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 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路

9月7日的“創新工場”發佈會上,李開復用他最喜歡的一首詩做了結尾:

也許多少年後在某個地方
我將輕聲嘆息
將往事回顧
一片樹林裏分出兩條路
而我, 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路
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瞭解李開復是因爲他的那本《做最好的自己》, 也曾經推薦給我周圍很多的朋友看,受益匪淺。

看到他“真人版”是在前年冬天的一個IT沙龍上, 感慨於他的機智、幽默、風趣和大度。

這一次, 李開復再度受到大家的關注, 是他的急流勇退,去開創屬於自己的事業。

他沒有高調而矯情地宣佈自己離開Google中國的原因, 而是用一句特別簡短的話在他的博客上告訴他的朋友:

再見,Google!

這種超然的確少見, 甚至連輕描淡寫的外交辭令都沒有, 只是很平淡的告訴大家, 我要離開了。

李開復的創業,這點其實讓很多人都意外的,創業是條很艱難的路, 很多人都因爲害怕失敗或者艱辛而放棄, 但是他卻選擇了。很多人不理解, 甚至認爲這樣 的一種創業模式在中國會失敗。但是, 在我看來, 創業,只要是自己想清楚了而不是一時的衝動, 或者完全是出於機會主義的動機, 如果自己有興趣、有資 源、有人脈...可以支撐去創業, 其實也是很好的選擇。做自己熱愛的、又能被自己所掌控的事業(情),應該是非常快樂的, 哪怕是失敗了, 對自己的一生來說,應該是一筆財富。


這讓我想到了作家餘華曾經在他的作品《兄弟》的後序上說的關於"窄門"的觀點:

這和人生一模一樣,從一條寬廣大路出發的人常常走投無路,從一條羊腸小道出發的人卻能夠走到遙遠的天邊。
所以耶穌說:“你們要走窄門。”他告誡我們,“因爲引到滅亡,那是寬的,路是大的,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我想無論是寫作還是人生,正確的出發都是走進窄門。不要被寬闊的大門所迷惑,那裏面的路沒有多長。

看來成功的人, 似乎都有超乎常人的勇氣。 因爲,他們知道自己選擇的是一條充滿荊棘的小路, 但是, 仍然願意爲此去付出和努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