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學習方法(6)思考--建立內在聯繫

沒有思考就沒有學習,思考是一種深層的學習,思考是將一般性知識轉化爲智慧知識的唯一途徑。
一、 在本學科知識間建立聯繫
思考:是在知識間建立起內在的邏輯關係,在前後概念與概念之間,建立起恰當的聯繫,使不斷獲得的知識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本學科知識之間的聯繫是非常緊密的,然而,你在學習時,是一部分一部分來獲得的,如果你將它們隨意地儲存在大腦裏,就會人爲地破壞知識內在的聯繫,使之變成一盤散沙。當你需要從大腦中提取這些知識時,就會發現你不能將原本是一個整體的知識,輕鬆地提取出來。這就是說,你應該在獲取知識時,就應該同時建立起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繫,使這構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鏈。
怎樣建立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呢?
⑴把前後所學的知識進行聯想、對比,找出其中的邏輯關係,找出它們之間的異同點,並用一組聯想詞將它們連接起來。
⑵分析、歸納出前後概念的側重點、相容性,爲它們創造一個契合的條件和約定。
⑶建立知識之間的“連接物”,它會將你在不同階段學習到的知識,從空間和時間兩個維度上聯繫起來。
二、 在各學科知識間建立聯繫
人類所創造的所有知識本身是一個整體,爲了學習、科研和教學的需要,纔將它們分成不同的學科。它們彼此有着自身獨特的屬性、範疇、基本概念和規則。然而,它們又有着共同的地方,都是人類在社會、科技實踐中所獲得的經驗和智慧,都符合事物的自然運動規律,都是自然在人大腦中的反應和認識。所以,我們可以把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視爲一個整體,在它們之間建立起內在的聯繫。
比如:數學是研究數的邏輯關係的,又是一種數學邏輯思維方法,哲學也是研究邏輯的,是關於思維邏輯的,兩者的共性是邏輯性,兩者的側重有所不同,前者是數的邏輯,後者是思維的邏輯。另外,語言有語言邏輯,化學是化學反應的因果邏輯等。這些邏輯的來源都歸屬於“自然秩序”。
每一個自然學科,都與其它的學科有着這樣或那樣的關係,彼此的科學研究成果,都能爲其它學科的發展,提供新的研究手段和理論論據。學科之間的交叉部分,構成了新的研究領域,這就是邊緣科學。從這一點就更能說明,知識之間存在着固有的內在聯繫。要想把一般性的知識構成知識網絡,除了需要構建橫向聯繫的知識環之外,還必須構建縱向的知識鏈。
三、 融會貫通
融會貫通:是指把各方面的知識或道理融合貫穿起來,從而得到系統透徹的理解。你只有把你所學的知識,看成一個整體,才能夠在各種知識之間融會貫通思想與觀念。融會貫通不是什麼別的東西,而是一種認識知識,理解知識,掌握知識的思想與觀念。如果你不認爲各種知識之間是相通的、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你就會把它們分割開來;如果你認爲各種知識之間是相通的、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你就會把它們有機地聯繫起來。這個認爲,就是我們所說的思想與觀念。
奇思妙想:在學習和應用知識時,你可能產生一些奇思妙想,這就是創造的萌芽,這是非常寶貴的財富,你千萬不可隨意將其放棄,認爲它與學習無關。我們所要追求的正是這些奇思妙想,它具有戲劇性的引導作用:有時它會把你帶入思維的沼澤地,讓你久思不得其解;有時它會把你帶入思維的綠洲,讓你乘着思維的快車縱橫馳騁。奇思妙想就是一種新發現,很有可能創造出新的知識,新的學習方法和科研方法。所以,我們千萬不可隨意放棄這些奇思妙想。
創造:只有將你所學的全部知識融會貫通,才能構建知識網絡。知識之間的聯繫,一種是已知的、需要我們掌握的;另一種是未知的、需要我們創造的。如果你只能建立那種已知聯繫,你所獲得的知識結構,是那種只適合做重複性腦力勞動的知識結構;如果你能夠建立起未知的、創造性的聯繫,那麼,你就擁有了具有創造性的知識結構,你就會獲得創造的智慧。這纔是學習的關鍵所在。
第七節 把學習帶入夢中
夢是知識最好的加工廠,睡眠中你的潛意識正在對知識進行最微妙的構建。
一、 睡眠記憶法
睡眠記憶法:是一種非常好的記憶方法,睡眠前將需要記憶的知識默想一次,然後讓自己進入夢鄉,這樣記憶的知識很牢固。爲什麼睡眠中還能夠“學習”呢?原來人在睡眠時,大腦並沒有完全停止工作,只是人的覺醒中樞受到了抑制,人的顯意識活動處於休眠狀態,而人的潛意識活動卻處於十分活躍的狀態,正是它在對知識進行加工處理。合理的應用睡眠記憶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知識的潛意識加工處理
知識的潛意識加工處理:人在睡眠狀態下,潛意識活動非常活躍,它將對顯意識來不及加工處理的各種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它具有一個非常巨大的信息庫,這個信息庫是先天遺傳的,比顯意識中的信息庫大的多。然而,我們的顯意識是無法直接調用這個信息庫,只有當知識進入到深層的潛意識時,這個信息庫才能發揮作用。人的直覺、靈感所具有的作用,都是由潛意識的這個信息庫,對知識加工處理的結果。人的潛意識活動受到顯意識活動的干擾,使其受到很大的影響。人的顯意識與潛意識好像是一對冤家,有點兒水火不相融的味道。實際上,它們卻是非常的協調一致,各負其責,共同完成對外來信息的加工處理。
 
本文轉載自 [lmyzq520]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