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心裏調節

接近那些簡單快樂的人,看看那些乾淨明亮的電影和書籍,做一些無緣無故的快樂事情。
         站在陽光裏,你會慢慢曬走黑暗。

四、做一個恐懼保險箱
         恐懼其實不是壞事情,我們從老祖先的潛意識那裏獲得這些記憶。我們的老祖先生活在一個危機四伏的世界(其實不僅僅是老祖先,我們的父母輩們也好不到哪裏去),他們需要這些危機意識來保護自己:在遠古,一個對冬天有擔憂的山頂洞父親會收集更多的過冬食物;一個對經濟有擔憂的母親會積蓄更多的錢。恐懼是必需的、有益的,除非當它阻礙我們更多可能性的時候。
         所以我們天性對恐懼的事情念念不忘,以至於讓它奴役我們。下面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控制這種本能:給自己一個恐懼保險箱。
        我在512汶川地震發生後的四川災區認識了學習專家宋少衛,我們共同面對東汽中學高三的孩子,他們的書還埋在廢墟里,他們的朋友和家人還在一天天地傳來死訊,他們還要面對一個月後的高考,而這個成績會決定他們十多年的苦讀,成爲決定他們命運的方式!總之,這羣孩子充滿了恐懼,“如果再來地震會怎麼樣?”“如果高考考不好怎麼辦?”“如果醫院裏的同學去世了怎麼辦?”“如果家裏的房子沒有了該怎麼辦?”少衛用到一個有效的工具幫助他們,叫做恐懼保險箱,你也可以試試這個遊戲。
         1把你最恐懼的事情仔細寫在一張紙上,至少要寫10條,而且儘可能地詳細,要到挖空心思也想不出來再多爲止!
         2找一個信任的人,或者一個很安全的地方,做你的恐懼保險箱。把這張紙疊好放到這個地方,確保沒有其他人知道。
         3告訴自己,我擔心的事情有可能發生,但是我要去做我自己的事情,所以我要先把我的恐懼安全地存在這裏!等我做完以後,我會回來取走我的恐懼。
         4這個時候你會覺得心裏舒服很多,然後大膽地去做吧!
         5回到你的保險箱,看看有多少擔心發生了,有多少沒有?
         我會在和重要人物談話之前做這個遊戲,這讓我釋然很多。因爲我自己曾擔心的那些東西,幾乎從來沒有發生過。

五、做成功日誌,你就成爲牛人

         最好玩的理財書《小狗錢錢》裏面有一個這樣的故事:

         故事主人公需要做一個演講,卻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小狗錢錢說,還記得你的成功日誌本麼?
小主人公翻開日誌本,發現自己原來有那麼多成功的經歷,做過那麼多偉大的事情……我是一個勇敢有自信的人!
         ……
         小主人公成功地在大家面前開始了演講。

         這就是成功日誌的威力。這個日誌可以是一本書,可以是一些短信,也可以是一個郵箱。總之,找到一個讓你自己覺得自己實在是太牛了的地方!
         還記得啓動安全感模式的核心是什麼嗎?就是你的自信。
         成功日誌就是一個啓動自信心的方式——每天記得告訴自己,我曾經有多好!


《小狗錢錢》裏關於成功日記的記錄:

1.你拿一個空本子或者日記本,給它取名叫“成功日記”,然後你把所有做成功的事情記錄進去。你最好每天都做這件事,每天至少寫五條你個人的成果,任何小事都可以。開始的時候也許你覺得不太容易,可能你會問自己,這件或那件事是否真的可以算作是“成果”。在這種情況下,你永遠應該做出肯定的回答,過於自信比不夠自信要好得多。
2.假如我對自己的能力多一份自信的話,事情就會簡單得多。我差一點又掉入昨天的陷阱中了,於是我決定馬上寫自己的成功日記。
3.你的成功日記呢?你昨天在裏面寫什麼了?許多人愛犯一個錯誤,他們總是有那麼多着急的事情要做,以至於沒有時間來關注重要的事情。
4.困難總是不間斷地出現。儘管如此,你要每天不間斷地去做對你未來意義重大的事情。你爲此花費的時間不超過10分鐘,但就是這10分鐘會讓一切變得不同。大多數人總是在現有的水平上停滯不前,就是因爲他們沒有拿出這10分鐘。他們總是期待情況能向有利於自己的方向轉化,但是他們忽略了一點,那就是,他們必須首先改變自己。
        這10分鐘就是你用來改變自己的最好方式。你最好現在就大聲對天發誓,從現在開始,不間斷地記錄你的成功日記,並且不間斷地設想你的未來。而且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堅持每天這麼做。
5.成功日記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我不僅僅寫我取得的成績了,還有取得成績的原因,比如我發現自己很勇敢,就算當時害怕也無妨。勇敢的人也會害怕,一個人雖然害怕但仍勇於前進,這才叫勇敢。

六、面對恐懼,觸底反彈

        當故事一旦被講出,過去的事情就會被燙平在生命的衣服之上,不會像空中的幽靈一樣襲擊着你。

        在一次職業規劃的工作坊上,來自臺灣的黃素菲老師這樣說。
        這是消除恐懼的最後一招,也是最有效的一招,就是找到你自己的恐懼底線,然後去面對它。
        按照《面對恐懼,從容面對》(Feel the Fear And Do It Anyway)的說法,恐懼有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恐懼事情本身。
        第二個恐懼是害怕失去背後的價值。
        恐懼的第三個層次,也就是真正的恐懼,是你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去應對這個失去。
        比如說很多人害怕公衆演講,這是第一個層次。第二個層次是你發現,自己真正害怕的不是公衆演講,而是怕講砸。但是在最深的底處,你真正恐懼的不是講砸,而是自己沒有能力面對講砸的狀況。那纔是你內心深處的不自信與恐懼。

        一個新東方老師來到北京,競聘新東方集團培訓師,此人在自己分校是首席加主講,在當地是講得天花亂墜,受到萬人愛戴。但是一想到明天要面對培訓師(新東方更老的一羣老東西們),他就心裏發虛,覺得自己怎麼講都不行。他大半夜敲門過來找我,說古典你搞心理的,有沒有什麼好的方法?
        根據恐懼層次分析:
        恐懼的第一層次:這個人害怕公衆講課。
        恐懼的第二層次:這個人不是害怕公衆講課,而是害怕不被評委認同。
        恐懼的最深層次:他也不是害怕不被評委認同,而是害怕自己無力面對不被認同的情況……他不敢想在學校裏面打分最高的自己會被點評說:你其實很一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