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10在vmware10下的安裝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10vmware10下的安裝

1、啓動“新建虛擬機”嚮導程序。如下圖,選擇“自定義”,點擊“下一步”

clip_image002

2、選擇虛擬機硬件兼容性,你可以根據自己需求選擇,這裏選擇默認,如下圖。單擊“下一步”

clip_image004

3、指定虛擬機系統的安裝方式。選擇“稍後安裝操作系統”,如果選擇“安裝盤鏡像文件(iso)”,虛擬機啓動後會自動執行快速安裝,不方便用戶控制安裝過程。

clip_image006

4、選擇要爲虛擬機安裝的操作系統類型。

選擇“Linux”-->“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 64bit”,如下圖所示,然後再單擊“下一步”。這一步只是通知VMware Workstation提供一些推薦的硬件配置和兼容性優化,至於以後到底裝什麼系統,並不在這裏決定。

clip_image008

5、指定虛擬機名稱和保存位置

爲即將建立的虛擬機設置名稱、保存位置,如圖所示,單擊“下一步”。保存的“位置”應該是一個空文件夾(如果不存在,VMware Workstation也會自動創建),確保此位置所在的分區有足夠的剩餘磁盤空間。最好不要選擇裝在默認的c盤下。

clip_image010

6、選擇虛擬機的處理器參數,接受默認值。這裏安裝完後在虛擬機設置裏也能修改,所以不必擔心不夠用。單擊“下一步”。

clip_image012

7、選擇虛擬機內存。

若要順利安裝及運行64位的RHEL 5.10操作系統(特別是圖形桌面),建議分配不少於1024MB的內存。

clip_image014

8、設置虛擬機將要使用的網絡類型

若選擇“使用橋接網絡”,則此虛擬機相當於連入物理網絡,能夠與真實網絡中的其他服務器相互通信;若選擇“使用網絡地址轉換”,則此虛擬機允許共享真機的IP地址和連接來訪問其他主機;“僅使用主機網絡”表示此虛擬機的網絡通信只用在本機及本機所建的虛擬機範圍內。根據自己需要選擇,系統安裝完成後也可以在虛擬機設置裏更改。

clip_image016

9、選擇I/O控制器類型

接收默認值,如圖,單擊“下一步”

clip_image018

10、選擇虛擬磁盤類型。

推薦使用SCSI或SATA

clip_image020

11、爲虛擬機指定磁盤

新建的虛擬機一般選擇“創建新磁盤”。

clip_image022

12、指定虛擬磁盤得到容量

將最大磁盤大小設置爲300G(自己根據需求定義),選擇“將磁盤拆分成多個文件”更合適,可根據實際使用動態增長。雖然存儲爲單個文件方便移動,讀寫速度快,但是拆分成多個文件可以減輕本機的運行壓力。若勾選“分配現有磁盤全部空間”,會立即佔用物理磁盤300GB的空間。

clip_image024

13、指定虛擬磁盤的名稱、路徑。可以接受默認值。

clip_image026

14、確認虛擬機設置,完成創建。

查各項設置,確認無誤後單擊“完成”,如圖所示。

clip_image028

15、爲剛剛創建的虛擬機安裝RHEL5.10操作系統。

在VMware Workstation左側的導航欄選中新建的虛擬機,單擊右側主窗口內“編輯虛擬機設置”,選擇硬件選項卡中的“CD/DVD(SATA)”-->“使用ISO映像文件”,指定64位RHEL 5.10系統的光盤鏡像文件路徑,確認勾選“啓動時連接”,如圖-15所示,然後單擊“確定”保存設置。

clip_image030

16、爲了更真實模擬安裝,選擇“虛擬機”――“電源”――“啓動時進入BIOS”。

這一步不是必要的,打開新虛擬機的電源後,會自動從光盤引導主機。

clip_image032

17、進入BIOS。在boot下調整開機啓動順序,CD-ROM Drive爲第一啓動項。按F10保存並退出。

clip_image034

18、看到如下頁面,直接按enter鍵進入默認的圖形化安裝

clip_image036

19、檢查光盤安裝介質

爲了避免在安裝過程中因介質讀取故障而導致安裝失敗,RHEL 5安裝程序運行後的第一項任務就是提醒用戶檢測安裝光盤的完整性。光盤檢測需耗費較長時間,因本例中使用的是ISO鏡像文件,所以直接按Tab鍵選擇“Skip”,如圖所示,回車跳過檢測。

clip_image038

20、安裝配置程序的準備界面

單擊“Next”按鈕。

clip_image040

21、選擇安裝過程中使用的語言

RHEL 5安裝程序默認的語言爲“English(English)”,爲了降低複雜度,對於國內的用戶建議選擇使用“簡體中文”,如下圖所示,單擊“Next”繼續。

clip_image042

22、選擇使用的鍵盤類型

國內的計算機也一樣使用標準的“美國英語式”鍵盤,因此保持默認設置即可,如下圖所示,單擊“下一步”。

clip_image044

23、填寫安裝序列號

部分額外的軟件包(如虛擬化、集羣等)需要提供訂閱號才能在此安裝程序中選擇,若尚未購買訂閱號,可以選擇“跳過輸入安裝號碼”,虛擬化、集羣這些功能也可以後續自己安裝,如下圖所示,單擊“確定”。接下來會出現跳過提示,單擊“跳過”即可。

clip_image046

clip_image048

24、初始化磁盤

在新硬盤上安裝RHEL 5系統時,會提示需要對硬盤執行初始化操作,硬盤上的數據將會丟失。選擇“是”即可,如下圖所示

clip_image050

25、選擇分區方式

通過下拉列表選中“建立自定義的分區結構”,如下圖所示,單擊“下一步”。

clip_image052

26、設置磁盤分區。

接下來會看到安裝程序提供的磁盤分區工具,如下圖所示。爲了順利安裝及運行RHEL5系統,必須創建一個根(/)分區,建議再創建一個/boot分區存放啓動文件、一個交換分區用作虛擬內存,和一個data分區放用戶數據。

