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P收敛与RSTP的P/A机制

STP与RSTP之间其实最大的差别可以这样记: STP的收敛是否完成主要看端口的状态,而RSTP的收敛是否完成主要看的是端口角色。 所以STP速度慢也是这个原因,端口状态之间的切换不像角色之间的切换这么迅速。下面讲讲两者之间收敛的过程,其中如有错误的地方,欢迎纠正,各位博友如果有更好的理解,也欢迎分享!!

 STP:

 STP的收敛过程如下:

 

 其中sw1为根网桥,1.,4端口为指定端口,3号端口为阻塞端口。

3,4号端口之间的链路如果断了,对于sw3来说是属于直接拓扑变更,而对于sw1来说是间接拓扑变更。

当1,2端口之间的链路断了,3号端口此时瞬间就会从阻塞状态变为侦听状态。然后便sw3会发送TCN BPDU (只会从根端口发,其目的就是要让根网桥感知拓扑的变化,让根网桥发送TC置位的BPDU,用来刷新MAC)给sw2,sw2再将TCN BPDU发给sw1。

注意:如果一个交换机收不到从根网桥发送的BPDU的时候,交换机会发送次佳BPDU。 上图的情况下,当sw1与sw2 相连的线断了之后,sw2会向sw3发送次佳BPDU,但是sw3在前面的20s(最大老化时间)之内是不会去理会sw2发送来的次佳BPDU的(因为此时sw3能收到根网桥发送的更优的BPDU)当20s过后,3号端口变成侦听状态后,sw3便会向sw2转发sw1发来的BPDU。

RSTP:

对于RSTP主要是搞明白P/A协商机制,拓扑图如下:

 

在图的最上面那个交换机是为根,4为替代端口,5为根端口。1,2之间尚未有链路的连接。

对于P/A协商机制需要满足几个条件a、点对点全双工 b、端口为指定端口 c、端口状态是discarding状态

现在如果新接入了1,2这条链路,这时候1,2 端口之间会互相发P置位,A置位,端口角色为11的BPDU。之后两台交换机会比较BPDU确定端口角色,选出2 为根端口,这时候网桥会去同步其他端口,将3号端口变为替代端口。然后根端口2会向根网桥发一个A置位,端口角色10,TC置位的BPDU。

注意:其实在1,2所在的交换机比较BPDU时,在确定端口角色的时候图中画红色圈圈的端口会出现一个瞬间的‘阻塞’(主要也是用来避免二层环路的),当同步过程中3号端口变成替代端口,那么图中画红圈的端口就会回复正常,当然这个过程很短,时间几乎为0。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