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移動入口:互聯網手機的僞命題?

 小米、百度、阿里、盛大、360……過去一年中,互聯網大佬們除了通過微信、大衆點評、百度地圖等APP應用搶佔移動互聯網,最大的亮點就是相繼殺入手機硬件市場。

  互聯網大佬們做手機的商業邏輯達成了罕有的一致:希望從硬件終端路徑掌握移動互聯網入口,這一標準也被媒體、行業專家衍化爲“移動互聯網的入口之爭”。蘋果作爲手機硬件製造商,成功打破了多年來運營商把控通訊界話語權。迄今爲止,搶佔互聯網入口尚無成功者,中國的互聯網企業能否複製蘋果的成功?前空中網創始人,現樂博資本創始人、合夥人楊寧認爲,統一移動互聯網是一個幻想:沒有一款手機,沒有一個下載平臺,沒有一款應用可以統一移動互聯網入口,然後通過“流量售賣”打造一個商業帝國。也許,所謂借道手機硬件掌控“移動互聯網入口”,本來就是一個僞命題。

  領頭者小米:三級戰略打造“自留地”

  小米科技CEO雷軍(微博)已經證明了一件事情:搞軟件、搞互聯網的人可以做硬件;接下來,雷軍還需要證明另外一件事情:一家做硬件的公司還能做互聯網、搞軟件。

  硬件成功,小米的“萬里長征”僅算走完半程;互聯網成功,纔算走完全程。即使成功了一半,也讓投資者興奮。6月27日,小米科技宣佈成功融資2.16億美元,估值40億美元。在當前融資環境“天寒地凍”的背景下,小米和它背後的資本,賭的或許是移動互聯網的廣闊空間。

  打造“自留地”

  雖然互聯網大佬都在強調掌握移動互聯網入口,但正如楊寧所說,要統一移動互聯網入口談何容易。

  在這種背景下,艾媒體諮詢總裁張毅看好“自留地”模式,即通過一個或多個產品圈定一部分用戶,然後深耕“自留地”,再通過產品或者基於產品的服務賺錢,甚至還可以將流量出售給第三方應用。

  以小米爲例,小米除了打造最優性價比外,還可出售各種周邊產品賺錢。這種“自留地”模式的實質,是各產品之間形成互動,打造完整的小米價值鏈。

  目前,互聯網大佬都在與智能手機談合作,預裝自己最關鍵的互聯網應用,比如騰訊即在嘗試這一模式,一部手機上的“入店價格”已經達到20元~40元不等。

  小米手機今年的目標是500萬臺,預計明年出貨將超千萬臺,MIUI系統用戶明年可在1500萬至2000萬之間。這意味着,即使在數億智能手機出貨量中只佔10%,也有極大的入口價值。

  通過硬件到達互聯網的路徑,不乏先驅,最有名的案例是聯想。1999年,聯想PC銷量排名亞太第一,柳傳志決定與美國在線合資成立FM365網站。柳傳志當時的想法很簡單:打開聯想電腦聯網,登陸頁即爲FM365。

  通過“硬件+軟件+互聯網”到達移動互聯網的先行者是諾基亞。2008年,當時的全球手機領域王者諾基亞推出應用商店Ovi。

  但是,柳傳志沒有抓往互聯網,諾基亞也沒有抓住移動互聯網。

  雷軍爲小米手機設計的路徑也是“硬件+軟件+互聯網”。雷軍的解釋是,硬件是小米手機,或者其他移動產品,軟件是MIUI操作系統,互聯網產品除了目前大家知道的米聊、多看、瀏覽器等產品外,還包括金山網絡、金山軟件等公司的產品。

  此外,雷軍還投資了凡客、多玩、樂淘等公司,這些公司未來都可能與小米合作,成爲內容與服務提供商。

  小米的戰略分爲三級,第一級是硬件小米手機,第二級是“出售生活方式”的電子商務網站“xiaomi.com”,第三級是移動互聯網戰略。

  雖然小米手機僅創立兩年,但其在“軟件、硬件、互聯網”三方面的佈局卻遠不止兩年。小米聯合創始人黎萬強(微博)說:金山創立有多久,小米這棵種子就埋了多久。

  雷軍也承認,投資者是從來自微軟、谷歌、金山的員工身上預估小米未來。

  不同於蘋果的路徑

  洪波認爲,在沒有達到1000萬的年出貨量之前,小米根本無法形成足夠的規模。

  事實上,小米手機最初撬動智能手機市場第一杆,正是它的硬件。作爲國內首款雙核1.5GHz、高性能發燒級智能手機,小米手機自發布以來就迅速充當起了攪局者的角色。這個先發的優勢,讓它能夠迅速打開局面。

  引領小米夢想的是蘋果,但如今小米走蘋果的路子顯然走不通,那麼雷軍要怎麼玩?

