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并”还是“合作” 宏碁方正各怀鬼胎

“兼并”还是“合作”  宏碁方正各怀鬼胎

就在业界对宏碁与方正的联姻颇感琢磨不透之时,宏碁董事长王振堂和总裁蒋凡可的一封联名内部员工邮件在网上曝光。在这封写给全体宏碁内部员工的信中,王振堂直接使用“兼并”二字来取代此前双方在公开场合表态的“合作”,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而对于死要面子反复避讳“并购”、“兼并”说法,并特别召开媒体沟通会来澄清的方正,王振堂此封“兼并”邮件的曝光可谓在方正无奈“卖身”的伤口上洒了一把盐,而“兼并”的成本也真就是个“盐价”——每年不超过1000万美元的费用。

在大陆PC市场蓬勃增长的势头下,宏碁在这个市场却一直为五大PC厂商垫底,这么大的市场诱惑,也难怪还来不及完全消化先后吞下的美国Gateway和欧洲的PackardBell, 就迫不及待地来来大陆争抢蛋糕。然而,代工厂的出身注定宏碁很难也不会在自主研发和独立开拓渠道上有所建树,加之求成心切,宏碁便照搬在欧美市场的“拿来主义”模式,并将目标锁定在方正身上。王振堂在信中直言,“提升市场占有率,加速成为中国大陆前三大PC品牌”是宏碁此番行动的目标。只是,“拿来主义”是否能在大陆市场奏效,方正是否这么心甘情愿地如宏碁所愿被“兼并”,现实中的种种问题让人不得不为这桩合作的前景担忧。

按照IDC的统计,今年第一季度的大陆PC市场,方正、宏碁的市场份额分别为6.2%3.2%,二者之和不仅远低于市场份额达到28.7%的联想,亦难和第二位的惠普匹敌(惠普市场份额为10.1%),更何况,兼并方正是否真能让市场份额达到叠加的效果,还是一个未知数。

此外,从在中国市场的增长速度来看,方正的增速此前已经低于中国PC市场的平均增速和宏碁的增速,二者相加,实际上更会从整体增长率上拉低宏碁的增长速度。方正的PC制造业务虽然在名义上还打着本土第二的头衔,但实则早已跌落到中国市场第四位,成为明日黄花,被在方正转型战略中更是沦为“弃子”。不知是在欧美的得意让宏碁昏了头,还是为了抢占大陆市场而饥不择食,此番接手方正这个烫手山芋,宏碁能够不赔本就已算善终。

再来说说宏碁付出高额租赁费的方正品牌和渠道。比起品牌价值远低于自己的方正品牌,宏碁最看重的还是方正在中国市场的渠道。在这方面,方正也许能让宏碁暂时尝到一些甜头,但是面对联想在中国市场不断扩大的领地以及惠普戴尔的激烈竞争,方正的渠道越来越被挤兑,这些所谓的“优势”恐怕原来越难以维系,未来继续开掘和维护的成本将会很高,并且宏碁将继全球之后,在中国市场再次面对惠普戴尔保住中国市场前三地位的短兵相接激战。

面对着“说大话、使小钱”的宏碁,方正也留足了心眼。在方正的所有渠道资源中,含金量最高的乃政府大客户,而这点被方正牢牢把控在自我手中不放手,宏碁要想染指这块业务,也只能沦为交着高额保护费的产品供货商的角色,也难怪方正高层不断表态与宏碁是“合作”不是“兼并”,一方面为自己挣面子,一方面是给自己留后手,可惜王振堂的邮件曝光,直言不讳的“兼并”二字也是狠狠地给了方正一个耳光。

最后谈谈“兼并”后的企业管理。按照王振堂信中的说法,方正科技总裁蓝烨将加入宏碁中国营运总部,向宏碁中国营运总部奥利佛·艾仁恩全球副总裁汇报。然而两个原本独立企业的融合远非一个“汇报”那么简单。宏碁与方正的合作模式属于松散协议,并未有形成股权、管理层之间合作;从员工情感上来说,宏碁董事长向员工输出的是“兼并”者的信息,方正员工则一直认同只是租赁式合作关系,企业管理既没有制度上的保证,又没有员工感情上的认同,即使蓝烨向宏碁中的老外高管汇报,员工队伍以及企业文化日融合恐怕是今后发展中的最大隐患。尽管方正科技董事长方中华表态不会大规模裁员,但面对如此不和谐的局面,裁员一事恐怕已是箭在弦上。

看来,各怀鬼胎的宏碁与方正,不管是“兼并”还是“合作”,今后的路要想顺顺当当走下去,都远非一个仪式、一封信和一个口号那么简单,一桩不领证、只同居的感情从起点就证明了双方感情的淡薄,能够持续多久,最后如何收场都还充满了变幻的剧情可能。

www.e800.com.cn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