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的理解

  1.“場”出現的原因
 
  一個不停閃爍的光源,如果其頻率達到每秒鐘50次(也就是所說的頻率50Hz),在人眼中他是不閃爍的。我們家裏的電燈炮就是一亮一熄的,因爲頻率達到了50Hz,所以在我們的眼中沒有感覺到他是一亮一熄的。根據這個原理,最初電視機每秒要傳輸的圖像被定爲50幀。認爲這樣圖像在我們眼中才不閃爍。但是根據當時技術上能力,要每秒鐘傳輸50幀圖像很難辦到。這要根據顯像管的工作原理說起。顯象管的工作原理是,圖像的產生是通過顯像管後部的電子槍向屏幕發射電子,電子撞到屏幕產生亮點。如果屏幕的分辨率爲720*576的話,那麼電子槍通過偏轉線圈的控制從屏幕左上方開始,向右上方移動。一共要發射720個電子,然後向下移動重複576次後到達屏幕的最下方,通過發射電子的強弱來表示象素的亮度,完成一幀圖象的傳輸。這樣可以算出來。電子槍每傳輸一幅圖像要發射720*576=414720個電子,如果每秒鐘要傳輸50幀圖像的話、那麼他的工作頻率就是414720*50=2073600/秒。這樣高的頻率電子槍無法達到,(真正的原因不是這樣的,這只是圖像的頻率,圖像要這麼高的頻率,信號的載波頻率要求更高,更難達到要求,要講清這方面的東西要很大的篇幅,再說我也不是很清楚,大家這樣理解,意思是一樣的)。這就是產生上場和下場的最初的原因——科學家們利用視覺的滯留性,讓電子槍不按順序發射電子,而是每發射一行隔一行,比如先發射奇數行13579……回頭再發射2468……利用兩次掃描來完成一幅圖像,因爲視覺的滯留性,我們看到的效果是差不多的。這樣在圖像效果影響不大的情況下,電子槍的工作頻率降低了一半,在技術上是可以達到了。這樣就出現了所謂的該死的“場”,從而出現“上場優先”“下場優先”這些鬼東西。
 
 2.什麼是上場優先、什麼是下場優先
 
a:圖像的傳送
  如果把一幅圖像分成上下兩半,分兩次送到我們手裏,我們所得到的信息是完整的,重要的是要告訴我先送來的那部份是上面的還是下面的,我才能得正確圖象。這就是“上場優先”和“下場優先”的意思。先送上部就是上場優先(1就是奇數、奇數場)。先送下部,就是下場優先(2偶數。偶數場)。如果圖像是一個人的全身像,我按正確的順序擺放後,得到的圖像纔會是頭在上面,腳在下面;如果順序搞錯了,那麼就是頭和腳在中間。圖像的最上方和最下方都是人的腰部。但是在視頻中,因爲圖像的像素高,也就是分成了很多塊,雖然順序放錯了,但是它的位移不會偏離的很遠。我們肉眼觀察不出來。所能發覺的就是有抖動。毛刺等。出現的後果是跟視頻的內容有關的。如果視頻是單一、純色的一個畫面,那麼不管場序正確與否,畫面是沒有什麼不同的,如果是視頻中是一個緩慢移動的物體,那麼我們看到的可能是有些輕微的抖動,畫面有些模糊。如果是一個有激烈運動的視頻,那麼就可能出現嚴重的毛刺。因爲像素的內容變化大,一但錯位,就很明顯。綜上所述,一個視頻信號在傳送時,無論用上場優先還是下場優先都是可以的,重要的是要讓接收設備知道所接收的信號是用那種場序,才能把圖像正確的顯示出來。無論視頻是什麼場序,播放時都是把視頻所包涵的圖像按順序顯示出來。唯一不同的是在傳送每個單位的圖像時是先傳奇數場還是偶數場。這就是視頻的場序。

