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星、於兵一案:商業競爭,到底要比拼什麼?

官商勾結,栽贓陷害打擊競爭對手的方式,是蔑視消費者的利益,是赤裸裸地將消費者的選擇權踩在腳下。
 
一位微博主寫了這麼幾句簡單的話:“勾結官場惡勢力迫害競爭對手,這個死劫是商業活動中的大忌,是瑞星無法清洗的案底,一個不知道會不會繼續渲染下去的案底,一個令人無法再信任的案底。”
 
著名的互聯網界評論人胡延平說:“360是瑞星的活劫,微點卻有可能是瑞星的死劫。”劫是一個佛教名詞,現在爲“災難”的含義。古印度傳說中,世界經歷若干萬年毀滅一次,重新再開始,這樣一個週期叫做一“劫”。
 
360是瑞星的活劫,這就是說360對瑞星來說是一個長期的夢魘,通過產品、技術和商業模式的競爭,使得瑞星像得了癌症一樣慢慢死去;微點是瑞星的死劫,瑞星勾結原北京市網監處處長於兵,報假案、造假證,栽贓陷害,用極其卑劣的手段打擊競爭對手微點,這個案子的真相解開之後,由於商業道德淪陷而導致商譽上的覆滅,對於瑞星來說,是一個突降的災難,是一個會讓瑞星猝死的一個災難。
 
爲什麼官商勾結打擊競爭對手是個死劫?原因很簡單:各國法律禁止不正當的競爭,是因爲從國家經濟角度,不正當競爭扼殺了創新,妨礙了經濟質量的提高;從消費者角度講,不正當競爭違背了消費者的選擇意願,否定了用戶的選擇權。在瑞星、於兵勾結的案子裏,這種官商勾結,栽贓陷害打擊競爭對手的方式,是蔑視消費者的利益,是赤裸裸地將消費者的選擇權踩在腳下。
 
商業道理其實很簡單,用戶是一家公司生死的最終決定者。對於技術、產品上的優劣,用戶有一個選擇判斷的認識過程。但是,用戶對於商業道德的判斷,卻是高低立現。消費者的選擇也很簡單,他們用腳投票。如果在微博上輸入“瑞星”進行搜索,可以清晰地看到大批得知此案內情的消費者,沒有一個對瑞星表示同情。有的甚至喊出“卸載瑞星,還我一個乾淨的桌面”。
 
通過不正當競爭打擊對手,把好的產品從市場上擠出去,把壞產品交給消費者,這是對消費者的欺騙。“不正當競爭”這個法寶已經***到瑞星的血液中,成爲它基因中的一個染色體。就在於兵一案開審的前幾天,瑞星全力開動機器,通過視頻演示和截圖,宣傳競爭對手360的軟件中預埋後門,並演示攻破之道。著名的安全專家劉旭在看了瑞星的截圖和視頻演示後說,這不過是一個普通的軟件漏洞,根本不是後門程序。
 
爲了將公衆注意力從於兵一案中轉移開,同時也爲了打擊競爭對手,瑞星上演了一套“全武行”,用的還是原先的套路:假話說一萬遍就是真理。
 
從頭到尾,直到於兵對所犯罪責供認不諱,瑞星一直在“不正當競爭”的基因催動下說謊。它指責之前報道此案的科技日報記者王學武“歪曲捏造事實,顛倒黑白”;其實是瑞星自己纔是歪曲捏造事實,顛倒黑白的真正作者;瑞星聲稱“要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利益”,殊不知它暗地裏卻一直是用非法手段擴張自己的利益;瑞星聲稱“絕不向黑惡勢力低頭”,其實瑞星自己纔是真正的黑惡勢力。
 
如果沒有法律在於兵一案中強力地私下瑞星的假面,瑞星還在臺上將自己裝扮成一個正義的力量,而在臺下卻繼續以不正當競爭手段打擊異己,一步步擴張自己黑惡的商業帝國。
 
業界有一種說法,瑞星的危機公關能力非常強大。然而,再強大的危機公關能力,在淪陷的商業道德面前,也是顯得無能爲力。因爲商業道德是基石,它不堅固,再強有力的鋼筋水泥,都經不起輕輕一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