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 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路

9月7日的“创新工场”发布会上,李开复用他最喜欢的一首诗做了结尾: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
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 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路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了解李开复是因为他的那本《做最好的自己》, 也曾经推荐给我周围很多的朋友看,受益匪浅。

看到他“真人版”是在前年冬天的一个IT沙龙上, 感慨于他的机智、幽默、风趣和大度。

这一次, 李开复再度受到大家的关注, 是他的急流勇退,去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

他没有高调而矫情地宣布自己离开Google中国的原因, 而是用一句特别简短的话在他的博客上告诉他的朋友:

再见,Google!

这种超然的确少见, 甚至连轻描淡写的外交辞令都没有, 只是很平淡的告诉大家, 我要离开了。

李开复的创业,这点其实让很多人都意外的,创业是条很艰难的路, 很多人都因为害怕失败或者艰辛而放弃, 但是他却选择了。很多人不理解, 甚至认为这样 的一种创业模式在中国会失败。但是, 在我看来, 创业,只要是自己想清楚了而不是一时的冲动, 或者完全是出于机会主义的动机, 如果自己有兴趣、有资 源、有人脉...可以支撑去创业, 其实也是很好的选择。做自己热爱的、又能被自己所掌控的事业(情),应该是非常快乐的, 哪怕是失败了, 对自己的一生来说,应该是一笔财富。


这让我想到了作家余华曾经在他的作品《兄弟》的后序上说的关于"窄门"的观点:

这和人生一模一样,从一条宽广大路出发的人常常走投无路,从一条羊肠小道出发的人却能够走到遥远的天边。
所以耶稣说:“你们要走窄门。”他告诫我们,“因为引到灭亡,那是宽的,路是大的,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我想无论是写作还是人生,正确的出发都是走进窄门。不要被宽阔的大门所迷惑,那里面的路没有多长。

看来成功的人, 似乎都有超乎常人的勇气。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选择的是一条充满荆棘的小路, 但是, 仍然愿意为此去付出和努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