b:圖像的存儲:
  無論是什麼視頻,存儲時無凝都是把一序列的圖片按順序擺放,但是帶有場的視頻,它的每一幅圖片又分成上場和下場兩部分,在一幅圖像應該佔有的空間裏,把上場放在前面還是放在後面。這也就是這個視頻的場序問題,把上場放在前面就是上場優先。如果把這個視頻導入編輯軟件中,再把項目設置成下場優先,那麼軟件就把視頻的上場當成下場,把下場當成上場,播放時像素髮生錯位,就出現了異常。我們的DV在拍攝的過程中也是一個存儲圖像的過程,如果你的DV拍攝方式是下場優先,就是說它先把第一個圖像的偶數場的信息記錄在磁帶的第一個位置上,把奇數場的信息記錄在第二個位子上,然後把第二個圖像的偶數場放在第三個位置,第二個圖像的奇數場的信息放在第四個位置,依次類推……,在採集的時候就要把軟件的項目設成下場優先,也就是告訴軟件這個磁帶記錄信息的方式,無論採集後數據如何存放,它都會把第一個位置採集來的數據當成第一個圖像的下場,第二個位置當成上場,這樣視頻才得已真實的再現,這就是爲什麼採集時要把軟件的場序設成和DV的場序一樣的原因。
 
 3.在編輯各種素材時爲何要統一場序 素材如何去場?
 
  這個“場”本來是一個很簡單的東西,在用摸擬信號的情況下,它只過就是把一幀圖象分成兩次傳輸或顯示而己,再統一個場優先的問題就沒事了。但是隨着數字信號的出現、才使它變得越來越複雜!首先一個問題、把摸擬信號變成數字信號就是我們一般人很難理解的,涉及到計算機語言很多東西,再加上數字視頻的格式種類多多。各種編碼器也都有自己處理視頻的方式方法。甚至連稱呼“場”的方法都有很多種,所以要真正把“場”理解的很透徹,那是不容易的,我們前面所談的場問題都是在理想的情況下談的。如:把一幅圖片分成兩場就是把圖片用剪刀剪成百頁窗的形式,奇數行是上場,偶數行是下場。但是在數字信號中,很多東西是通過各種編碼器內部的設定算出來的。如一個幀速率很低的視頻,用軟件把它的幀速提高,那麼如果軟件能保持後來的播放速度不變的話,原來的兩幀之間就要加一些幀,這些幀都是“憑空”算出來的。軟件是通過前後兩幀的信息算出來的。爲什麼我要說它是“憑空”呢?因爲不同的編輯軟件算出的結果是不同的。即使同一個軟件,不同的設置算出的結果也不相同,我脾氣“倔”、所以硬要說是“憑空”算出的。我所給的圖像是定一的,爲什麼你們給我的結果不同呢?你們說是不是?這就是大家總談的、用那種軟件壓縮好的一些原因。不同的軟件壓出的效果,或分場後所得的場內的信息是有差異地的。所以作爲一般的後期製作者只要大概瞭解場的一般規律就可以了,不要太深研其內部的東西。鑽的越深,越頭痛。其實我發覺就連一些在電視臺搞製作的“專業”人士、也不一定能把“場”講的很清楚的,只是都有一定的經驗,製作中都能避免“場”帶來的副作用而已。
  4. 如何去場?
  一般網上所談的“去場”就是說把項目設置的場設成與素材一致,讓視頻正確顯示出來,這也是一種“去場”的意義。但我覺得“去場”的意思應該是把帶場的素材變成無場,所謂的合併場。我一直找不到這類文獻,所以也不知道自己所做的正確與否。我有一種看法不知大家認同與否,一般帶場的視頻不應該去場的,用原始的最好,無論是把視頻去場還是加場,最終的都會降低素材的質量的。一個帶場的視頻加工成逐行掃描後效果會更好。我不認同這種看法。不過因爲某些原因需要用到不同場序的素材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不管有沒有損失都得去場。我去場的方法就是把素材導入編輯軟件後,在項目設置中設置正確的場序,編輯方式選Video For Windows。輸出時設成逐行掃描XVID或其他的AVI類型。壓縮方式根據需要選擇,無所謂。以後要什麼場序的再帶場輸出。最重要的是不能把一個帶下場的素材直接輸出帶上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