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對待硬盤分區

1. 引言
 
  去年工作需要買了檯筆記本,發現一個諾大的160GB硬盤就只有兩個分區。真不知道該品牌的生產廠商到底是什麼理念?C盤竟然分了100GB,可憐的D盤只有50多GB。如果是十年前作爲品牌機的傳統弊病倒也不覺得新鮮。在現今這個時代還會發生這種事情實在是太讓我意外了。
 
2. 需求分析——爲什麼要分區?
 
1) 分類管理
 
  一個事情的成敗往往就在於人們是否善於對其進行有效的管理。經常看到有人爲了找一個文件在自己的硬盤裏大搜特搜,弄了一頭的汗也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於是乎各種搜索工具應運而生……其實養成良好有效的管理習慣勝過那千萬種各式各樣繁雜的工具。想一想如果你到圖書館借書,爲什麼管理員可以很快就幫你找到你所需要的書?因爲書籍是做了分類處理的,而並非一股腦兒的堆放在一起。
  硬盤作爲存儲設備就是用來放置數據的,你完全可以把它當成一個倉庫來對待。如果你能夠根據自身需要將現有的和今後有可能添加的數據提前做好分類,在數據裝載到硬盤的時候能夠分門別類的放置,那麼你會發現查找某個數據其實非常的簡單。你只需要知要知道它是隸屬於哪一類哪一子項就可以很快的定位。
  事實上,在文件存儲中Windows也確實是這樣幫你考慮的:在Windows中每一個分區被稱爲根目錄,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硬盤分區的重要性。上面所說的分門別類就被形象地轉化成了“根目錄\文件夾\二級文件夾\…”這種樹形結構。所以說根據需求先按照大的類別對硬盤進行劃分是有必要的。雖然也可以只用文件夾的形式來對數據進行分類,但是那就等於白白浪費了硬盤分區的作用了。
 
2) 效率問題
 
  主張減少分區數目的人只有一個理由:那就是減少分區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硬盤的空間。但是他們注重空間的同時卻忽略了時間的重要性。硬盤雖是存儲設備但最終是拿來用的不是當作儲存箱。我寧願少裝20GB的數據,也不願意每執行一個操作就要多等上好幾秒。
  排除新型的一些技術,就一般情況來講:普通單碟單磁頭硬盤的數據是從外向裏讀取和寫入的。同樣轉速越是靠近外圈的線速度越大,讀取和寫入能力就越強。而數據的存儲是依次按照順序存放的。只要有空位置,誰都願意將自己往前排,也就是入住靠外圈的高級別墅裏。
  那麼問題來了,有個學生在假期新裝了臺機器沒分區,看到人家有個大片【Fat.rmvb】不錯,也複製了一份放到自己的硬盤裏。他看完大片後就放在那裏了不管了。沒過幾天開學了,這個學期開了一門機械製圖,爲了考試他又裝了個AutoCAD。顯然大片不是天天都看,但是AutoCAD是要經常用的。可是AutoCAD偏偏就排在了Fat.rmvb的後面,尷尬啊!
  分區後的情形就不一樣了:由於分區的時候已經對磁盤空間作了定性規劃,越靠前的分區距離磁盤外圈越近,而最後一個分區則是靠近盤體轉軸的部分。那麼頻繁讀寫的數據就會分配到效率高的分區,而效率低的分區用於放置不經常用到的數據。
 
3) 磁盤碎片
 
  說到文件存儲就必須要提磁盤碎片了。前面說了,數據都是儘可能靠前存儲的。比方說,剛纔提到的那個視頻文件Fat.rmvb因爲某個原因被刪掉了。那麼它原來住的空間就空了下來。可是後面的數據也不可能自己主動地往前移。結果就在完整的數據存儲流中出現了一個空當兒。這不算完,沒過幾天又來了一個房客,那麼系統應當如何安排它呢?如果它個頭小【譬如Small.mp3】當然直接就會入住到原來Fat.rmvb空出來的空間裏。但如果它是個大塊頭就得看實際情況了。
  比方說來者是一個體形龐大【金剛?】的高清視頻文件Colossus.avi,它比原來的Fat.rmvb還要肥大,那麼它就只能老老實實地排到最後面去了。但如果是個體積碩大的安裝包,裏面包含了一堆文件那就不同了。因爲有一部分文件是可以入住“頭等艙”的,可是由於空間的限制大家不可能同時都住進好房子裏面去。於是乎衆人就開始商量怎麼辦。其中有個叫A.exe的腆着臉就說了:“不如這樣吧,這一次我先進去住好房子,你們哥兒幾個暫時委曲一下住到後面去。等過一段時間有機會騰出空間,再讓你們住進來吧。” 說完了這段厚顏無恥的話不等別人發表意見就迫不及待地搶先住進去了。結果剩下B.dll等一干人在那裏破口大罵起來:“都是一樣的文件,都是一個Package的出身,你憑什麼就先有好房子住,讓我們去住貧民窟啊?”於是不公平的待遇導致不和諧的現象出現了:按照程序的運行要求,當A.exe運行的時候需要調用B.dll。可是實際情況是A.exe運行的時候,B.dll半天沒響應。原來這兩個文件看似在同一路徑下,但實際存儲的位置並不在一起。所以當系統讀取數據的時候就要跨越很遠的一段距離才能找到B.dll。這就是由於磁盤碎片因素產生了文件讀取不連貫的現象。當然若只是個別的現象倒也罷了。要命的是,除了ABCD還有甲乙丙丁、子醜寅牟它們之間都存在着這樣的矛盾,也就是說你的磁盤空間出現了大量的碎片,這將導致硬盤讀取數據的效率大大地降低。
  這時候你不得不開始整理磁盤空間,但是磁盤整理程序一般是按照分區來工作的。對一個龐大的分區空間做一次整理實在是件勞民傷財的事情,大量的頻繁讀寫工作會影響到硬盤的壽命。
  分區的好處在於同一類型的文件體積之間的差距不會很大,即使產生碎片也很容易整理。
 
