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COO、CFO、CTO、CIO是什麼意思?

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首席執行官 類似總經理、總裁,是企業的法人代表
COO(Chief operating officer)首席運營官 類似常務總經理
CFO(Chief financial officer)首席財務官 類似財務總經理
CTO(Chief technology officer)首席技術官 類似總工程師
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首席信息官 主管企業信息的收集和發佈
 
    現在的CXO滿天飛,不是XO洋酒,也不是XO醬,,咱們說的都是各公司的高層,什麼CEO,CFO,CIO,CTO啦。這裏我想討論的是:到底CTO和CIO有什麼不同。CTO是個技術主管,CIO是個具有技術背景或對技術有些瞭解的公司高層。 
    通常CIO向CEO彙報,或向CFO彙報。CIO不需要是個技術大拿,但對技術必須非常敏感,並能發掘技術帶給公司的潛力。隨着IT在各公司的重要性日漸提高,CIO的地位也漸高,有時能進入公司的最高決策層。CIO是個橋樑,把公司的商業模式和技術連接起來。基本上CTO就是一個技術大拿,熟練掌握公司的核心技術,並可以帶領團隊開發或使用新技術來幫助公司達到目標。基本上CTO不會是公司的最高層。
    CTO=Chief Technology Officer 
     舉例: 在生物公司, CTO是生物技術專家, 管理生物技術開發! 
    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 
     舉例: 在生物公司, CIO是信息技術專家, 管理公司網站、軟件....等資訊技術開發!由此可見,企業CIO和CTO有着明顯的區別,但是最大的區別不是在於他們對技術的掌握程度和深度,而是在於他們對企業戰略的駕馭能力和適應能力。
    另外,這位網友的觀點也有所偏頗,CTO有時候也會成爲公司的最高層,特別是一些以技術爲核心競爭力的企業來說。首先,我們來解讀一下什麼是CTO。其實,CTO(首席技術官)作爲一個外來名詞,在中國還不多見,隨着網絡熱潮傳進中國的CXO系列中的一員,CTO給人留下的印象只是技術人員所能達到的最高職位。“但當技術日益成爲影響企業發展的決定因素時,CTO也就成爲對企業發展起着決定性作用的人羣之一。 
    UT斯達康CTO黃小慶表示,在美國,CTO除了負責技術支持和技術改良等日常工作外,其主要職責是設計公司的未來工作。黃小慶認爲,“從某種意義上說,CTO的首要工作是提出公司未來兩三年內的產品和服務的技術發展方向。”
    中關村科技軟件CTO葉忻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他認爲,儘管CTO這個名詞是引進來了,但在角色職能定義方面同國外還存在一定差距。作爲一個高科技公司的CTO,其更多的工作應該是前瞻性的,也就是制定下一代產品的策略和進行研究工作,屬於技術戰略的重要執行者。葉忻介紹說:“在微軟這樣的大型軟件公司中,CTO還會帶領一個精小的團隊對下一代產品進行框架設計和試驗性編碼工作。” 
     在國內來看,大部分的企業裏的“CTO”都是過去的“工程師”搖身一變而成的,因此帶着很強的技術色彩。在一些通過技術安身立命的高科技企業,這些工程師出身的CTO也往往能夠佔據核心領導地位。但是在其他的行業中,例如一些傳統的行業,一些把市場營銷能力作爲核心競爭力的企業,CTO的作用就大打折扣,CIO就逐漸浮出水面了。 
    “CIO”即信息總監,他通過組織和利用企業的IT資源,爲企業創造效益。通過信息化掌握了企業的業務命脈以及戰略方向的CIO,很可能向決策管理層的地位繼續上升,直到達到權力的頂峯—CEO。 
