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後感及筆記

進來苦於讀書太過於慢而且效率低下,需要充充電。

就出版年份來說,《如何閱讀一本書》第一版是1940年,這本第二版纔是1972年出版,因此對我這種依賴網絡獲取信息的計算機專業學生的確是比較老的了。 
 
>>以2:8原則讀這本老書 
正如書名指出,該書關注的是“如何閱讀一本書”,是書籍而不是如何針對如何獲取、管理個人知識方面的。畢竟,1972年還沒有神奇的互聯網,沒有當下更加更加變化莫測、複雜的社會環境。 
 
而這,正是上面標題中指出“以2:8原則讀這本老書”的理由所在。個人認爲該書的精華在於書的第一篇,例如“閱讀的活力與藝術”、“閱讀的層次”、“如何做一個自我要求的讀者”,還有最後一章“閱讀與心智的成長”。 
 
對於其他篇章,都是基於作者在那個年代閱讀那些經典(例如: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太多了,雖然這些現在也是經典,只不過像我這一類人平時幾乎不會去接觸這些書籍。因此當本書以上面這些經典讀本來作爲例子講授一些閱讀方法、技巧時,難免讓人覺得晦澀、連貫不起來,甚至我還認爲毫無必要去細讀這些內容,只要快速瀏覽提取出其中的關鍵觀點就可以了。 
 
除了年代問題之外,作者多以美國當時的教育環境爲對象進行一些評論也是容易讓我們犯暈乎。 
 
但我認爲書中的不少觀點不單單實用於閱讀書籍,對於時下網絡資訊氾濫的情況也能夠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也即那些我認爲是精華章節中的觀點。 
 
>>閱讀的態度:主動 
找來這本書想認真讀,正是因爲突然強烈感到自己對於找書、讀書有點盲目、分不清主次,就像書中所說的“被動閱讀”。對於這一點,書中開篇就有一個我認爲最重要的觀點:主動閱讀。 
書中說:任何學習都不應該沒有活力,就像任何閱讀都不應該死氣沉沉。 
 
閱讀時越是帶着自己應有的積極、主動態度,以及儘量讓自己閱讀得更加有活力,才能夠更有所得,閱讀的效果纔會更顯著。這是我必須儘快學會的一點,否則花費了不少盯着書本的時間卻總感覺收效甚微,這是最打擊讀者積極性的事情,也容易由此造成惡性循環。 
 
>>閱讀的2個目的 
閱讀前首先必須認清我們閱讀的目的:增長理解力(Understanding),而不是簡單地獲得資訊(Information)。 
 
對於後者,在當前網絡資訊氾濫的狀況下,過多的資訊如同多少的資訊一樣阻礙我們理解力的增長,因爲媒體、網絡等的確產生了壓倒性的過多資訊了。而這些信息剛好是經過巧妙包裝的,因此吸收這一類信息並不能很好地增進我們的理解力。 
 
對於理解力,書中說“知識(Knowledge)不等同於理解(Understanding)”。只有經常閱讀那些超越我們自身理解範圍的書籍,才能在不斷堅持的努力閱讀下,幫助我們“從粗淺的瞭解推進到更深入的體會,此時就像自我的破繭而出。” 
“自我的破繭而出”,很精彩的比喻,不過不知我何時能夠感受到此種痛快? 
 
>>閱讀的內容 
分爲眼下讀得懂的與必須要讀懂的。 
這與上面閱讀的2個目的可以說是相對應的,我們總說太輕易能獲得的事物容易被輕視,相對來說會更珍視得之不易的事物,我想在這裏也是一樣的。不過對於那些現在不懂卻又必須讀懂的要求是:讀者必須把自己對書中內容的不理解程度克服到一定成都之內,否則也就是打擊積極性了。 
 
>>閱讀的4個層次 
首先要明白“有些書可以淺嘗輒止,有些書要生吞活剝,只有少數書要咀嚼與消化。”——培根 
 
基礎閱讀(elementary reading) 
關注每個詞句的含義,這是小學時代就必須掌握的。但是對於外文閱讀(例如英語原著)則有時另外一回事了。 
讀到這裏,我驚訝原來我一直以來都停留在這個階段:一詞一句地慢慢讀,生怕一旦跳過會遺漏了什麼重要內容,耗費的時間過長。這也是我迫切找到本書想提高自己的閱讀速度與質量的原因。 
 
檢視閱讀(inspectional reading) 
通過限時地、有目的地快速閱讀找出書中談及的重點、主題的分類、基本組織框架。 
要點: 
不要被書中文法或文章結構阻礙,不必要每詞每句都讀得透徹,重要的是在最少時間內掌握書的重點、主題框架等,再以此來判斷一本書是否是自己想要閱讀的書籍。 
挑書的步驟: 
1、閱讀書名、副標題、序,總結主題並歸類 
2、細讀目錄頁,概括性地理解書中內容的基本架構 
3、檢閱索引,可以評估書中的主要涉及點,再細讀重要詞目的內容獲取第一感受 
4、挑幾個跟主題相關的連續段落讀下去 
 
分析閱讀(analytical reading) 
帶着問題全盤閱讀、完整閱讀,該階段不計較時間的長短,目的在於儘量消化書中的系統性知識概念、論題等。這階段需要的是通過專注來追尋深入的理解。 
 
主題閱讀(syntopical reading) 
又稱比較閱讀(comparative reading),通過閱讀多本相關主題的書籍,從比較中提煉出自己的理解。 
大概這個是寫論文、著書等較嚴格、嚴肅的情況下才會用到。 
 
>>做一個自我要求的讀者 
應提出的4個問題: 
1、該書整體上談些什麼? 
2、書中具體講了什麼,怎樣講的? 
3、書中的內容有道理嗎?是部分有理還是全部有理有據? 
4、書中內容跟我有什麼關係? 
 
>>主要觀點: 
1、讀書時提出問題並嘗試自己從書中找答案來回答問題的習慣能使我們成爲更好的讀者。 
2、用自己的話來闡述文中主要觀點是確定自己是否真正理解書中主旨的最佳方法,否則就是在與作者進行一些文字上的交易罷了。 
3、應該在那些讓你感到困惑不解的地方停下來慢慢讀,而不是在那些你感興趣的地方停下來。 
4、當面對的是難讀的書時,先從頭到尾讀完一遍,並且在這途中不在不懂的地方停下來查詢或思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