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感想--關於測試   轉51testing論壇

第一次來這個論壇,發一個去年在公司給新人培訓時講的東西,歡迎指教

  測試經驗總結(2005-2)
1.測試人員和用戶的聯繫與區別
  黑盒測試人員和用戶,都是站在實際應用層進行操作,因此他們對應用層的可用性、實用性非常關注。用戶不懂的是軟件的使用,而相對用戶來說,測試人員對軟件比較瞭解,但不熟悉業務本身。
  八個字歸納:用戶是用,測試是測。
  用戶不懂使用就需要技術支持人員去培訓,而測試人員在測試初期經過開發人員和項目負責人的簡單培訓後,就應該通過所學的理論知識和相關的業務知識獨立去了解、深入到軟件的功能點中。
  應該做到:由測試人員培訓技術支持人員,由技術支持人員實施時給用戶培訓。
2.帶着問題去測試
  阿豬工作守則第一條:帶着問題去測試
  測試中會遇到很多問題,沒關係,沒有腦子裏面的一個個問號,是不能很好的發現問題的。往往發現一些藏的很深的bug都是在測試人員一步步解決這些問號的過程中,切忌遇到問題就問,不僅因爲增加不必要的與開發人員、負責人等的交流時間可能延誤項目進度,而且自己對問題的印象也不會很深刻,畢竟在相對較短的測試時間內,聽不如記,記不如自己去發現規律。
3.測試期間提問題和交流的時機
  什麼時候應該提問題?
  我們都知道,作爲測試人員,並不是測試期間什麼時候遇到問題就要馬上問,那什麼時候是提問的時間?
  培訓
  培訓時,一般在講解內容的間歇允許打斷,由培訓人員解答測試人員的疑惑。培訓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傳輸新知識並答疑的時間,這個期間的提問是歡迎的,也可以增加參與性和調動積極性。所以希望大部分的問題能在這個階段提出來。受時間、環境等條件制約,有時培訓的人講的也不一定細緻和全面,這時就需要自己多想,想想這個功能是幹什麼的,爲什麼這麼做,對應的業務是什麼。
  阿豬工作守則第二條:培訓時腦子靈活轉動,多想多問
  以前大家可能有過參加辯論會的經歷,就算沒有其實和人聊天也是一個交互的過程。參加辯論會要求快速思考,然後放慢語速說出自己的觀點,因爲不能說錯。我們在參加培訓時前者相同,後者相反。腦子嘴巴都要快,說錯了也沒有關係,自己的想法被糾正的過程中也是加深印象和理解的過程。
  計劃評審
  提出對於軟件不理解、安排的任務不明白的地方。
  測試期間
  這個時期最主要的問題應該集中在影響測試流程和進度的問題,而不是說明書或其它文檔上已有的內容,或者與自己負責模塊無關的內容。開發人員和其他測試人員都有自己的進度安排,因此,
  影響測試流程和進度的問題,馬上問!
  不影響流程的問題,記下來統一問!
  不必要的問題(說明書或其它文檔上已有的內容、講過三遍以上的問題、今晚去哪裏吃飯的問題),不問!
  好處:避免不必要的時間支出,不打亂自己的測試思路,一氣呵成,並且使項目成本得到控制
  壞處(?):腦子裏、筆記本上留下一堆待解決的問號吧,浪費腦細胞和公司的筆和紙張等資源
  阿豬工作守則第三條:先做事,後學習
  在有限的時間內先完成該做的事,有空閒的時間再去補充自己的知識。
  要很好的把握上述內容,也要求提高培訓期間培訓人員培訓內容的完善性,要求前期培訓人員強調出軟件的重點、難點和注意事項。這個期間適合於上面提到的“帶着問題去測試”的方法。
  但有一點需要注意:不要爲了一個地方的卡殼在那耗上一天半天的,這就不值得了。
  測試中期評審測試問題
  答疑解惑的時間。
  測試報告評審
  對一些結論有疑惑和不解的地方,提!
4.記筆記
  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阿豬工作守則第四條: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測試培訓的時候對於一些重點應該記下來,即使當時聽懂了;沒聽明白的更應該記下來,到測試軟件的時候去驗證自己的疑問。如果培訓時特別強調的地方,測試時再去問,這就不好了。
  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會使以後的工作更加順利。
5.在公司和學校的學習的區別
