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挺經》卷八廉矩

卷八廉矩

    翰臣方伯廉正之風,令人欽仰。身後蕭索,無次自庇,不特廉吏不可爲,亦殊覺善不可爲。其生平好學不倦,方欲立言以質後世。弟做賻(fu)之百金,挽以聯雲:“豫章平寇,桑梓保民,休訝書生立功,皆從二十年積累立德立言而出;翠竹淚斑,蒼梧魂返,莫疑命婦死烈,亦猶萬古臣子死忠死孝之常。”登高之乎,亦頗有意。位在客卿,慮無應者,徒用累歔(xu)。韓公有言:“賢者恆無以自存,不賢者,志滿氣得。”蓋自古而嘆之也。

    古之君子之所以盡其心、養其性者,不可得而不見;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則一秉乎禮。自內焉者言之,舍禮無所謂道德;自外焉者言之,舍禮無所謂政事。故六官經制大備,而以《周禮》名書、春秋之世,士大夫知禮、善說辭者,常足以服人而強國。戰國以後,以儀文之瑣爲禮,是叔齊之所譏也。荀卿、張載兢以禮爲務,可謂知本好古,不逐乎流俗。近世張爾岐氏作《中庸論》,凌廷堪氏作《復禮論》,亦有以窺見先王之大原。秦蕙田氏輯(ji)《五禮通考》,以天文、算學錄入爲觀象授時門;以地理,州郡錄入爲體國經野門;於著書之義例,則或駁而不精;其於古者經世之禮之無所不該,則未爲失也。

    崇儉約以養廉。昔年州縣佐雜在省當差,並無薪水銀兩。今則月支數十金,而猶嫌太少。此所謂不知足也。欲學廉介,必先知足。觀於各處難民,遍地餓殍,則吾人之安居衣食,已屬至幸,尚何奢望載?尚敢暴殄哉?不特當廉於取利,並當廉於取名。毋貪保舉,毋好虛譽,事事知足,人人守約,則可挽回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