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用戶體驗的“盤子效應”

盤子效應的由來:
是由我在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情聯想到的。
我每次電話叫外賣的時候,送外賣的小飯店總是連同裝好飯菜的盤子一起送過來,而不是像其他家一樣,用一個一次性飯盒裝來。每次我問到送外賣的師傅:盤子什麼時候還給您?他總是回答:下次吧。於是他把盤子留了下來,我們爲了能將盤子還給他,每天都叫這家“留下盤子”的小飯店送外賣。

盤子效應:

它依託的是一件價值很低的附屬品—盤子,而盤子帶給客戶的是什麼呢?它的目的是讓客戶觀摩,聯想到企業本身。更重要的是,由於盤子這件附屬品是要被收回的,也就是被暫時存放或借予顧客的,由於人的一種“不好意思”的心理,當顧客再次進行同類型消費時,趨低消費將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對於這個企業的再次光顧。長此以往,形成不可擺脫的依賴心理,從而使企業獲利。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要清楚顧客的利益點和顧慮點在什麼地方,根據其利益點和顧慮點決定在體驗式銷售過程中重點展示哪些部分尤爲關鍵。

在這個過程中,企業也要不斷的變化自己的方式和產品來迎合消費者和客戶。

作爲互聯網的產品,無論是在做社區,做BBS或是做垂直門戶,我一直在強調要給用戶一種類似於“盤子”一樣的附加值加。但是互聯網行業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就是我們爲用戶提供的更多的是一種虛擬的,看不到的,但是一定是有價值的東西。

就拿做社區來講,我們爲用戶提供“下載資料”、“免費軟件”和“八卦祕新”等,這就是現實的“盤子”;做網遊,我們爲用戶提供“滿足感”、“成就感”這就是虛擬的“盤子”;做SNS來講,用戶和用戶之間的“關係鏈”就是“盤子”;做搜索引擎來講,我們的“盤子”除了原有的簡單的“搜索框”以外,最重要的是應該是附加產品能給用戶帶來什麼。
其中不得不佩服百度產品的串聯性和相關性。百度給予用戶的是多個“盤子”,並且這些“盤子”很規矩——我們吃正點西餐廳的時候,會知道什麼樣的盤子,多大的盤子應該裝什麼樣的食物。百度也是一樣,在最初百度Hi之後,從c2c的有啊上線,Hi也成功的串聯了百度的產品線。

所以我們不難看出,做產品,除了要了解用戶的需求之外,還要分析一下用戶需求以外的“需求”——也就是用戶“需求的相關性”或是“潛意識需求”,而做這一步的目的就是要了解自己今後要做什麼樣的盤子。
面對互聯網產品的今天,每個網站都想使自己的用戶更多,能提升自己用戶的黏性,以便帶來更多的用戶,但是現今更過IT公司僅僅是爲了做產品而做,今天用戶說了想要某某產品,明天用戶說了想要某某產品,永遠不能提前判斷用戶的下一個需求,甚至是“改變”用戶的需求。

用戶是上帝嗎?我不這麼認爲。用戶的話是一定要聽的,但是不能全聽。松下幸之助曾說過:世界上本沒有攝像機,是我們製造了攝像機,所以用戶纔有了這樣的需求。這句話沒錯,但是他忘記說了重要的一點,就是當松下製造出錄像機的時候,他們根據“盤子”,也就是用戶的“潛在需求”,所以製造了攝像機。
所以在這裏提出的“盤子效應”,其實就是將體驗營銷和潛在需求相融合的一個結論。我將它用簡單的語言表述出來。我也希望能與大家要討論。以便我繼續完善。謝謝。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