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古時期人類活動分佈歷史梗概

根據舊石器、新石器考古發現,人類DNA 分佈、以及中國文獻記載,三個方面結合起來,可以大致判斷出上古時期中國人類活動歷程。

在舊石器時代早中期,猿人從西部進入中國,在陝西出現過藍天人,經過內蒙,到達北京一帶,出現北京人。在二十萬年前,猿人基本演化成熟,成爲原人。在兩三萬年前,他們一路向東北,進入美洲,另一路向南進入中國內地。在新石器時代早期,已經廣泛分佈在中國很多地方,比如,在河南裴李崗,河北磁縣都有考古發現。新石器時代中期的考古發現有大汶口文化(山東泰安),仰韶文化(河南三門峽),河姆渡文化(浙江餘姚)等等。

大汶口文化後來發展成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山東龍山文化,龍山文化向西傳播,使山東,河南,陝西一帶基本上進入龍山文化的水平。此後,逐漸出現了西邊的炎黃部落和東部天昊、蚩尤等部落之間的交流或博弈階段。炎黃部落雖然獲勝,但是,東部卻是一系列很多發明創造的來源地,實力很強大。後來,大禹因爲治水功勞,而且他也很開明,是個賢能大才,終於獲得東西所有部落的擁戴。大禹顯然清楚東方的實力很強,因此,他曾指定東方的皋陶爲其繼承人,皋陶死後,大禹曾指定東方的伯益爲其繼承人。

大禹死後,他的兒子啓和伯益之間曾經發生權力爭鬥,結果,啓獲得很多部落的認可,啓死後,他的子孫立即受到東方勢力的挑戰,代表人物是羿,羿曾經把持了權力,後被其下屬陷害,最後由啓的後代少康重新奪回了權力,啓開始的夏王朝,自此時才得以穩固地世襲傳承。

當時,西邊的稱呼爲夏, 東邊的稱爲華。華夏,在夏朝階段,開始了融合的過程。

四川的三星堆考古發現了異於中原的公元前1500年之前的很多文物,比如黃金面具,黃金權杖,高大的青銅樹,高大的青銅人物造像等等。青銅人物的容貌明顯不同於蒙古人種,卻有明顯的西亞特點,其服飾、髮飾也是明顯不同,有西亞特點。而且,青銅器物上沒有類似甲骨文那樣的文字。這說明,在夏時期,有一股來自西亞的人羣,到達四川一帶,定居了下來。

夏朝考古沒有發現文字,意味着,夏朝的時候,很可能還沒有產生系統的文字。文字,可以說就是在商朝纔出現。商朝是東部的後裔,商湯的故地是在河南商丘一帶。商朝經過很多次的遷都,這說明了,在商朝階段,各地生產力的發展變化很快,統轄東西南北各地的中心,由此經常變化。最後,盤庚遷都到河南安陽,此地乃山東、河南、河北、山西之間的交通樞紐地帶。

周朝故地在陝西渭水流域,應該說就是炎黃部落的後裔。周王朝爲了壓制歷來就很發達的東部部落,就把姜子牙的封地分到了山東。周朝前半段,華夏基本實現了大融合。

秦之祖先,嬴姓,來自東部。周王朝把他們調到渭河流域之西,去抵禦西羌。後來,秦崛起,滅了周,而且統一了各國,出現了第一個皇帝,秦始皇。秦始皇死後,大亂,天下又入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