  在智能手機的市場中,硬件的比拼不再是決定手機走向的決定性因素,更多的基於軟件和服務的競爭。小米目前有三大業務板塊:小米手機、MIUI系統和米聊。目前小米手機、MIUI系統開始盈利,米聊完全被微信蓋過風頭之後,MIUI定位改爲與外部應用服務廣泛深度結盟的平臺。

  據雷軍透露,新版小米手機將預裝移動電商客戶端“小米商城”,將銷售小米周邊產品。截至目前,周邊產品銷售超過15億元。雷軍說,未來的“xiaomi.com”還可能銷售遠程遙控汽車等。

  但是,小米也面臨巨大的風險。在互聯網資深人士王冠雄看來,單品利潤被對手打壓的同時,其一年一款的節奏能否保證覆蓋率?如果米聊等線上線下生態系統未能形成差異化,優勢會迅速縮小,這或成爲小米最大的風險。

  參與者盛大:強制植入應用成“硬傷”

  繼小米科技、阿里巴巴、百度之後,盛大成爲又一“撞機”(指涉足智能手機產業)的互聯網大佬。

  6月6日,盛大發布傳聞已久的Bambook手機,1299元的售價和雙核A9構架處理器等賣點讓這款手機成爲了媒體和消費者的寵兒,這樣的價格定位直接衝擊了小米、華爲等國內競爭對手。

  然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這款手機卻意外地遭到用戶的質疑:應用堆砌、盛大旗下的互聯網應用服務被“強制”放在用戶的手機桌面上,並沒有做到體驗和產品植入上的雙平衡。

  盛大的“露怯”或許可以說明,通過手機終端保證自己的應用在手機硬件中存在的邏輯,存在硬傷。

  盛大手機的救贖

  事實上,硬件一直是陳天橋堅持嘗試的領域,雖然多次以失敗告終,但這些並沒有影響陳天橋的熱情。

  根據盛大內部人士透露,陳天橋的大視野是 “iTunes+互聯網應用與服務+智能手機”垂直整合,盛大制定了一個“完美的商業模式”,將遊戲、文學等互聯網服務與應用植入盛大手機,遊戲、文學收費,彌補盛大手機業務帶來的虧損。彌補手機業務的虧損不是目的,“救贖”遊戲、文學業務纔是其肩負的責任。

  發生變化的原因在於網絡遊戲行業目前已過“暴發性增長期”,智能手機可以爲遊戲業務帶來新用戶、獲得新收入。在盛大旗下的業務中,網絡文學也正面臨着與網絡遊戲相同的境遇。陳天橋希望通過智能手機爲網絡文學打造新的閱讀下載平臺。

  盛大手機需要救贖的業務還包括盛大雲計算。2011年初盛大決定成立雲計算研究院,然而其雲計算髮展並不順利,與國內包括阿里雲、萬網雲、LinkCloud等平臺相比,盛大雲並無特別優勢。

  今年3月14日,盛大雲結束長時間的邀請碼內測機制,正式宣佈提供公開服務,但其價格卻猛漲150%。雖然盛大方面再次強調,其發展雲計算業務的決心沒有變,但外界卻普遍猜測,盛大雲或將進行一次戰略調整,放棄亞馬遜S3路線,即提供雲主機、雲存儲、開發工具的戰略,轉向“蘋果的封閉式產業鏈”,核心爲——爲盛大網絡遊戲(主要手遊,頁遊,傳統遊戲獨立)、網絡文學,提供運營支撐平臺,就像蘋果iTunes後臺。

  戰略家的“硬傷”

  資深互聯網人士王冠雄認爲,陳天橋是中國互聯網真正的戰略家,“內容+硬件”是盛大戰略中的必要因素。但是,盛大最大的“硬傷”——硬件基因的缺失會影響盛大“押注千元智能機”這場豪賭的結局。

  2010年3月,陳天橋發佈自己的電子書戰略前,曾有人勸他,不需要盛大自己製造電子書,而應該建立“內容+硬件+軟件”平臺開放,硬件製造、銷售由其他專業製造商完成。

  道理很簡單,協調產業鏈比自己幹簡單,更容易成功,而這方案事實上在盛大內部也討論過,但是沒有第三方廠商願意使用盛大的平臺。

  這也逼迫了陳天橋必須開始“產業鏈垂直整合”,但是盛大電子書並沒有獲得壟斷性的市場份額,除了漢王、亞馬遜等電子書終端佔有更高的市場份額外,平板電腦、智能手機正取代電子書成爲 “第一閱讀終端”。

  陳天橋爲硬件付出的代價還不止於此。2004年,盛大推出“盒子計劃”,先後推出盛大易寶、盛大盒子等產品。按照陳天橋的設想,互聯網上的內容,包括網絡遊戲、新聞資源、互聯網音樂、視頻、影視等,都可以進入客廳。

  事實上,盛大盒子的成功依賴於一個條件,即廣電網絡與IP網絡的融合,但“兩網融合”失敗,盛大盒子跟着折戟沉沙。

  有知情人士向 《每日經濟新聞》透露,盛大盒子歷時兩年,陳天橋埋單2億美元,盛大在Bamboo電子書上面的投入,亦接近這個數字。

  “風險還是老問題,如何做出受市場歡迎的一流硬件產品。”王冠雄表示。

  盛大手機與其他電子書相比,比如kindle,其價格更高,一款高價的手機版“電子書”並沒有競爭力。

  據瞭解,目前盛大由盛大文學、盛大果殼、盛大遊戲、盛大在線、盛付通五家子公司組成,盛大果殼是陳天橋堅持硬件夢想的標本,注入智能手機業務,意在使標本“復活”。

  通信專家陳志剛對於陳天橋“復活硬件標本”的努力持懷疑態度: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終端與服務是分離的,沒有一家公司,包括蘋果也沒有真正實現“產業鏈垂直整合”。

  此外,陳志剛認爲,與華爲、小米相比,盛大單一價格戰策略是過時的“中國製造”營銷策略。這一策略已經在功能手機時代,平板電視時代證明爲“失敗的策略”。

  Frost&Sullivan中國區總裁王煜全(微博)則認爲千元智能機的價格優勢屬於空想:硬件價格優勢源於規模,但是盛大作爲智能手機新玩家,一開始就大規模製造,一旦產生巨大的庫存,風險會很大,“缺少硬件製造、銷售基因的盛大需要重新思考,讀懂硬件的製造與銷售。”前列腺炎怎麼治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