選中“空閒”――“新建”

clip_image054

出現新建分區對話框。定義一個根分區,大小100GB,文件系統ext3,掛載點爲/,如下圖所示,單擊“確定”

clip_image056

定義一個大小爲100MB、文件系統爲ext3的新分區,掛載點選擇/boot,如下圖所示,單擊“確定”,/boot分區就定義好了。

clip_image058

定義一個交換分區,大小8GB(建議2G-8G)、文件系統swap(交換分區不需要掛載,因此掛載點“不適用”而無需指定),如下圖所示,單擊“確定”。

clip_image060

將剩下的所有空間創建爲一個分區,掛載到“/data”,如下圖所示,單擊“確定”

clip_image062

由於最多只能有4個主分區,因此第4個主分區自動變爲擴展分區,新建的“/data”分區將對應擴展分區中的第一個邏輯分區/dev/sda5。確認磁盤分區結果,如下圖所示,然後單擊“下一步”。

clip_image064

27、設置引導程序及安裝位置

GRUB(GRand Unified Bootloader,極好的統一引導器)是大多數Linux默認使用的多系統引導程序,通過在啓動時顯示選擇菜單,提供進入不同系統的入口。此處接受默認設置,將引導裝載程序安裝到磁盤的MBR記錄中,如下圖所示,單擊“下一步”

clip_image066

28、設置網卡地址和主機名等參數

在Linux中使用“ethN”形式的命名錶示網卡,第1 塊網卡使用“eth0”表示,第2 塊網卡使用“eth1”表示。網絡設備和主機名都接受默認的DHCP方式,如下圖所示,單擊“下一步”。

clip_image068

29、設置要使用的時區

選擇時區位置“亞洲/上海”,單擊“下一步”。

clip_image070

30、設置管理員密碼

在linux系統中,默認的管理員賬戶是root,爲了保證系統的安全性,爲root創建一個不少於6位的密碼。

clip_image072

31、選擇要安裝的軟件包

選擇“現在定製”,如下圖所示,單擊“下一步”,以選擇軟件包組、軟件包。

clip_image074

桌面環境,看個人喜好了,我偏向於GNOME。

clip_image076

應用程序,根據實際需要選擇,選擇最需要的,不然也會影響性能。

clip_image078

開發,根據自己需要選擇。我暫時用不着,所以一個都沒勾選,即使以後用得着也可以自己安裝。

clip_image080

服務器,也根據需要搭建,如果自己是想學習服務器的搭建,就不要安裝了吧,在安裝完操作系統後,自己搭建。

clip_image082

語言支持,沒有特殊情況的話,還是選擇中文支持和英文支持吧。

clip_image084

32、執行正式安裝過程

軟件包定製完成以後,全部的安裝設置工作就完成了,如下圖所示,確認無誤後單擊“下一步”將開始正式安裝。

clip_image086

正式安裝過程大概需要10~30分鐘時間,期間會顯示進度條,並估算剩餘的時間,如下圖所示。在耐心等待的過程中,可以觀察當前所複製軟件的名稱和描述,這樣能夠更多地瞭解系統中各軟件包的組成和功能。

clip_image088

接下來安裝程序會進行一系列的後期處理工作,最終完成RHEL 5系統的安裝過程,並提示用戶從光盤驅動器中取出安裝光盤,如下圖所示,單擊“重新引導”後將重啓主機進入新安裝的系統。

clip_image090

33、完成初始化設置

新安裝的RHEL5系統,首次重啓後會出現初始化歡迎界面,左側列出了接下來將要完成的一系列過程,如下圖所示,單擊“前進”繼續。

clip_image092

選中“是,我同意這個許可協議”,然後才能繼續下一步的設置,如下圖所示,單擊“前進”

clip_image094

在初學過程中,建議將防火牆功能禁用,如下圖所示。單擊“前進”後,當提示是否設置安全級別並覆蓋現存防火牆配置時,單擊“是”。

clip_image096

clip_image098

SELinux 是由美國國家安全署(National Security Agency)開發的基於內核的Linux 安全機制,其默認的安全策略比較嚴格。爲了避免一些系統文件和程序使用因SELinux限制而出現障礙,建議初學者將SELinux設置爲“禁用”,如下圖所示,單擊“前進”。

clip_image100

clip_image102

設置kdump(內核崩潰轉儲)機制。接受默認的“不啓用”,如下圖所示,單擊“前進”

clip_image104

根據實際時間進行設置,通常默認即可不需要更改,如下圖所示,單擊“前進”。

clip_image106

使用紅帽的軟件更新需要有訂閱號,這裏直接單擊“前進”跳過設置,如下圖所示

clip_image108

clip_image110

創建一個常規用戶。Linux系統的root用戶主要用來完成管理任務,爲安全起見,日常使用過程中建議以普通用戶登錄。通過指定“用戶名”、“全名”、“口令”等基本信息,添加一個新的個人賬號,如下圖所示,單擊“前進”。“完成”――“重啓”――“關機”

clip_image112

34、在虛擬機設置裏“連接”選擇“使用物理驅動器”

clip_image114

然後“虛擬機”——“電源”——“啓動時進入BIOS”,在Boot中調整開機啓動順序,硬盤啓動優先。按F10保存並退出。

clip_image116

輸入正確的用戶名密碼,進入。可用root用戶或剛創建的用戶登錄。

clip_image118

clip_image120

下圖是KDE桌面的樣式,

clip_image122

下面是GNOME桌面的樣式

clip_image124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