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谈谈日志变迁史,寻找时间的足迹

本文由“日志易”原创,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日志就像一门艺术,本质上是客观、个性的,但在某种意义上却可以表现历史在时间流程中特定一刻的灵魂……记录着、创造着时间的足迹。日志,可以说是时间的一种隐喻。

说起“日志”一词,你可能最先想到的便是日常中所写的生活日记,记录着每一天的大事小情、喜怒哀乐,其实,这两者之间还有一些差别。从字面理解的话,日记就是把发生的事、处理的事务或观察的东西写下来的记录,特别是指个人活动、思考或感觉的每日记录。而日志则是日记中的一种,多指非个人性的记录,一般是记载每天所做的工作。专题:谈谈日志变迁史,寻找时间的足迹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日志的形态和内涵也在进行着不断的变迁,但始终不变的是其对时间流程中特定一刻的记录。现在,就让我们寻着时间的足迹,看一看日志的变迁。

早在几万年前,文字还未出现,人类生活中有许多事全凭大脑记忆,但时间久了,有些事情往往会被遗忘,于是便用结绳、契刻等方式记录信息、传递思想、分享经验,这可以说是日志最原始的形态了。此时,并没有所谓日志与日记之分,记录者将狩猎过程、生存经验等场景契刻在石壁上,后人通过查看壁画,学习、借鉴生存之道。日志在英文里叫 log , log 也是木头的意思,远古时期的日志就是刻木为记。

专题:谈谈日志变迁史,寻找时间的足迹

三千多年前,随着甲骨文的诞生,逐渐出现了以文字形式记录的日志。我国最早对于日志一词的记载出自《荀子·强国》,荀子云:“王者之功名,不可胜日志也。”荀子所言的日志,便是由史官每日以文字记录君主的言行于竹简,官员们可以通过日志了解到君主处理政事的具体情况。此时,史官为日志的记录者,君主每日的一言一行为日志主体,各级官员则是日志的使用者。
专题:谈谈日志变迁史,寻找时间的足迹

到了宋代,陆游的《老学庵笔记》中对日记也有记载:“黄鲁直有日记,谓之家乗。”表明黄鲁直用日记记录家事。由此,日志与日记便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据野史记载,明代大臣周忱“刊有日记十数卷,叙事略备”,这可以说得上是历史上第一部刊行的私人日记了。

专题:谈谈日志变迁史,寻找时间的足迹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日志的内涵逐渐增多起来。人们日常说的日志,除了作为日常记录工作的载体外,其越来越多地被用作一种计算机术语。在信息技术领域,所谓日志就是网络设备、系统及服务程序等,在运行时产生的一个叫作 log 的事件记录,每一行日志都记载着日期、时间、使用者及动作等相关操作的描述。

专题:谈谈日志变迁史,寻找时间的足迹

简单来讲,这类日志可以说是机器所写的工作日志,记录着某一时刻机器的工作内容及状态。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机器充当了史官和君主两种角色,记录着自身每一时刻的动作及状态,而企业的运维及各类技术人员就像是古代的各类官员,是日志的使用者,通过查看数据日志,了解机器的运行情况,排除各类系统故障。

专题:谈谈日志变迁史,寻找时间的足迹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看到了日志的不断发展与变迁,依据不同的社会形态,日志都有其顺应不同阶段的特征与表现,并烙印着属于这个时代的灵魂。

专题:谈谈日志变迁史,寻找时间的足迹

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更迭,现如今的日志早已脱离了内容文体的局限,并逐渐发展成为当今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载体。也许看到这里,很多人会说,这不就是当今社会的垃圾数据吗?既海量,又没用。下一章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当年我没瞧上的日志……”,看看所谓“没什么用”的日志能为生活和工作带来何种价值。
专题:谈谈日志变迁史,寻找时间的足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