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學習

 

4-25Linux下的一些簡單網絡配置命令介紹
4.26修改
使用以下命令配置以太網絡
netconf:圖形化的網絡參數配置命令
1、 ifconfig
 可以使用ifconfig命令來配置並查看網絡接口的配置情況。
 例如:
 (1) 配置eth0的IP地址, 同時激活該設備。
 #ifconfig eth0 192.168.1.10 netmask 255.255.255.0 up
 (2) 配置eth0別名設備eth0:1的IP地址,並添加路由。
 #ifconfig eth0:1 192.168.1.3
 #route add –host 192.168.1.3 dev eth0:1
 (3) 激活設備。
 #ifconfig eth0:1 up
 (4) 禁用設備。
 #ifconfig eth0:down
 (5) 查看指定的網絡接口的配置。
 #ifconfig eth0
 (6) 查看所有的網絡接口配置。
 #ifconfig
將網卡的廣播地址設置爲 192.168.1.255
 2、 route
 可以使用route命令來配置並查看內核路由表的配置情況。
增加一個默認路由:route add 0.0.0.0 gw 網關地址
刪除一個默認路由:route del 0.0.0.0 gw 網關地址
指定一個路由:route add 目標網絡 gw 網關地址
 例如: (1) 添加到主機的路由。
 #route add –host 192.168.1.2 dev eth0:0
 #route add –host 10.20.30.148 gw 10.20.30.40
 (2) 添加到網絡的路由。
 #route add –net 10.20.30.40 netmask 255.255.255.248 eth0
 #route add –net 10.20.30.48 netmask 255.255.255.248 gw 10.20.30.41
 #route add –net 192.168.1.0/24 eth1
 (3) 添加默認網關。
 #route add default gw 192.168.1.1
 (4) 查看內核路由表的配置。
 #route
 (5)刪除路由。
 #route del –host 192.168.1.2 dev eth0:0
 #route del –host 10.20.30.148 gw 10.20.30.40
 #route del –net 10.20.30.40 netmask 255.255.255.248 eth0
 #route del –net 10.20.30.48 netmask 255.255.255.248 gw 10.20.30.41
 #route del –net 192.168.1.0/24 eth1
 #route del default gw 192.168.1.1
 對於1和2兩點可使用下面的語句實現:
 Ifconfig eth0 172.16.19.71 netmask 255.255.255.0
 Route 0.0.0.0 gw 172.16.19.254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3、 traceroute
Windows下的tracert命令類似
 可以使用traceroute命令顯示數據包到達目的主機所經過的路由。
 例如:
 #traceroute www.sina.com.cn
 4、 ping
 可以使用ping 命令來測試網絡的連通性。
 例如:
 #ping www.sina.com.cn
 #ping –c 4 192.168.1.12
 5、 netstat
 可以使用netstat命令來顯示網絡狀態信息。
 例如:
 (1) 顯示網絡接口狀態信息。
 #netstat –i
輸入表的信息

表列
說明
表列
說明
Iface
網絡接口名
MTU
最大傳輸單元
RX-OK
成功接收包總數
RX-ERR
接收到的錯誤包總數
RX-DRP
接收時丟包總數
RX-OVR
接收的碰撞包總數
TX-OK
成功發送包總數
TX-ERR
發送的錯誤包總數
TX-DRP
發送時丟包總數
TX-OVR
發送的碰撞包總數
 
 (2) 顯示所有監控中的服務器的Socket和正使用Socket的程序信息。
 #netstat –lpe
 (3) 顯示內核路由表信息。
 #netstat r
 #netstat –nr
 (4) 顯示TCP/UDP傳輸協議的連接狀態。
 #netstat t
 #netstat u
顯示網絡的統計信息:netstat –s.將以摘要的形式統計出IP,ICMP,TCP,UDP,TCPEXT形式的通信信息。
 6、 hostname
 可以使用hostname命令來更改主機名。例如;
 #hostname myhost
 7、 arp
 可以使用arp命令來配置並查看arp緩存。例如:
 (1) 查看arp緩存。
 #arp
 (2) 添加一個IP地址和MAC地址的對應記錄。
 #arp –s 192.168.33.15 00:60:08:27:CE:B2
 (3) 刪除一個IP地址和MAC地址的對應緩存記錄。
 #arp –d192.168.33.15
 
