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計算:IT四律與三大趨勢

      近日,應《中國電子報》邀請,撰寫了《未來計算:IT四律與三大趨勢》一文,分析了IT產業創新的內在規律與趨勢,分享在此。瀏覽原文請參閱:http://epaper.cena.com.cn/shtml/zgdzb/20120207/37684.shtml

 

    展望2012,迴避不了2011——在這個PC誕生的第30個年頭裏,許多偉大的IT英雄們相繼辭世,其中我們最爲熟知的莫過於DEC創始人、以小型機挑戰IBM的肯尼斯·奧爾森(Kenneth H. Olsen),蘋果的傳奇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以及C語言之父丹尼斯·裏奇(Dennis M. Ritchie)——這些時代標誌性人物的謝幕,讓我們在哀悼和惋惜之餘,也在思考一個問題,未來的計算將向何處去?

  四大定律制約和引領產業發展
   摩爾定律和貝爾定律、吉爾德定律、麥特卡爾夫定律是制約同時也是引導信息產業發展的內在規律。

  要回答這個問題,不妨先回顧下我在2001年的文章《展望個人電腦的未來之路》中提到的主要觀點,即:IT產業發展受到4個內在規律的引導和制約,分別是——互相補充的摩爾定律和貝爾定律、吉爾德定律、麥特卡爾夫定律。


  “摩爾定律”(Moores Law)和“貝爾定律”(Bells Law)大概是IT業內人士最熟悉的兩個定律,前者斷定微處理器的速度會每18個月翻一倍,而後者則認爲如果保持計算能力不變,微處理器的價格和體積每18個月減少一半,這就意味着同等價位的微處理器的速度會越變越快,而同等速度的微處理器價格則會越來越便宜。


  在過去的30年裏,這兩條定律不僅適用於半導體行業,同樣適用於存儲容量、顯卡性能和顯示器性能的發展。未來十年,我認爲在量子計算、DNA計算方式普及以前,這兩條定律將依然有效且有用,只不過時間週期很可能會縮短到12個月——高端企業將獲利于越來越快的計算速度,而基層用戶也將得益於越來越低廉的計算成本——未來,計算將以“雲計算+智能終端+社會化網絡”的形式進一步***到人們工作和生活中的每個場景,而且成本越來越低。


  同樣有效的還有“吉爾德定律”(Gilders Law)和“麥特卡爾夫定律”(Metcalfes Law)。喬治·吉爾德(George Gilder)認爲主幹網的帶寬將每6個月增加1倍,比處理器的增長速度快得多。當前,帶寬的增加早已不存在什麼技術上的障礙,而只取決於用戶的需求。而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已經讓部分人率先體驗到了“永遠在線”的工作與生活方式。


  無限的計算能力和充裕的帶寬將爲我們帶來什麼?以太網的發明人鮑勃·麥特卡爾夫(Bob Metcalfe)回答說:網絡價值同網絡用戶數量的平方成正比,即N個連接能夠創造“N×N”的效益。N平方的效應在FacebookTwitter等社會化網絡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在中國,驗證這一定律的是新浪微博、騰訊微博和人人網——在這些網絡裏,每經過一次轉發,N平方效應的爆炸性力量就得到進一步增強。

  三大趨勢帶來新機會
  移動互聯、雲計算和自然用戶界面將成爲未來信息產業創新的三個最重要方向

  在IT四律的引導與制約下,未來的IT產業將如何發展?從目前來看,移動互聯、雲計算和自然用戶界面是最重要的三個方向。


  首先是移動互聯。移動互聯融合了PC、移動和互聯網三個產業。過去幾年裏,傳統手機製造商都遇到了很多困難,包括諾基亞、摩托羅拉、索尼、愛立信等,有的甚至生存都出現了問題。爲什麼會這樣?普通觀點會覺得是產品定位問題、管理問題,或者對市場把握不準確,其實這一現象折射了一個產業大變革,即:智能手機不再是通訊產品,而是個人信息終端,裏面最重要的是軟件、操作系統和應用。


  移動互聯給國內業界帶來的機會是移動的雲與相關的應用開發,因爲有大量的智能、數據和信息存在雲裏,都需要通過數據挖掘和商業智能挖掘其價值。隨着3G4GIPV6的普及,每個人都能擁有獨立的IP地址,手機將成爲無所不能的工具——上微博、社交、購物,甚至可以成爲個人計算、個人通信、個人控制和個人娛樂的中心(PC3+E)。所以,手機互聯產業會遠遠超過桌面互聯產業,摩根斯坦利的分析師認爲手機互聯比桌面互聯網大5倍,我認爲這低估了其潛力,可能有10倍,甚至更多。


