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他的眼睛走去,投湖自殺

法國人吃早餐時,會用麪包蘸咖啡歐蕾。到意大利的鄉間時,則會看到有人將麪包撕成小塊浸泡在拿鐵咖啡裏,用湯匙舀來吃。(文圖選自玉村豐男《全球蔬菜紀行》)

1。

我能否比較直白地說,簡書推薦上的140字微小說,絕大部分都是垃圾?或者說得再徹底些,目前所看到的全都是垃圾。

編織一段情節,就覺得是微小說了。果真如此,小說也太好寫了。

2。

唐家三少談及自己的成功,話說得極爲直白和深刻:我不會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因爲那樣一來,我得到的只是小部分欣賞水平高的讀者,卻要丟失更爲大多數的小白讀者,他們纔是供養我寫作的人。他說得太明白不過了:誰出錢,就爲誰碼字。

讀者是呈金字塔狀分佈的,水平越高的讀者人數越少。水平高的讀者不可能供養唐家三少這樣的收入量級的寫作者。

我對唐家三少的態度,借下面一段來說。

3。

最近的宮鬥劇《延禧攻略》很火,我也看了好多集,看着看着還是棄了,實在覺得無聊;現在在追《天盛長歌》,但是,看《天盛長歌》的人可能不及《延禧攻略》的十分之一。

相較而言,《延禧攻略》的敘事是線性的“打怪升級”,一件事接一件事,不用動什麼腦子,跟着劇情走就是了;《天盛長歌》是下一盤大棋,前邊排兵佈陣,最後才收網捕魚(我猜)。動腦子的劇,沒多少人願意看。如果抖音需要動腦子,流量也不會有那麼大。

對比上述兩部劇的火熱與平淡,微信公號“Sir電影“對文化市場現狀總結得最爲到位:

“票房、收視固然重要,但一切以票房、收視爲指導,必然導致速效而速朽的庸俗化。有效的就是最好的。觀衆愛的就是好的。過去受歡迎的就是好的。於是,狗血是主旋律、開掛是通行證、瑪麗蘇是生命力。但真正的高潮,不是應該建立在更細密的前戲,更嚴謹的佈局,更綿延的快感?”

4。

長沙一位女詩人,來昆明看望一位男詩人,並把相見的過程寫成了一首詩。男詩人把詩放在了微信朋友圈裏。有一句寫得特別好,她說他“眼睛比滇池還深闊。深到向他走去時,會讓人產生錯覺,以爲去投湖自殺”。

投湖自殺。真妙。

5。

《全球蔬菜紀行》確實是一本閒書。有這樣的閒書,生活纔像個生活的樣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