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齡留學潮引來移民熱 九成以上移民者爲孩子BV

周醒正在爲兒子的事情發愁,兒子周舟今年中考。讓周醒擔心的不是兒子的中考成績,而是周圍朋友最近正在紛紛爲自己的孩子辦留學,而且他最好的朋友剛剛全家移民加拿大,“他們將來一定會趕上全球競爭的時代,已經有不少高中生走了,到國外讀大學的競爭壓力正在變大,還是早點做打算更好。”

  從去年開始的金融危機讓美國、加拿大等國房價下跌。一些有條件的學生家長趁機購房置地,開始移民行動;工薪階層也瞄準了美元貶值,將孩子送往國外唸書。

  因此,今年高考期間,高三學生棄考留學成了一個不小的熱點,甚至有些地方出現了高三“空巢”現象,據傳北京一些名牌中學爲了保證自己的“重點大學率”和“狀元”,拼命阻止學生考SAT。

  幾年前對中小學階段出國的“留學垃圾現象”批評不斷,而今的父母對此更警惕了,竭力避免把孩子孤身扔在海外。所以他們更希望孩子能在自己的監護下完成學業,以“先移民再留學”爲特點的新一輪移民熱潮悄然開始了。

  精確計算移民優勢大於留學

  “隨着出國熱的持續升溫,簽證制度的放開,國內申請出國讀本科尤其是讀名校本科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壓力也越來越大。”新東方前途出國諮詢公司的美國部主管盧巍說。

  “我們一個年級有700多名同學,將近100人出國留學了,去年我們班就有同學去了普林斯頓大學讀預科班。”高考剛剛結束,北京的高三畢業生王月來到國際教育博覽會上哈佛大學、布朗大學等國外高校的展區,王月的話印證了盧巍的判斷。

  面對越來越激烈的留學競爭,望子成龍的中國家長總能找到更加有效的辦法。

  王教授是河北一所大學的系主任,在外人眼中這是一份很令人羨慕的職業。前些日子他卻變賣了所有的家當,全家移民加拿大了。

  王先生一直有個願望,要讓12歲的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但是,國內過大的應試壓力、刻板的教育模式,讓王先生徹底失望了,他決定技術移民。

  其實,留學還是移民,家長們是多方權衡過的。

  正在爲兒子前途着想的周醒算了這樣一筆賬:

  如果兒子高中畢業後留學加拿大,按照現在的行情計算,一個外國留學生在加拿大上大學一年的學費大約是2萬加幣,再加上每年1.5萬左右的生活費,4年下來的費用大約是14萬加幣,約合人民幣90萬元,加上在國內上好高中的擇校費以及補習班的費用“至少100萬,這裏面還沒有計算國內的生活費,而且到加拿大留學費用還不算高的”。

  如果移民加拿大,按照現在的行情看,投資移民的費用大約爲12萬加幣,“如果能辦技術移民費用還能少很多”,周醒經過多方諮詢瞭解到,一旦移民成功,孩子大學以前的教育是完全免費的,上大學的費用爲每年三四千加幣,“如果條件合適還能得到政府每年5000左右加幣的助學金。”這樣,孩子的教育費基本就是移民的12萬加幣,約合人民幣70萬元左右,再加上生活費,總體費用不會比在國內更高。

  吸引周醒的除了費用外,當然還有國外寬鬆而更加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和更爲寬泛的高校選擇機會。

  “西方發達國家一般大學以前的教育都是免費的,移民的子女比國內的孩子有更多的機會就讀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等世界名校。”北京因私出入境行業協會祕書長,鯤鵬國際總裁胡偉航先生總結了大多數人選擇移民的原因,“而且,在金融危機背景下,西方發達國家對國外的資金需求比以往要強烈,這就致使很多國家願意吸收更多的移民,特別是投資移民,來幫助他們解決國內的經濟和就業問題。移民政策自然變得寬鬆多了。”

  另外,隨着人民幣的升值,辦理投資民的實際花費比以前大大降低,例如美國投資移民的投資金額是50萬美元,以前需要投資400萬元人民幣左右,而現在則降至340萬元人民幣左右,實際花費大大降低。”

  於是,移民的隊伍壯大起來了。

  不做國內人上人

  爲了孩子給外國人當牛做馬

  但是,移民不是出國旅遊,雖然理想生活就在飛機跨過大洋的一剎那開始,但是拿到這張機票的路途卻磕磕絆絆。

  王先生一家是兩年前開始爲技術移民做準備的。

  主申請人是王先生的愛人,由於資料不夠全面,整個申請過程持續了兩年。爲了能得到技術移民所要求的分數,王先生的愛人先後到新加坡、香港進行面試,費了不少周折。

  終於,王先生一家人終於拿到了夢寐以求的“楓葉卡”(相當於美國的綠卡),他們12歲的孩子可以享受到優質的免費教育了。

  但是,王先生和愛人卻過起了完全不同的生活。

  “加拿大雖然有很好的福利,但也是有條件的。”已經移民十年的郭晶說,“即使你沒有特別穩定的工作也能在65歲以後拿到可以保證基本生活質量的退休金,但前提是你要在加拿大住滿10年,同時這10年都要報稅,哪怕每年所交的稅很少。”

  於是,40多歲的王先生和愛人開始不停地找工作。由於語言和文化等方面的障礙和差異,本來有着體面工作的王先生夫婦,當過超市的收銀員,也在加油站工作過,有時夜裏還要再打一份工。

  “國內的‘人上人’不做,非要到國外去給老外‘當牛做馬’。”國內親戚這樣評價王先生夫婦。

  其實,與其說是給外國人當牛做馬,不如說是給孩子當牛做馬。

  通過詢問幾家移民諮詢公司,記者得到了非常統一的說法:大多數人選擇移民就是爲了孩子。

  胡偉航先生說:“從我公司接觸的客戶來看,絕大多數客戶的移民目的主要是爲了子女的教育。據不完全統計,幾乎90%以上的移民申請人是爲子女的教育辦理移民的,特別是投資移民客戶。”

  另外一個資深移民諮詢公司的項目主管給出的比例更爲絕對:“幾乎100%前來進行移民諮詢的人都是爲了孩子而來的。”

  與王先生的經歷類似,郭晶夫婦當年走的也是技術移民的路,“10多年前能技術移民的在國內都還算是人才。”郭晶的愛人當時在一家非常著名的電視臺工作,爲了能移民放棄了電視臺製片人的位置,到加拿大開起了小雜貨鋪。

  已經“回國小住”一年有餘的郭晶一家,已經養成了一個習慣:在家很少看電視節目,“電視裏出現的很多人當年就是我老公的‘手下’,我不想讓他看了之後心裏失落。”

  國外的教育讓孩子流連忘返

  對於父母的苦心,孩子們是領情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