  此外,基於移動互聯的增強現實(AR)技術應用也值得重視。通過智能手機中的移動互聯網絡、各種傳感器和AR技術,我們最終能把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結合在一起,消弭真實與虛幻的界限。最近微軟研究院做了一個技術演示,可以通過手機攝像頭識別人臉和環境。比如你見到一個人,眼熟卻想不起姓名和什麼時候與他打過交道。那麼用攝像頭對他看一下,不需要拍照,馬上就可以通過雲中視覺找出他的個人信息,以及原來是否見過面等。


  第二個趨勢是雲計算。桌面互聯和移動互聯的很多功能在雲裏,是通過巨大的數據、信息、智能、搜索和PC、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結合在一起實現的。所以過去幾年裏,我一直強調雲計算其實是“雲+端”的計算與融合,既有強大的雲,也有多元化的端。“雲+端”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最大程度地均衡好各種參數,即維持計算、存儲、通訊帶寬和能耗之間的均衡。


  對於國內業界而言,雲計算帶來的最大機會在於如何以人、數據和服務爲中心,發展出凌駕於雲和端之上的社會化網絡平臺,並推出涵蓋搜索、廣告、社交與商業的多元化應用。我們看到,將現實社會關係數字化、網絡化、商業化的嘗試早已開始——正如前面提到的FacebookTwitter、新浪微博等都是這一領域的成功企業——但迄今爲止,現實世界數字化的程度還不夠,真正超越國別、種族和文化壁壘的社會網絡平臺仍未建成,這也正是中國IT產業的重大機遇。


  爲了讓更多具有創新活力的中國IT企業能夠抓住雲計算大潮帶來的機遇,我曾在參加2010年“兩會“時提出4個建議,即:建立政府和企業共同投入、遵循市場化規則運作的“雲計算基金”;建立國家級區域級數據中心和特殊產業政策;積極參與國際雲計算相關標準和規範的制定;支持和促進雲計算領域的國際合作,建立科研產業生態鏈。現在來看,仍然具有參考意義。


  最後一個重要趨勢是自然用戶界面將主宰移動互聯時代的人機交互。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起到現在,我們看到了各種各樣的自然用戶界面技術與產品,目前最受消費者歡迎的莫過於已售出1800萬套的Kinect體感遊戲控制系統。還可以預見的是,隨着21Kinect For Windows套件的正式發售,將進一步引發遊戲主機之外的智能終端自然用戶界面開發熱潮。


  除了Kinect,語音交互技術、基於任何物體表面的輸入輸出技術和智能化學習能力的產品化與應用廣泛化,也將給中國業界帶來巨大機會。


  首先是語音交互技術。在這一領域,包括語音識別、語音合成等諸多研究課題,但最難的當屬不同語言間的實時語音翻譯。在去年4月的微軟亞太研發集團(ARD)內部員工大會上,一位講英語的印度工程師和一位說普通話的中國工程師成功演示瞭如何通過Windows Phone來進行實時對話。顯然,這個應用可以拓展到許多生活場景,甚至可以幫你交女朋友——ARD有一位中國的年輕工程師,最近找了個韓國女友,最大的苦惱就是兩個人擅長的語言不一樣,導致溝通比較困難,而這個交互系統就可以幫助他們消除溝通障礙。


  其次是基於任何物體的表面進行輸入和輸出的技術。智能手機功能雖強大,但輸入和輸出方式一直可說是一個難以突破的瓶頸——無論屏幕多麼大,虛擬鍵盤總顯得不夠用。在這方面,我們也取得了新的進展,能夠讓任何物體的表面,無論是桌面、牆面、紙面,甚至皮膚表面,都可以作爲輸入和輸出的界面,真正做到了自然的輸入和輸出。


  最後是智能化的學習能力——這種能力在當前已上市的Windows Phone中已部分實現。在新的Metro界面下,所有的信息都是圍繞“你”來組織,包括你的朋友、你的音樂、你的視頻、你買的東西——可以說,它將不僅是“懂“你的助理,更能成爲“預測”你喜好和行動的夥伴。


  過去30年裏,以個人電腦、互聯網和圖形界面爲標誌的信息技術浪潮席捲全球,讓IT這個充滿創新精神、富有傳奇色彩和飽含能量的產業,根本上改變了數十億人的工作與生活方式。我相信,在未來十年,如果中國企業能遵循IT產業發展的內在規律,順應產業大勢,把握住雲計算、移動互聯和自然用戶界面等熱點,將與全球產業夥伴們一起,爲人類創造出更美好的明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