文件系統 
掛載(mount)
掛載點必須是一個目錄,而不能是一個文件;
一個分區掛載在一個已存在的目錄上,這個目錄可以不爲空,但掛載後這個目錄下以前的內容將不可用。
 
文件名與文件類型
1、普通文件:文件文件和二進制文件(c,Shell,二進制的可執行文件等)
2、目錄文件
3、鏈接文件
4、設備文件 把每一種I/O設備都映射成爲設備文件
5、管道文件
---------------------------------------
 
文件和目錄的訪問權限三級(文件所有者、與文件所有者同組的用戶、其他用戶,訪問主要有三種操作:讀、寫和執行)
-----------------------------------
文件和目錄操作命令
http://www.taizhou.name/Windows-tutorial/19451149806.htm
 
2. 目錄結構
 
    與Windows下一樣,在Linux中也是通過目錄來組織文件的。但不同的是,在Linux下只有一個根目錄,而不象Windows那樣一個分區一個根目錄。 如果有多個分區的話,就需要將其它分區mount到根目錄上來用。
大家回憶一下當時爲Linux分區時,有一個選項要填,那就是Mount Point,我們將其中一個寫成了“/”,也就是根目錄(這點與Windows相反, 一個是“\”,一個是“/”,真是天生冤家)。其它的則可能是/home、/usr。
安裝完系統後,你會發現/home、/usr就是根目錄下面的home、usr目錄!對了,整個分區就用於該目錄了。
    安裝完Linux後,有許許多多的目錄,下面我們就說明一些重要的目錄:
/bin:存放着一百多個Linux下常用的命令、工具
/dev:存放着Linux下所有的設備文件!
/home:用戶主目錄,每建一個用戶,就會在這裏新建一個與用戶同名的目錄,給該用戶一個自己的空間
/lost+found:顧名思義,一些丟失的文件可能可以在這裏找到
/mnt:外部設備的掛接點,通常用cdrom與floppy兩個子目錄!它的存在簡化了光盤與軟盤的使用。你只需在塞入光盤後,運行: mount /mnt/ cdrom,就可以將光盤上的內容Mount到/mnt/cdrom上,你就可以訪問了。不過你使用完成後,應該離開該目錄,並執行umount /mnt/cdrom。同樣 的,軟盤就是mount /mnt/floppy和umount /mnt/floppy了。
/proc:這其實是一個假的目錄,通過這裏你可以訪問到內存裏的內容。
/sbin:這裏存放着系統級的命令與工具
/usr:通常用來安裝各種軟件的地方
/usr/X11R6 X Window目錄
/usr/bin與/usr/sbin 一些後安裝的命令與工具
/usr/include、/usr/lib及/usr/share 則是存放一些共享鏈接庫
/usr/local 常用來安裝新軟件
/usr/src Linux源程序
/boot:Linux就是從這裏啓動的
/etc:這裏存放在Linux大部分的配置文件
/lib:靜態鏈接庫
/root:root用戶的主目錄,這就是特權之一!
/var:通常用來存放一些變化中的東西!
/var/log:存放系統日誌
/var/spool:存放一些郵件、新聞、打印隊列等
另外,要說明的是,在Linux下“當前目錄”、“路徑”等概念與Windows下是一樣的。
 
    3. 顯示文件內容
 
    使用過DOS命令的人都應該知道,我們可以使用type命令來查看一個文件的內容。在Linux下有五個相關的命令,功能各有千秋,不過它們都象 type命令一樣,只能用來查看文本文件。
    (1) cat命令
    cat命令是最象type命令的,使用的方法很簡單:“cat 文件名”。不過比type命令更強大的是,它可以同時查看多個文件:“cat 文件名一 文 件名二”。
    (2) more命令
    如果文本文件比較長,一屏無法顯示完,那麼使用cat命令就可能無法看清。這裏我們可以簡單地使用more來代替cat命令即可。其效果與 type 文 件名/p類似。使用more命令將一次顯示一屏文本,顯示滿後,停下來,並提示出已顯示全部內容的百分比,按空格鍵就可以看到下一屏。
    (3) less命令
    less命令的功能幾乎和more命令一樣,也是按頁顯示文件,不同之處在於less命令在顯示文件時允許用戶既可以向前又可以向後翻閱文件。
   向前翻:按b鍵;
   向後翻:按p鍵;
   指定位置:輸入百分比
   退出:q
我經常使用more和less,幾乎不使用cat查看文件。
    (4) head命令
    通過head命令可以僅查看某文件的前幾行,格式爲:
head 行數 文件名
如果未指定行數,則使用默認值10。
    (5) tail命令
    與head命令相對應的,我們可以使用tail命令來查看文件尾部的內容。通常用來實時監測某個文件是否被修改,通常用來觀察日誌。如:
tail -f maillog
 