3. 案例分析——160GB硬盤如何劃分【個人觀點 僅供參考】
 
  根據上面的論述,也就明確了磁盤分區的總體原則:即分區的數目根據實際需要確定;分區的存儲內容及容量根據運行效率劃分。
  還是以我的160GB硬盤爲例子吧。我將硬盤規劃爲五個區域:系統區域【C:10GB】、軟件區域【D:35GB】、資料區域【E:50GB】、特殊區域【F:50GB】和備份區域【G:15GB】。
 
1) 系統區域劃分詳解
 
  不管你是否願意承認,目前主流的系統仍舊是Windows XP Professional。一個基本滿足日常需求的XP系統在安裝完畢之後體積大約在1.2GB左右。由於分頁文件的特性,佔用空間的實際大小會根據你的內存容量在這個基礎上有所增加。按照比較主流的2GB內存來說,總體積也不會超過5GB。由於C盤是效率最高的,我建議將殺毒軟件、OFFICE、WinRAR、SSH Secure Shell等常用工具都放到裏面。因爲如果把他們放到其它分區,在重裝系統後絕大多數軟件都不能正常運行。與其刪除重裝造成更多的磁盤碎片還不如直接放到C盤提升運行效率,畢竟它們都很常用啊!10GB的空間安裝完成後一般還能剩下近一半的空間,這也就足夠開銷了。
  總結:既然是別墅級的豪宅適度即可,有必要弄得那麼多麼?
 
2) 軟件區域劃分詳解
 
  除了上述軟件之外,其它大型軟件【Visual Studio或者AutoCAD等等】或者綠色軟件【Winamp】都放到這裏面來好了。雖說是D盤,但是C盤只有10GB,所以這裏的速度也很快啊!順便說一句,如果你研究虛擬機的話,建議你將虛擬機文件放到這裏面來,虛擬機程序可以裝到C盤。
  總結:既然大家不能都到C盤裏去,這裏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啊!
 
3) 資料區域劃分詳解
 
  主要用於存放文檔、圖片、軟件包、源代碼等等。其實資料區域和特殊區域兩者的性質是一樣的——存儲。所以容量方面按照你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定就行了。
  總結:好靜不好動者們的天堂
 
4) 特殊區域劃分詳解
 
  特殊區域這個名字是我亂起的,是根據實際情況劃分出來的。建議將以下幾類文件單獨存放到這裏:
·單個大型視頻文件或鏡像文件:剛纔已經說了,大型的文件統一放到一個分區裏即使產生了所謂的磁盤碎片也不會過多的影響性能。
·特殊工具:如果你從事網絡安全職業或者是這個領域的愛好者的話,勢必會和一些Hacker/Cracker工具甚至病毒***打交道。如果你不想它們被“好心”的殺毒軟件幹掉的話,最好聽我的。
  總結:特殊區域——神祕的旅客
 
5) 備份區域劃分詳解
 
  有個笑話是說:安裝系統用半個小時,安裝軟件用一個小時,配置安全用一天的時間。所以在裝好系統並做完安全配置後再做備份工作是基本的常識。既然是備份就是指對系統區域做GHOST鏡像。使用Fast模式基本上可以控制在5GB以內,加上一些後續的補丁包和其它軟件的配置文件,容量方面基本與系統區域持平即可。
  總結:不建議將非系統的工具也做到鏡像文件裏面去,因爲你不能保證你總是用一種殺毒軟件並且永遠不更新它的軟件版本,其它的程序也一樣。如果一段時間後鏡像文件和現有系統差異較大,可以考慮再做一次完全鏡像。
 
評論
 
  其實,品牌機不分區或少分區並不是生產廠商懶惰,而是在於他們不知道如何根據產品定位和用戶需求去合理地規劃硬盤空間。因此上抱着做錯不如不做的心理應付了事。看來宣揚所謂的人性化服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