、結構、功能等具有哲學意義的新範疇。但是,這些方法論所涉及的都只是世界的某一個側面,它們象數學方法一樣都是專門的科學方法論,不能代替唯物辯證法的唯一科學的哲學方法論的地位。但這些專門科學方法論對唯物辯證法的豐富和發展有着積極的意義。


   而在中國古代戰國時期思想就得到了極大的解放,有以下人物在思想上做出巨大貢獻。

 1.姓名:孔子

 成就:求知方法論.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姓名:墨子  

 成就:實際應用的經驗方法

 3.姓名:老子、莊子

 成就:不重經驗主張直覺

 4.姓名:孟子

 成就:直覺之反省內求,講盡心

 5.姓名:荀子  

 成就:觀物與體道結合,由道進行類推,求的宇宙萬物的普遍知識

 6.姓名:惠施、公孫龍  

 成就:一般與個別、相對與絕對的矛盾

    在倫理思想上實踐的代表人物有

  陸王學派:尊德性,只要內心下功夫就行了

  程朱學派:道問學,格物致知“即物而窮其理也”

  王夫之、顏元、戴震:重視認識的方法。歸納法,格物是從事物、經驗中求得道理;演繹法,致知是思辨推理的方法。  


  經過數千年發展,中國與西方區別其實是思想的區別,從如今的中西醫即可看出來,西醫最大的成功在與人體機體組織的分解,在組織局部治療,手術領域成就更大,而且系統化,標準化。中醫的特點在“辨證施治”,人的主觀參與過多,行醫經驗就很重要,同一種病不同醫生治療手段不會完全一樣,效果也會有所差異,對與醫術的普及和發展不易,但對於某些病症,在調理身體機能上優勢明顯。


 看看現在國內IT與國外,私下也曾想過,爲啥核心技術一般都在國外,我想根本原因,還是如中西醫區別,國內的IT的細分領域做得不夠好,標準化做得不夠好,同時幼年小孩科學思維培養不夠好,俗話說什麼樣的土壤和養料培養什麼果實,國內小孩缺少思考的理性演繹法和習慣,以及封建幾千年壓抑的激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