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瀏覽器的“安全”悖論

    最近搜狗瀏覽器躺着中槍了——突然之間,網上出現了大量爆料,稱搜狗瀏覽器存在“緩衝區溢出漏洞”,相當聳人聽聞。後來被業內人士人肉發現,原來幕後推手是搜狗在瀏覽器市場的最大競爭對手360。

     顯然,故事應該這樣講:2008年,360推瀏覽器。2009年,搜狗推瀏覽器。由於定位很好(專注做“雙核”),而且先後有全網加速、網速保護等獨門體驗,加上和騰訊結盟互推,搜狗的增長很猛。到今年3月,DCCI的數據,中國已有19.4%用戶選擇雙核瀏覽器,搜狗佔了51.2%。於是,360有些Hold不住了,因爲從財務的角度,360並不是一家安全公司,而是一家瀏覽器公司——瀏覽器貢獻了其絕大部分收入。

     整個事就這麼簡單,所以筆者關心的並不是事件本身。而是360瀏覽器在“安全”這個問題上的競爭邏輯。在360的邏輯中: 

1、競爭對手是不安全的。

2、360是安全的。

3、爲了讓用戶安全、全家都安全,360可以替你做主、幫你選擇,甚至偶爾做出一些流氓的事,也是一片苦心

  這套邏輯非常管用,今天360佔據瀏覽器市場第一完全依賴於它,甚至可以說,360今天坐擁3億多用戶,在安全、瀏覽器、開放平臺等業務上的一切成績,也都來源於此。

    對於第1點,筆者姑且不論,其實搜狗這次所謂漏洞,本質不是搜狗的問題,而是Chrome內核的問題——衆所周知,國內的瀏覽器廠商都沒有自己的內核,也沒有太多資格涉及“安全”這種核心問題

    對於第2點,筆者常常啞然失笑,因爲360所謂“安全瀏覽器”的概念本身就是個悖論:這等於是在變相承認,用戶在安裝360安全衛士、殺毒的情況下,還無法保障自己的電腦安全。這就好比杜蕾斯告訴你,用我們家的安全套可以確保安全,但是你戴了一個套,還得再戴一個。

    對於第3點,筆者希望廣大用戶能夠思考清楚一個問題:到底是選擇權更重要,還是自吹的“安全”更重要?最典型的一個實例是,某次微軟IE曝出一個高危漏洞,360提示這一漏洞,並給出“一鍵修復”的字樣,正當網友認爲點擊這一按鈕是打漏洞補丁時,出現的結果讓人大跌眼鏡:居然是下載安裝360安全瀏覽器。

      很多人小時候都有類似的經歷:父母爲了怕孩子早戀,常常偷偷看自己的日記。當時我們會百般委屈,長大後早就釋懷了,這是因爲我們深知父母都是無私的,在父母和我們之間的關系中,只有付出、付出、再付出。但360以安全的名義,替用戶做主,其中參雜的東西就不那麼簡單了。所以,筆者希望360公司能夠好好梳理一下自己的邏輯悖論,尊重用戶的選擇權,打壓對手、挾持用戶是毒品,上癮之後就離不開了,但最終走向毀滅是註定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