    一家美國主導企業的首席執行官和一羣首席信息官進行了一次談話,討論首席信息官在現代公司中的作用。在談話進行到一半的時候,他直截了當地說:“首席信息官也許是我最重要的經理人。沒有他們,我不知道我的公司會是怎樣。”由此可見CIO在企業中的重要作用了。
    在CIO成功的基本素質中,其中有一項是要精通企業以及相關行業的知識。要搞信息化,一個CIO至少要熟悉企業的研發、生產、計劃、營銷、市場、物流等核心業務流程,熟悉企業的財務管理、組織結構、行政程序、人力資源管理等基礎資源,以及企業發展的遠景、價值觀等企業的文化範疇。在這基礎上,CIO才能對企業的IT建設和信息資源做出正確的規劃。 
    因此如果你想成爲一個成功的CIO,那麼最好遠離電腦,去積極培養作爲企業管理者應該具備的各種能力。對500名CIO所做的調查發現,70%的人認爲通往成功的關鍵是有效的溝通;58%的人選擇諳熟商業流程和運作;而46%的人則認爲戰略性的思想和計劃能力很重要。而此前被認爲很重要的IT技能,只獲得了10%的認可。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巨大的觀念改變。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在CIO職位上對技術的要求多過其在戰略上的決策,一直以來CIO被很肯定地認爲是一項更傾向於技術性的工作。甚至現在,CIO也常聽到諸如此類的告誡:“不用操心太多,由我們來制定戰略決策,你只需要按照計劃流程執行就行了。” 
    在這三項被認爲是最重要的技巧當中,溝通是最難以訓練和培養的,它涵蓋了CIO本人太多的個人素養和工作經驗的積累。CIO都明白,成功的關鍵是有效的溝通,溝通技巧是最重要的。換言之,未來CIO要具備的素質是理解人、認識人,從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對於學習如何溝通,現任美國國防部CIO的Margaret Myers說:“有了世界上最精彩的想法,但如果不懂得與大家進行很好的交流,以分享、實施你的美好藍圖,那麼它也僅僅是個遙不可及的海市蜃樓。”如果CIO不擅長溝通,那麼他們的許多優秀計劃和項目可能很容易“夭折”。比如,在執行過程中會受到用戶的反對而被迫停止。
    Gartner指出,爲儘可能建立與CEO的關係,CIO必須有所轉變,要從任務導向轉向關係導向行爲,重心從管理轉向領導,從依賴控制轉向獲得影響力,從立足於IT知識庫轉向立足於業務知識庫。總之, “CIO需要學會承擔風險,樂於在他們的專業領域以外發揮作用。這是使他們擔當起真正的業務領導的惟一途徑。 
    優派集團總部CIORobertMoon表示:“我的工作上直接向CEO彙報的,而不是向CFO彙報。”言下之意是,只有當一個CIO有足夠的權利來統一安排工作的時候,工作纔是最有效率的。 
    我們的CEO,在公司全球的策劃會和策略會也讓我能夠參加,讓我接觸到全球公司各個部門。所以優派作任何決定之前,首先和IT部門做一個考量,看看技術上能不能支持和實現,只有在IT部門支持情況下,我們才做一些動作。”Robert談到他的經驗時說。 
     除了對技術的瞭解,Robert認爲CIO還需要是個多面手。他認爲,現在的CIO首先他要了解商業,然後是技術,再是管理。由以上兩方面可見,CIO在某種程度上的工作和CTO類似,他要專注於一些IT技術,但是更多的是把IT技術和企業的發展大方向想配合。而CTO從廣義上講,他不僅僅只是IT領域的大拿,而且可能是生物製藥等高科技領域的專家;從狹義上講,他只是企業IT技術的總工程師而已。 
    總而言之,現代企業的競爭力很大程度上與自身信息化建設有關,但信息化不是企業簡單的設備投入,而是一種必須進行戰略規劃的發展策略。CIO是伴隨信息化發展而產生的一個新職位,負責企業進行信息化的戰略規劃。CIO和企業信息化所涉及的知識範圍很廣泛,系統的選型等工作也都需要翔實的理論來指導。而CTO作爲一個古老的職業,也必將繼續存在在那些高科技企業中,用技術指導着企業的前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