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爲什麼退出中國市場

在我寫下這篇文章的時候,捎帶訪問了一下google.com,讓我吃驚的是,它已經不再像往常一樣跳轉到Google.cn了。我明白,以後我們要改口“谷歌”爲“Google”了。(注:現在又開始跳轉了,似乎Google在調整,難道在糾結?哈哈)
 
在過去的24小時裏,你看到的關於Google事件的評論應該多如牛毛。其中的紛紛擾擾相信已經很難辨別。我也是一樣。整個事件或許已經超過了互聯網本身,甚至也不是一個商業事件,或許有更強有力的東西在背後施展作用。
 
我試圖跳出這一切,重新來審視事件本身。看看其中的一些疑點:
 
1、假設Google在華的市場份額不是如此糟糕,或者讓我們推導到極致,假設Google是中文搜索市場的壟斷者,就像它在很多拉丁語系國家一樣,這家公司還會有如此驚世駭俗的決定麼?

先別急着做出回答。讓我們看看韓國,Google曾經在2009年初在這裏大規模裁員(約30名員工,佔一半)。並且Google也曾經聲稱“將重新審視在韓國推出Youtube服務”,這和Google對待中國市場頗有些雷同。
 
另一個事實是,Google在韓國的業績比中國還糟糕。它和Yahoo在韓國可謂難兄難弟,被naver擠兌得沒多少空間。Google Koera也基本上是Google in Koera。
 
如果這個類比成立的話,那麼,也許業績不佳是Google考慮撤出的重要原因之一。

2、在Google發表在博客的聲明中,Google給出的理由大概是:惹不起,躲得起,咱不跟你玩了。
 
也有很多跡象支持這一觀點。比如有消息顯示,李開復在位時,Google總部就曾經試圖拿掉中國市場,後在美國商務部部長駱家輝的斡旋下得以打消。
 
搜索結果審查、版權糾葛、涉黃、網絡***事件,Google China成了Google trouble,高層已經對此失去耐心,相比它們在中國市場獲得的回報,評估之後感覺不值,索性不要。
 
Google難道不明白政府是不可能向一個商業公司低頭的道理?如果政府在Google身上開了口子,後面將會難以收拾。既然明知,還公佈這些信息,我想Google已經決定了退出,只不過是爭取國際社會的好感。
 
3、還有兩個必然因素:Google在華的收入佔其總收入的比重並不高,並且Google找不到一個合適的領軍人物。這兩點不用多說。
 
4、最後一個因素:高調宣佈撤出中國,是Google在爲爭取西方社會的品牌認同做的一次公關策劃,目的是挽救之前受相關問題影響的形象。
 
總結起來,這就好比有這麼一個兒子:老給父母惹麻煩,成績老是不及格,也看不到前途,更沒有一個優秀的老師來教,最好的辦法就是將它關在家裏,別放出去了。在衆多因素中,我個人認爲“成績不好,看不到前途”是最本質的原因——如果Google中國貢獻了絕大多數營收,看Google敢不敢如此囂張吧,它畢竟是家商業公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