    4. 編輯文件
 
    在Red Hat Linux 7中有許多文字編輯工具,其中最常用的應該是vi,這是一個廣泛應用於所有UNIX系統的編輯器。它的使用有些特別:
首先,可以使用命令“vi 文件名”打開一個文件。
剛啓動的時候,vi處於命令狀態,不能夠輸入任何字符。在這個狀態下,可以使用方向鍵進行移動,而需要輸入內容時,你需要輸 入“i”或“a”命令進入編輯狀態。編輯完成後,你需要按下“ESC”鍵回到命令狀態。
在命令狀態下,你可以輸入“:q!”不存盤退出,輸入“:wq”存盤退出。
 
    5. 文件的複製、刪除與移動
 
    大家都早已熟知在DOS下我們可以使用copy、del、move命令來實現文件的複製、刪除與移動。下面我們說說如何在Linux系統中做以上操作。
 
    1) cp命令:文件/目錄複製命令
它的語法格式爲:cp [選項] 源文件或目錄 目標文件或目錄
常用的選項有:
   a 該選項常在複製目錄時使用,它保留鏈接、文件屬性,並遞歸地複製目錄,就象DOS中的xcopy /s一樣
   f 如果目標文件或目錄已存在,就覆蓋它,並且不做提示
   i 與f選項正好相反,它在覆蓋時,會讓用戶回答“Y”來確認
   p 使用該選項,複製文件時將保留修改時間和訪問權限
   r 若給出的源是一個目錄,那麼cp將遞歸複製該目錄下所有的子目錄和文件,不過這要求目標也是一個目錄名
    另外,大家要注意的是,如果源是文件名,目標是目錄名的話,那麼使用cp命令可以指定多個源文件名。如:
$ cp a.txt b.txt /home/user1
    該命令將把a.txt和b.txt文件複製到/home/usr1目錄中。
 
    2) rm命令:文件/目錄刪除命令
它的語法格式爲:rm [選項] 文件 …
常用的選項有:
   f 在刪除過程中不給任何指示,直接刪除
   r 指示rm將參數中列出的全部目錄和子目錄都遞歸地刪除
   i 交互式的刪除,每個文件在刪除時都給出提示
    使用rm命令時一定要小心,特別是以root用戶登錄時,我就看到過一個朋友在使用rm命令刪除/home/tmp目錄時將命令“rm -rf /home/tmp”誤輸 成了 “rm -rf / home/tmp”,結果等他走回電腦面前,整個系統都被刪除了!
 
    3) mv命令:文件/目錄移動命令
它的語法格式爲:mv [選項] 源文件或目錄 目標文件或目錄
常用的選項有:
   f 如果操作要覆蓋某已有的目標文件時不給任何指示
   i 交互式的操作,如果操作要覆蓋某已有的目標文件時會詢問用戶是否覆蓋
mv命令的執行效果與參數類型的不同而不同!
    第一參數(源)    第二個參數(目標)            結果
     文件名                文件名           將源文件名改爲目標文件名
     文件名                目錄名           將文件移動到目標目錄
     目錄名                目錄名           目標目錄已存在:源目錄移動到目標目錄
     目標目錄不存在:改名
     目錄名 文件名 出錯
 