  學校是專門學習的地方,公司就是工作的地方,因此,它們的性質決定了其學習內容和方法的不同。
  學校 公司 備註
內容上 主要是系統的理論知識 主要是和項目相關的業務知識 如果在測試中感到自己部分理論知識欠缺時,就應該回家多補充了
時間上 大塊時間的連續學習 相對鄰散 在公司一般不會拿出大塊時間來學習和講解
形式上 老師授課+自學 培訓+交流+測試過程中自學  
  個人覺得,一個高效的測試流程應該如下:
a.花幾個小時至多半天時間快速閱讀瀏覽軟件說明書、設計文檔;
  這個階段要讓腦子裏面形成對軟件的整體印象感,能夠讓自己把握全局,因此,測試負責人安排時間看文檔時,決不能忽視它的重要性,否則就會出現後續階段磕磕碰碰的情況。注重速讀,把握軟件說明,忽略具體的數據庫設計、功能點設計、計算、規則和輔助工具(相關軟件)說明文檔,囫圇吞棗的方法在這裏就顯得很有效。
  如果項目時間緊或沒有文檔,這個步驟所做的事可以在下面完成。
b.利用培訓時間消化吸收的知識
c.軟件上手
  幾個小時至多半天時間,熟悉軟件框架和基本功能,不要求所有功能都會操作,自己負責的模塊可以多側重一些。
d.細測
  主要症對計劃中安排給自己做的模塊,這時就要相對放慢節奏,每一步操作、每個對話框(操作界面)都要深究,別放過任何情況。這時會遇到一些錯誤或不理解的地方,明顯的如報錯就提到開發過程論壇,不明顯的就先記下來,等這個功能點測完再回頭去看,你會發現:
  50%的問題可以自己分析出來和解決,有的問題不是問題,只是開始還沒有完全理解。
  阿豬工作守則第五條:軟件不是一次能測透的
  Rome is not built in one day.
  工期、人力、環境資料等,都制約着測試的深度和廣度,因爲不要期望一次能完全把握某個軟件。
  綜合測試的優勢在於,我們負責公司產品的把關,而項目由產品延伸而來;測試產品會不斷出新的版本,一次沒有理解,可以在下一次中彌補,溫故而知新。
  一口吃不成一個胖子,看我這麼瘦又這麼能吃就知道了^^
  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決定本次測試的深度,不要看着別人進度快了就打亂自己的節奏,只要安排合理,應該按照計劃來。特別忌諱認爲自己這塊沒問題了就馬上去看看別人負責的功能,期望全能。這樣一般來說除了ljl這種全能性人物外都會造成最後自己的問題留了一堆,別人的也沒搞懂。
  新人特別注意,踏踏實實的搞懂每個自己負責的模塊,打陣地站,這種方法很有效。
  評價自己是否可以轉入下個模塊的幾個因素:自我提問與別人提問、測試進度
  如果大多數相關人員(主要是測試負責人、其他部分相關測試人員特別是開發組集成測試人員和技術支持人員)對於自己負責模塊的問題都能解答,搞定!NEXT-->轉入下個模塊。
  否則,還是再回頭想想思路和遺漏的地方。當然,要綜合考慮測試進度。請組長對自己提幾個軟件的問題,他會很樂意的。
e.小結
  一個階段就進行一次小結,這個小結可以是書面的,比如測試問題記錄、測試用例補充、測試模塊設計等,但大多是自己分析,爲了方便接下來模塊的測試.
f.性能測試
  性能測試不僅是測試性能,同時也加深自己對軟件應用的理解,因爲性能測試往往和實際應用或用戶需求結合的很緊密,避免造成軟件功能都會用,但不知用來幹麻的尷尬情況。
g.安裝盤測試
  安裝盤程序測試,簡單過一下軟件功能有無錯誤。
  安裝盤程序文件、庫文件、組件等的完整性、正確性,這個非常重要,要不返工就浪費時間了。這個階段要積極與開發負責人和GJ溝通,確保最後的勝利。
h.測試總結
  測試接近尾聲,總結自己對軟件的掌握情況,得出測試結論、歸納測試方法、提出修改建議,爲軟件以後版本的修改提供依據,也爲以後再測類似軟件提供捷徑。
5.小結
 用戶用軟件,測試測軟件
 培訓時多想多問
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 帶着問題去測試,在測試中解決問題
 先做事,後學習,爭取雙贏
 軟件不是一次能測透的

  在軟件行業中,敬業精神尤爲關鍵。默默無聞的測試員工作是比較枯燥和辛苦的,是否具有忍耐力、快速學習能力、溝通能力以及團體合作精神,是敬業素質的重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