    6. 目錄相關操作
 
    1) 創建新目錄:mkdir,它的使用與DOS下的md相同:mkdir 目錄名;
    2) 刪除空目錄:rmdir,它的使用與DOS下的rd相同:rmdir 目錄名;
    3) 改變目錄:cd,它的使用與DOS下的cd命令基本相同,唯一一個不同的是,不管目錄名是什麼,cd與目錄名之間必須有空格,也就是:“cd/”、“cd..”、“cd.”都是非法的,而應該輸入:“cd /”、“cd ..”、“cd .”,如果直接輸入命令“cd”,而不加任何參數,將 回到這個用戶的主目錄。
    4) 顯示當前目錄:pwd
    5) 列目錄命令:ls,相當於DOS下的dir
它的語法爲:ls [選項] [目錄或文件]
常用的選項有:
   a 顯示指定目錄下所有的子目錄與文件,包括隱藏文件;
   c 按文件的修改時間排序
   l 採用長格式來顯示文件的詳細信息,每個文件一行信息,其內容爲:文件類型與權限 鏈接數 文件屬主 文件屬組 文件大小 最近修改時間 文件名
 
    7. 文件與目錄的權限操作
 
    在Linux系統中,每一個文件和目錄都有相應的訪問許可權限,我們可以用它來確定誰可以通過何種方式對文件和目錄進行訪問和操作。文件或目 錄的訪問權限分爲可讀、可寫和可執行三種,分別以r,w,x表示,其含義爲:
r w x
文件 可讀 可寫 可執行
目錄 可列出目錄 可在目錄中做寫操作 可以訪問該目錄
在文件被創建時,文件所有者可以對該文件的權限進行設置。
對於一個文件來說,可以將用戶分成三種,並對其分別賦予不同的權限:
    1) 文件所有者
    2) 與文件所有者同組用戶
    3) 其它用戶
每一個文件或目錄的訪問權限都有三組,每組用三位表示,如:
d rwx r-x r--
 第一部分:這裏的d代表目錄,其它的有:- 代表普通文件 c 代表字符設備文件;
 第二部分:文件所有者的權限字,這裏爲r w x表示可讀、可寫、可執行 (目錄的可執行指的可以進入目錄);
 第三部分:與文件所有者同組的用戶的權限字,這裏爲r - x表示可讀、不可寫、可執行。由於同組用戶之間交流較多,讓他看看文件,別亂改就 行了嘛。
 第四部分:其它用戶的權限字,這裏爲- - -,當然給我無關的人嘛,我的文件當然不但不給你寫,也不讓你讀。
    1) 文件/目錄權限設置命令:chmod
這是Linux系統管理員最常用到的命令之一,它用於改變文件或目錄的訪問權限。該命令有兩種用法:
   用包含字母和操作符表達式的文字設定法
其語法格式爲:chmod [who] [opt] [mode] 文件/目錄名
其中who表示對象,是以下字母中的一個或組合:
u:表示文件所有者
g:表示同組用戶
o:表示其它用戶
a:表示所有用戶
opt則是代表操作,可以爲:
+:添加某個權限
-:取消某個權限
=:賦予給定的權限,並取消原有的權限
而mode則代表權限:
r:可讀
w:可寫
x:可執行
例如:爲同組用戶增加對文件a.txt的讀寫權限:
chmod g+rw a.txt
   用數字設定法
而數字設定法則更爲簡單:chmod [mode] 文件名
關鍵是mode的取值,一開始許多初學者會被搞糊塗,其實很簡單,我們將rwx看成二進制數,如果有則有1表示,沒有則有0表示,那麼rwx r-x r- -則可以表示成爲:
111 101 100
再將其每三位轉換成爲一個十進制數,就是754。
例如,我們想讓a.txt這個文件的權限爲:
          自己 同組用戶 其他用戶
    可讀 是       是     是
    可寫 是       是
   可執行
那麼,我們先根據上表得到權限串爲:rw-rw-r--,那麼轉換成二進制數就是110 110 100,再每三位轉換成爲一個十進制數,就得到664,因此我 們執行命令:
chmod 664 a.txt
    2) 改變文件的屬主命令:chown
語法格式很簡單:chown [選項] 用戶名 文件/目錄名
其中最常用的選項是“R”,加上這個參數,可以將整個目錄裏的所有子目錄和文件的屬主都改變成指定用戶。
    3) 改變文件屬組命令:chgrp
該命令也很簡單:chgrp 組名 文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